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2013/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开示马居士。憨山大师所讲的学道人的五种心主要为以下五种: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业之本;第三要真真看破,世间功名富贵,声色货利,都是虚华不实;第四要怕今生造下恶业,将来一堕地狱,受种种苦,无人救护;第五要知现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间。若此息一断,则再求今日参禅学道作福之事,永不可求,况受用富贵乎?

憨山大师所讲的修道之人的五种心,是学道之人应当铭记在心的箴言,学道之人若具备此五种心,则对于目前一切虚华境界,自然冷淡,心地自然清净,向道之心也日久弥坚。现对这五种心作简略论述,希望能对同修有所启示。

第一种心是要为生死心切。

学道的目的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人活在世上,要经历诸多磨难和痛苦,如果再不珍惜人生,作恶多端,以后还会在六道之中轮回,求出无期,苦不可言。一个学道者从入道之初就应当认识到生死轮回的苦楚,从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只有坚定了为生死的心切,学道者才会心无旁骛,专注修学。在修学的过程中,学道者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尘世的污浊和人世的矛盾痛苦,从而能够发起出离之心。

第二种心是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业之本。

佛教讲人生是苦,许多哲学家也认为人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我们有身体的存在。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若要脱离人间的各种痛苦,就应当了却生死轮回,由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人一旦能够修行成就,就可往生极乐净土,永不再受人间之苦。

憨山大师为了促使修道者认真修道,特提醒学道者要时时想到身是苦本,想到自己在五浊恶世中所受到的各种苦难,更加增长自己的道念,从而积极向上,早日成就。

与此同时,憨山大师认为不仅身是痛苦的根源,而且,人心也是产生妄想和造作恶业的根本。佛教讲一切唯心所造,凡夫之心妄念纷飞,现代社会的各种声色货利都在诱惑着修道之人,如果修行者没有一颗坚定向道的决心,便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俘虏,从而见异思迁。修行者若不能在修行过程中心如止水,就会被妄想所束缚。若是所产生的妄念是邪恶之念,就会成为造业的根源,有时还会在恶念的驱使下造作种种恶业,学道不成,反而堕落。因此,放生偈语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忘。心忘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学道之人只有熄灭妄念之心,才能够真正专注道业。

第三种心是要真真看破,世间功名富贵,声色货利,都是虚华不实。

功名富贵,声色货利,都是人之所爱,很少有人能够看破。我们常说“名缰利锁”,意思是说名和利就像缰绳和枷锁一样束缚着人的自由,使人得不到解脱。如果我们能看淡一些这些名利,我们将会过得轻松而充满乐趣。

然而,在这个充满欲望和追求享受的时代,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功名利禄成了人们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目的。历史上有多少英杰,有多少文人墨客,因追名逐利而落得郁郁寡欢,无奈和悲愤。无论是官场、生意场,还是其他社会圈子,成功者、青云直上者毕竟是少数,于是生活中演出多少为名利所困、所击败的悲剧。

名利确实可以给人带来许多好处。恰当的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往往容易催人奋起,服务社会。然而,人生在世要想活得有滋有味,不妨在名利的砝码上减轻几分,看开名利,看淡名利,才能活出生命的本色,不为浮名微利而斤斤计较,也不因得到名利而飘飘然,要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作为一名学道之人,在面对功名富贵之时,首先应当想到,一个人纵使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知名度,最终也是要离我而去的,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到人身死命终之时,只有自己一生所造的善恶之业跟随自己,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当学道之人看破名利之时,他才能够不受名利的诱惑,进而能够安心修行。

第四种心是要怕今生造下恶业,将来一堕地狱,受种种苦,无人救护。

学道之人应当明因识果。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始终要将因果放在心中,时刻铭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时常畏惧恶报之苦,在日常修行生活中,时刻要想想如果人造作种种恶业,将会遭受境遇不同的苦报,或来世或生生世世在地狱之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

修学之人若能时常念及地狱众生所受的各种苦难,想到假使自己投生地狱后无人救拔出离苦趣,那种对世间五欲六尘的贪恋之念就会减少许多,造作恶业的念头也会当下熄灭。与此同时,他们的善念善行也随之增加,为自己的将来种下了善根,将来也会远离苦趣。

第五种心是要知现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间。

若此息一断,则再求今日参禅学道作福之事,永不可求,况受用富贵乎?佛陀在世时曾问弟子:“生命在几间?”许多弟子都作了不同的回答,佛陀都不满意,其中只有一个弟子说:“生命在呼吸间。”佛点头赞许。人的生命其实很脆弱,一息不来,一期生命也就终结了。

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少年夭折者有之,英年早逝者有之,能够活到耄耋之年的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天灾人祸、贫穷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夺去人的生命,一个人也许刚才还有说有笑,一息不来,顷刻之间就阴阳两隔。

对于生命如此短暂和脆弱,憨山大师要求我们要珍惜生命,善用人生来精进修道,不要将修行的事都拖到明天去做,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旦学道者失去人生,再想用功修行,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更谈不上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了。

以上是憨山大师向马居士所开示的学道之人应当怀有的五种心。这五种心不仅是对马居士的勉励,就是对当今的修行者也是一种警策。愿现世的学道之人,在身心放逸之时,多想想憨山大师的这五种心,你就一定能够悬崖勒马,心系道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

内心的中道

中道二字,并不是指我们的身和语,而是心。当我们不喜...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 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大安法师:发菩提心过程当中八个「勿」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

写给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

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其实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

【佛教词典】食时

(术语)正食之时,即日午时也。三世诸佛之法,过中一...

【佛教词典】阿卢汉

(杂语)译曰杀贼。杀害烦恼贼之义。嘉祥之观经疏下曰...

孝顺父母的28个方式

人世间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为人子女。一声爸爸妈妈,...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其实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推荐】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

星云大师《金刚经》白话文浅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自在篇》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人生经验的痛苦能否激发往生力量

诸位!正常人只有念佛是不会往生的。你说,欸,我虽然...

真正的爱,在自己心间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八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

如何在一呼一吸间念佛号

问: 请问法师:如何在一呼一吸间来念佛号呢?是一吸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