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衍慈法师  2016/10/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

“脸上无瞋真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心里无瞋无价宝、不生不灭是真常”。

(1)脸上无瞋真供养

人,第一眼被人看见的便是脸,所以一个人有笑容,令人心生欢喜,便结下良缘。有些人经常黑口黑脸,别人看见了,都怕了他、远离他。笑容要由内心发出来,微笑是一种美德,令别人欢喜接近,这是真正给人布施结缘,是最好的供养礼品。

(2)口里无瞋出妙香

嘴巴,要用来讲好的话、讲有意义的事,讲佛法,多念佛念经。不要说是非长短,不利于团结的话,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丧邦,邦是国家,把范围缩小,便是家庭,语言用不好,往往造成家破人亡。

很多口业典故,都提及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所以,大家要慎言。作为一个佛教徒,对无价值的话不要讲,以免造口业,要隐人之恶,扬人之善,更加不可以打妄语、恶语、绮语、两舌等。

人的舌头,为什么会这么短呢?就是因为口业不清净之故。经上说,若三世不妄语,其人舌头长可覆脸。弥陀经上说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因为十方诸佛是真语者,实语者,所以舌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如果我们不妄语不讲是非,口业清净自然出妙香!

(3)心里无瞋无价宝

无价宝,是说其价值数之不尽。

世上所有万事万物都是有尽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不究竟的,经上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佛陀在《八大人觉经》教导我们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说明,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如火一烧,水一漂,什么也没有了,(嘉利大厦的火灾便是一例)。山河大地,都在成住坏空变迁着,我们的身体生老病死,心念生、住、异、灭。明白万法唯心,心若清净无瞋,行为自然端正,那就真是无价之宝。

(4)不生不灭是真常

不生不灭是讲我们人人本具的自性。真常者,永恒不变是指我们的自性常住。

以上四句偈,教我们如何以礼待人,以事显理,便见自心中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问: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 这里...

星云大师:内心的无限潜能

宇宙万物都有它的性能,性能好的物品持久耐用,性能不...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

【推荐】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

人的基本礼仪

1、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

【推荐】杀生为何短命,布施为何有福,这些都从哪里来

我讲一个小故事,把十行作总结,故事出自于坐花志果:...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治愈「少白头」的三款食疗粥

中医采用食疗补益肝肾、养血乌发的方法,结合性志调节...

我们的色身从何而来

明色阴相 首先看色阴─就是一切的物质世界,包括内在的...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

无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金刚经中有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无我相、人...

【佛教词典】大悲三昧

(术语)含藏大悲功德之禅定也。佛菩萨住于此三昧而起...

【佛教词典】父六亲

三藏法数卷二十七引律典载,佛陀为使比丘避于讥嫌,规...

星云大师《维护正义的勇气》

舆论的力量与公权力的伸张是建设社会、安定社会的一股...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

【原文】 吾人是生死凡夫,不可瞎造谣言。己所知者,不...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为重戒

酒类的香味引起了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甚至更坏事情都...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宝瓶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和观音菩萨的头上...

五种可随时随地修行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几种随时随地可行的办法。每个人因为...

五台山故事:掉队的罗汉哪去了

明朝,五台山万寿寺方丈志诚法师与三宝弟子经过千辛万...

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我给大家讲个真人真事吧!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名为《...

念佛要有韵调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

善解与包容之心

有一则简单的故事:在某乡村,有一户老人家的隔壁有一...

花饰比丘的因缘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