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净界法师  2016/10/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们修习念佛三昧的人,本来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念佛来了生脱死,来往生净土,但是假设我们淫心不除,也就是说你完全放纵你对于淫欲的这种心态、行为,不但没有惭愧心,也没有好好地引导它,完全采取放纵的状态,那么这样子就有什么样的后果呢?“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虽然你广学多闻,念佛有一定的定力,但是你完全不调伏你的淫欲心这一块,完全采取放纵的状态,那么你后果不堪设想,必落魔道!

这个地方有三品:如果你福报大,修行功力够,你的福报跟修行,会被你的淫欲的妄想误导变成魔王;如果你福报是中品的,就变成男众的魔民;如果你是下品的,就变成女众的魔女。那么这种魔王、魔民、魔女,都有他的徒众,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成就无上菩提了。

这个地方的过失,我们解释一下。不是说你偶尔有淫欲的行为,你就堕入魔道,不是这个意思。事实上佛陀对在家居士设定了五戒十善,佛陀是开许正淫的。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下面那句话——“各各自谓成无上道”,这个地方是关键!他堕落的关键在这里!他的问题不是一种行为的错误,他的问题来自于思想的偏差。他认为淫欲是一种功德想,他把淫欲的行为当作"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生好乐"。第一个,他无惭无愧;第二个,他把它当功德想,把它当作一种生命的目标来追求。也就是说过失本身问题不大,但是他的心态是非常严重!他对淫欲的行为不但没有惭愧心,也没有好好引导它,反而把它当功德想,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一种根本上的错误了!

在佛法里面我们允许有行为上的错误,但是绝对不允许有根本上的错误!即便我们一个在家居士,我们没办法去突破现前的因缘,我们有一些偶尔的正淫,但是你的心态很重要!你一定要发愿:淫欲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生死业力,我目前不能突破,但是我以惭愧心,我发愿我总有一天能够远离这样的因缘。至少你心中有一个愿景,你没有放弃,而且你不完全放纵。这个时候,至少你根本没有坏,也就是枝末上的过失。

那么这个人他问题出在哪里呢?他是根本上出了毛病,后面佛陀会解释,就是说他对淫欲的行为是完全放纵,而且自我赞叹,这叫做根本成淫,他已经根本上出差错!《楞严经》很强调一个观念:我们可以有行为上的过失,但是你不能把行为转成根本,你不能有根本上的差错。根本上的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往下看你就会知道了。

好,我们再往下看,下一段,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佛陀预言在末法时代(因为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正气比较强,正法的势力强大)有一个问题——“魔强法弱”,就是邪知邪见的人特别多。那么每一个人都释放他自己修行的理念,所以让很多人就没办法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为魔强法弱,正好给这些魔子魔孙提供活动范围的一种气氛,所以他就广行贪淫来当作修行上的引导。他认为淫欲对他不但不障碍,还是一种非常殊胜的一种帮助跟引导,使令很多人堕入这种邪知邪见的坑洞当中,而失去了菩提道路。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来前面善根栽培得好好的,他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但是受到这个恶知识的误导以后,他的跑道改变了,他从菩提的道路走上了魔道,失掉他的根本。这个是受到邪知邪见的误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沙弥转龙身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在道场白...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是急切的想看到佛,这种念头非常...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

宝莲香比丘尼为什么会堕无间狱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

修行者为什么必须节制淫欲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陶石梁禁演淫戏文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乐章也。每演戏时,见有孝子...

如何降伏意念的邪淫

淫欲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无始劫以来的病根...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

以善业夺恶业,以善心夺恶心

中随烦恼有二种:『十一、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1985年)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 今天是我...

先从学吃亏着手

一个人你有慈悲心不难,你起欢喜心也不难,但是你要舍...

【佛教词典】儒童菩萨

(本生)释尊往昔为菩萨供养燃灯佛时之名也。【又】谓...

【佛教词典】四祖山

位于湖北黄梅县西北。又称破头山、破额山。唐武德七年...

安世高大师的简介生平

安世高大师简介 安世高大师(约西元二世纪),安息国人,...

念经持咒与念佛是否冲突

问: 念佛法门成就佛道。请问读诵诸如《金刚经》、《...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久远前,佛陀居住于舍卫国中的给孤独园,当时附近有一...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

居家处世如何对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

有一位中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为什么会生不孝顺孩子

问: 我非常用心栽培我的儿女,可是儿女偏偏都很坏,...

大安法师:学佛后患病对佛法失去信心,要怎么解决

问: 我有一兄长,在患精神分裂症之前修学过佛法,但...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

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

惑业未尽的高僧也难出轮回

历代开悟而没有了生死的,他就必然要轮转。有可靠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