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净界法师  2015/09/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说,我们的生命现象,其实是我们内在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布施的思想,所以我们变现出富贵的果报;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悭贪的思想,所以我们生命当中创造出痛苦的果报;因为我们内心当中经常保持忍辱,所以我们显现出庄严;我们遇境逢缘的时候经常产生瞋恚,所以我们创造了丑陋。所以从这个观念当中来说,我们要改造我们的生命,最彻底的方式,就是改造我们内在的思想。

在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当中:要改造思想,就要修习止观。智者大师把止观分成三种方法:

第一个是修出离道,这个出离道就是我们观察现前的五蕴身心,以五蕴身心为所观境,观察我们现在这个身心果报是不净、苦、无常、无我的,它是杂染不清净的、它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对现在这个果报产生厌离。

当这个厌离的思想产生以后,我们三界果报的力量,慢慢慢慢就消失掉了,我们就不再来三界投胎了,这个叫出离之道,以五蕴为所观境,就是以众生法为所观境。

第二个是以心法为所观境,这个心法所观境就是观照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透过我们对内心的了解,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了解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因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所有的恶法可以消灭、所有的善法可以成就,而发起了广大的菩提心,这修菩提道,观察心法而修菩提道。

第三个所观境是直接观佛的法界,观察佛的依正庄严,生起欣求好乐的心,这个时候修相应道,跟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在密宗、净土宗这个大乘的不共法门,修本尊相应法门。

所以这个大乘的止观之道有三种:一个出离道,一个菩提道,一个相应道。

净土法门当然主要是相应道,因为它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就是修忆佛、念佛,你直接观察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产生感应,而产生一种灭恶生善的效果,这个是整个净土宗止观的修法。

当然我们在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要观察,你一定是依教起观,你要先了解它有什么功德,你才能够观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们...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

怎样让生命活得像个生命

在我眼里,生命,是人生的眼珠。 在我心里,生命,是...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作佛形像的功德

佛言:天下人作佛形像者,其后世所生处,眼目净洁,面...

虚云老和尚参禅偈十二首

一、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那云天外天...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

【佛教词典】诸见

(术语)诸邪见也。总有六十二见。无量寿经曰:掴裂邪...

【佛教词典】灵山净土

(界名)灵鹫山者,释迦如来报身之净土也。法华经寿量...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

星云大师:行善与教化

今年一九九九年,我已经度过一个甲子的出家生活,假如...

这句佛号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请看经文: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

【推荐】追求神通的种种弊端

出家人专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

圣严法师:布施的人有福

为了保障未来的安全幸福,我们不能没有储蓄的习惯。凡...

为何有的念佛人临终前先感恩释迦佛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

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

寺院普佛有何含义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

钱财乃五家所有

过去,有一位仁慈的国王,以平等心爱护人民,却不曾出...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