佛弟子文库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净界法师  2022/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出来。这样讲就简单了。如果你一堕落三恶道,那就非常麻烦了。因为我们好不容易听闻佛法,栽培各式各样的善根,一到三恶道,面目全非,重新整顿要花很多时间。所以针对整个三界的果报,必须快!

我们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就赶快跳脱三界,最好是今生跳脱三界,佛陀的意思是越快越好。所以佛陀必须要“治乱世,用重典”,佛陀舍弃了中道实相,专讲我空的智慧,而且强调苦谛,强调苦谛就是让这个速度加快。厌离!

出来以后,我们说过,到了界外,你不能老是施设方便,你要开始怎么样?回归到正途,回到真如本性。你要面对你本来面目了,你不能老是要糖果吃了。所以,佛陀一开始是安立了一个涅槃寂静,到最后佛陀给的是一心真如。就是说,涅槃寂静是不存在的东西,“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我们希望追求一种快乐的感受,快乐感受有过失;佛陀告诉你一种没有过失的快乐,叫做涅槃寂静乐,大家就有兴趣了。但是佛陀到最后说,涅槃寂静乐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假相,佛陀要给你常、乐、我、净,更好的东西。所以到了“会权入实”,入这个实法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就要开始面对我们的真实面貌了。真实面貌就是所谓的一心真如。

我们做一个说明。我们刚开始修学是有所住。佛陀先讲业果,所以我们一开始以善业为住。你看人天种性的人是欢喜善法,他善法越多越好,他做什么事都想这件事情是不是个善法。他用善法来当作他修学的最高目标,只要是善法,只要能让他来生得到快乐,他什么事都肯做。但是这样子有什么缺点呢?自我设限,你把你的生命设定在善恶的业果。虽然是“饶汝千般快乐”,但“无常终是到来”,所以你就以善恶的业果把自己给框住了。人天种性是这样子,以善法为住。

这种人天种性慢慢进步以后,佛陀讲到空性,以空性为住。这好一点了,至少他能了生死了。他看到什么事,就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给我一个皇帝做,你给我大富长者做,我用无常的观来观察这种东西,“无常故苦,苦即无我”,这个快乐果报是不能掌控的。所以,以善法为住就是生死轮回;以空性为住,达到出世的解脱,但是缺乏功德妙用。

所以我们一开始是先有所住,以空性为住而离开三界,就是法执嘛。法执好过我执,至少你执着的是一个清净法。但是,诸位!你离开三界就不能这样子了,你不能老是要求佛陀给你方便。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要好好地冷静下来,向内看一看:你从什么地方来?看清生命的本来面目。所以到了三界以外,开始要成就无量的波罗蜜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回到生命的原始点。就是把这些方便的法,善恶的业果、空性的这些法,全部拨开来。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见初祖,慧可大师讲一句话:弟子心不安,请和尚安心。初祖说:将心来,吾与汝安!说你那个心不安稳,不安稳的心在哪里呢?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三祖遇到二祖,那个时候三祖身体很多病痛,说我乞求向和尚忏罪。二祖说:将罪来,吾与汝忏!你把罪找出来,我就让你忏。三祖回光返照,觅罪了不可得。二祖说,我已经帮你忏罪了。四祖遇到三祖也是这个概念,说我要乞求解脱法门。三祖说,谁绑住你了?结果一回光返照,觅之了不可得。

就是说,我们一开始是需要方便,我们需要佛陀安一个法,让我住在这个法,把我带离三界,把我带离罪业,把我带离三恶道。但是我们总有一天要开始面对自己,我们的本来面目原来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其实我们向外追求的东西都是一个过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就是最好的车子,所有的成佛都是从这边开始的。

当然,我们刚开始不能接受,那必须要佛陀创造一个涅槃的假相,创造一个我空的法,来带离三界。但是,离开三界以后,我们开始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就是所谓的正因佛性。这个就是《楞严经》说的圆满的因地,成佛的因地。你只要没有面对自己,严格来说,你还没有在成就佛陀的资粮,还没有。就是说,你要煮饭,你不是马上去烧东西,你要找到米。你没有找米,你用沙去煮饭,你一天到晚修空性,你修它三大阿僧祇劫,你还是空性。空性不能成佛,空性可以让你解脱。

所以,你一旦要步入成佛之道,第一件事情,找到成佛的正因,就是清净心,一念的离相清净心,这是关键!所以,为什么说“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就是这个概念。就是佛陀先创造方便,想办法先把你从三界拉出来;拉出来以后,我们开始面对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就是大白牛车的问题了。

《妙法莲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爱物惜生,物尽其用

陶侃是晋代名臣,虽处高位,却简朴、惜时。他身任官职...

净土法门是了生死之大法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

为什么要你放下今生

问: 师父在课堂中提到,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

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我给大家讲个真人真事吧!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名为《...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圣贤之路八正道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位名叫马血...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二十四节气食疗方

《立春养生法》 胆气足则百病无,多敲胆经最舒服。名春...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善导大师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开示了念佛人如何...

【佛教词典】五种我慢

【五种我慢】 p0260 瑜伽九十五卷八页云:何等名为五种...

【佛教词典】闲居十德

(名数)无男女境无爱欲心,无杂言缘无妄语愆,无敌对...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在家念佛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

【推荐】青年人应有的爱情观

做一个出家人是很不容易的,甚至于成佛更加不容易。例...

印光大师:药师法门仪轨

欲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供药师如来像。上海佛学书局...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

人为什么会到妈妈肚子里呢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

问: 请开示:作为佛教徒、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心态...

石头与奶油

某天,有个年轻人哭泣不止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问他:...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