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示现灭度为何对众生有益

净界法师  2023/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示现灭度为何对众生有益

卯一、不灭有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着五欲,入于憶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那么佛陀为什么示现灭度呢?他解释一个道理说,假设佛陀的应化身久住世间,按照《大毗婆沙论》的说法,今生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示现的释迦牟尼佛,他的正常寿命是一百二十岁,按照因缘法是一百二十岁,但是他八十岁入灭,也就是说佛陀提前四十年入灭,没有在正常的因缘里面入灭,正常的是一百二十岁,但他提前四十岁。

那么为什么佛陀这样做呢?因为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因为薄德之人,就是佛陀出现,当然有当机众,就是当机众是谁呢?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两种善根,有皈依的善根,有出世的善根,这是真正招感佛陀出世的当机众。但是有些随缘众,他可能只有具足皈依,但是没有出世的善根,这随缘众,他也有幸生长在佛陀的时代。

这些人,这种善根福德比较浅薄的人,如果看到佛陀长久住世,就产生两种过失,第一个他就不种善根,贫穷下贱,他一想,佛陀的寿命比我还久,所以我有生之年,我都会看到佛陀,这个时候怎么样呢?心生轻慢,他就不能珍惜跟佛陀学佛的因缘了,所以就慢慢慢慢,时间长了以后呢,就松散懈怠,就不再栽培善根了。那么不再栽培善根,也不再修福了,所以来生就招感贫穷下贱的果报,所以佛陀的住世,对他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使令他堕落,这第一个。

第二个贪着五欲,入于憶想妄见网中,前面讲到懈怠,这以下更严重,就是有些人呢,他看到佛陀长久住世,他有恃无恐,他心想反正佛陀经常存在嘛,佛陀可以随时摄受于我,然后呢,然后就放纵自己内心的欲望,就开始落入于自己的我见、常见的妄想当中,他有恃无恐。

所以佛陀看到这种情况,就是说,因此的众生如果常见到如来常住不灭、长久在世,产生憍,憍就是轻慢,恣就是放逸,而对佛法的修学呢,产生厌倦、懈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那么佛陀的住世,对他有害无益。所以这个佛陀的出世是这样,重点不在时间,重点是佛陀他的判断就是,他度化的因缘是不是已经穷尽了,所以你看,佛陀灭度只有一个理由会灭度,只有一种理由会灭度,就是其可度者,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悉已作得度因缘。

佛陀在观察众生因缘当中,他觉得当机众,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这就正式招感他出世的这些众生,都已经度化了,那剩下的人,也成就未来得度的因缘,所以佛陀选择入灭,因为住世无益。所以佛陀弘法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利生,他发觉他再住世的时候,对众生有害无益,让众生产生轻慢,让众生产生了放逸,那么佛陀选择入灭,这是这么一个情况,就是不灭有损。

好,我们看卯二,那不但是有损,那不灭有损,但是佛陀入灭其实是有利益的,不但是减少过失,还有利益的,我们看佛陀入灭,提前入灭有什么好处。

看经文:

卯二、唱灭有益

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因此,如来以善巧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那么佛陀以灭度来使令,这个地方指比丘,其实是泛指整个四众弟子,就是说,佛陀以入灭来昭告四众弟子,佛陀能够成就一期的应化身,是希有难得的,因为一般善根福德比较浅薄的人,他即使过了百千万亿劫的时间,有些人可以见佛,有些人还是没办法见佛,所以你不要以为佛陀应化,就所有人都可以见到佛陀。

你比方说释迦牟尼佛那一期应化好了,印度有九亿人,三分之一有见佛;三分之一人没有见到佛陀,只有听过佛陀的这人名号;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见过佛陀,也没有听过佛陀名号,就当没有这个佛陀出生一样。

所以,这个地方是佛陀强调什么呢?见佛闻法是希有难得的,这是佛陀要入灭,就示现无常的道理,所以佛陀用示现入灭用已身来说法,就是说,佛陀的入灭就是告诉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那么如此一来,众生听到这样的话,知道佛陀入灭,内心开始对见佛闻法生难遭之想,而对佛陀的功德心怀恋慕,渴仰于佛,还对佛陀开始皈依、恭敬,那么这种皈依、恭敬的心生起来,好了,这就是佛陀的本意了,便种善根,因为能够招感佛陀出世,正是这种皈依的善根,而佛陀长久住世,这种善根他生不起来,所以就是因为这种因缘,而使令佛徒的入灭,使令众生的内心产生心怀恋慕,渴仰于佛。

那么这样子就种下一个未来见佛的善根,所以如来虽然法身、报身永远常在,但是应化身必须要不断的示现出生,不断的示现入灭,就这个道理。就是一期应化结束以后,有些人已经度到不能进步了,那么佛陀再入灭一下,对他产生一定的加持。

这个地方是说一个道理,就是说,佛法修学,你的内心的活动是根本,就心为业主,虽然说,欸,这不对啊,佛陀经常在,就带弟子们做功课,那么佛陀的威力,威德力,昭告一声,大家会跟着佛陀去打坐诵经,这不是挺好吗?没有用,心不在这里了,就是你做功课也好,你打坐也好,你虽然形式上跟佛陀在一起,但是你内心呢?心怀憍恣而生厌倦,凡夫是这样,凡夫有些人善根强,他可以相续的长时间的修行,所以这种人,他招感的佛陀寿命会特别长。

那么一般的初心菩萨,初心的凡夫,他修行一段时间以后,他就懈怠了,尤其是资粮位、外凡位的菩萨更明显,因为他善根里面有烦恼,因为凡夫是真妄和合,所以佛陀适当的时间入灭,会激发他们的心怀恋慕,渴仰于佛,虽然今生佛陀灭度了,但是对未来来说,他容易再一次见到佛陀,所以这个佛陀选择入灭的道理就在这里。就是便种善根,种下未来得度的善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

死缘的三类

按《瑜伽师地论》,死缘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寿尽死、福...

算命的师父

一个居士问:师父,你会不会算命? 清净说:会,而且...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

现生读诵楞严咒,永受好命安乐福。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

净土法门能得到利益与否,在于有没有信心

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

拜佛念佛改变了爸爸

我的老爸一生历经磨难,平时经常唉声叹气,责怪老天的...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

生老病死时如何放下心身

问: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答:...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

问: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感恩法师 宏海法师答: 第...

【佛教词典】诸波罗蜜

即六波罗蜜与十波罗蜜之总称。六波罗蜜指法界次第卷下...

【佛教词典】袈裟衣

(衣服)天竺本制,三种之袈裟即为衣,来于支那日本,...

中峰国师念佛文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诸佛,正此心佛。 六道众生,...

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

佛说真吉祥

过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恒河岸边,住着一位名叫尼...

虚云老和尚参禅偈十二首

一、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那云天外天...

镜子老师

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

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鸠摩罗什大师

说起鸠摩罗什大师,那就很有故事了,故事很多,也很精...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吗

问: 念佛没感应,念往生咒有感应,也念惯了,杂念少,...

学佛者,可以把烦恼减少一点

人生烦恼的事真的很多,不过,我们学佛者,可以把烦恼...

圣严法师《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们要发现自私的我并认清自私的我。如果我们能...

给每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

佛教中的四种涅槃

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