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

2016/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十善业道经》

佛告诉娑竭罗龙王说:人们如果远离妄语,可以获得八种天所赞法。可以有八种的收获,这八种的收获,为上天之所称赞的,所以叫天所赞法。

“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优钵花,译成国语为青莲花。清净就是没有坏味。不打妄语的人,口内永远清净,并且还常常有青莲花的香味,从口里出来。这是第一种天所赞法。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佛经上有三种世间:一、智正觉世间。二、情世间。三、器世间。第一、是指佛陀。第二、是指一切众生。第三、是指山河大地。这里的一切世间,当然只局限于第一、第二的两种。不打妄语的人,社会上各界各阶层的人,甚至十方诸佛圣人,以及他道的众生,都信仰你而崇拜你。你说出话来,得到众人的拥护。这是第二种,天所赞法。

“三、发言诚证,人天敬爱”。不打妄语的人,说出话来,是诚实而可靠,有时在眼前虽看不出他的价值,千年万载以后,都会证验出来。因此他一言即出,马上会获得人间的人,天上的天,大家的恭敬与爱护。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爱语是众生爱听的言语。不打妄语的人,不但言无虚妄,更无粗恶的言语,并且对苦恼众生,发出慈悲柔和的软语,来安慰众生,使有苦恼的众生,获得清凉,感到自在。这是第四种,天所赞法。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胜意乐,是心理上特殊的快乐。三业者,身、口、意三种,各各皆有其作用,作用就是业。

商人以获利为乐。做官以高升为乐。乃至小孩子以有得吃,有得玩为乐。骚人墨客,以饮酒赋诗为乐。高人雅士、以游山玩水为乐。这些乐,虽有清浊的不同,但都是寄寓在环境和物质上,说不上有什么价值。有价值的乐,是内心上的愉快,为他人所意想不到,这才真是快乐。不打妄语而说诚实语的人,心地上平平安安,无怖畏,无挂碍,这才是殊胜的意乐。因此、连带到,身、口、意、三者,皆清净无染。这是第五种,天所赞法。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误是错误,失是过失。因说话说错了,甚至丧失人家的生命财产,叫做误失。不打妄语的人,言不妄发,就不会有错误。没有错误,也就没有过失,所以心安理得而常感到欢喜。这是第六种,天所赞法。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不打妄语的人,自然会审慎自己的语言,如政府的命令一样,赏罚分明,言出法随。他说出来的话,不但人间的人能奉行,就是天上的天众,也欢喜接受。然而这除佛陀而外,还有谁呢?这是第七,天所赞法。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不打妄语的人,具有超人的智慧,世间人的聪明是无法比拟的。这不可比拟的智慧,能认清宇宙万有的真理,世间上的一事一物,没有不知其底源的。所以人间天上的聪明,既不能制止,也不能降伏。然而这除佛陀而外,也再没有其他的人了。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真实语”,就是不妄语。学佛的人,由于多生多劫修不妄语的工夫。将这不妄语的功德,不为现前的名闻利养,而将他留作佛果上庄严,这个修不妄语的人,将来成佛的时候,决定能获得真实语的福报,如同十方佛如来一样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第一、不受恶死:若诸人天诵持大悲...

为何法供养功德最大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答:...

讨好的话不一定是好话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欢先...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害怕造恶因、误导人,故...

聊天谈八卦是造口业吗

问: 请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无论做消灾延寿还是荐亡的佛事,印祖别具慧眼,提倡:...

若当时不随喜,何有今日之事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

彰显佛的果德

我们今天讲这个缘起门里边的第三个因缘,叫做显现他的...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

妙莲老和尚《放生与吃素》

放生能得长寿,所以一般佛教徒对放生大都很积极。放生...

要获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则

人要获取人心,博得别人的敬仰,就要学会给予别人口德...

【佛教词典】布袋和尚

五代梁时僧。明州(浙江)奉化人,或谓四明人。姓氏、...

【佛教词典】道岸

(654~717)唐代僧。颖川(河南许昌)人,俗姓唐。年...

坑蒙拐骗是自掘坟墓

本来朋友之间有规劝共财之义,朋友是由家庭中转向社会...

悟公上人《大智禅寺开示》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圆寂前一个多月,当...

对治自己的缺点毛病

我们大家都熟悉奔贡甲的修行,他是强盗出身,但他醒悟...

业障深重怎么办

问: 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圣严法师《多闻与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

夕日首富的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5年,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然而世事...

不要和诱惑较劲

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

居家的过患

居家之人,富贵者有守护、维持、增上财富的辛苦,贫穷...

化繁为简把握有限人生

聪明的人做事,将事情单纯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

罗汉鞋的鞋洞有什么含义

平时在与信众的接触中,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