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拥有一颗容人之心,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2016/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拥有一颗容人之心,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明代学者薛瑄说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其意即是说,待人处事当以宽容为上。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也说过类似的话:“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宽容是心与心之间的理解与体谅,理解和体谅可以达成心与心的沟通。

古人云:“江海所以能为百川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有容乃大”。宽容是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和认知,宽容是心胸的宽阔,只有宽厚才可以容纳他人,只有厚重才可以承载事物 。正谓“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菜根谭》中说: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如此必然招致他人不满。

人生在世,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谓“人死留名,豹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在人心和社会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宽厚。

朱熹《近思录集注》曰:“心大则百物相通,心小则百物相病。”拥有这种豁达的心态你便拥有了快乐的人生。其实这很简单,无非是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计较;遇人则能宽容,善爱人,平等相待。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走出困苦不堪的心灵,你会发现处处有怡人风光,处处有鸟语花香,另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在等着你精彩的“演出”!

《孔子家语·颜回》曰:“不忘久德,不思久怨。”道不可以忘,怨不可以记。这样,情绪经常保留在积极层面,你心的器量便是海量,能真正走向宽容的境界。心胸广阔,器量宏大,宽容厚道,不苛责于人,乐于成人之美。这种宽广的胸怀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首先就表现为对他人的理解、体谅和宽容。《论语》说:宽则得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强求诸己,认为遇到人己矛盾或受到他人非礼的待遇时,首先不要抱怨、指责别人,而应反躬内省、检讨自己是否做到尽善尽美、仁至义尽。

清代学者张潮有一句话:“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让我们多一些长远的眼光,少一些狭隘的想法;多一些磅礴大气,少一些小肚鸡肠;多一些理解、宽容,少一些埋怨,这才是现代有为之人所必备的气质和胸怀。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从现实来看,宽容大度不仅是良好的品质,也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 要想成就事业,首先得宽以待人,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心胸狭隘处处提防,必然会使自己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一个人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厚待人,能主动替别人着想、关心帮助别人,那么他定能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敬,因而他就具有更多的成就事业的机会和资本。

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做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帮助,就应该在平时待人以宽。也就是说,做到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同奋斗,在困难时患难与共,进而增强成就事业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就事业的机会。反之,心胸狭隘、处处斤斤计较,则会使人疏远,削弱合作力量,给成就事业增强阻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容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宽容是坦然释怀,所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一个人一旦放下那些不愉的事,宽容他人,人的生活就会活得更有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习惯。以自己为标尺,设身处地想想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否为他人所接受,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想别人的感受,宽容还需不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

宽厚的胸怀像大地一样能够接纳、容受万物,有此胸怀,就能对人给予积极评价,突出其肯定价值,忽略其否定价值,不念旧恶,不记人过。孔子说:“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不要对别人有负于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怀,而应宽洪大量。易言之,不要是人觉得有负于你。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之上。以宽待人,人们彼此之间才能感情融洽、和睦相处。俗话说:天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缺点与不足,倘若不能宽容他人的弱点和缺点,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正常交往。水至法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却会以此得人心。

在生活中,谁不渴望友谊呢?谁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呢?一个人若想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好人缘,就要以宽仁为怀,以大局为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短处的,宽以容人,厚以载物。只要你拥有一颗容人之心,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到处充满阳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谁辛苦为谁忙

在汲汲营营、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你可曾想过人生在世的...

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萎了。「天哪,快浇点水吧!」...

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

分析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

所有的事,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方面的,失败原因: 首先...

天无绝人之路

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

用感恩的心来修行,智慧就会一直出来

今天我们修行要记住,要感念一切境界,用感恩的心来修...

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念佛的利益

《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

你一造新殃,等于又添了一层污染

那时候在云居山,也有人偷懒,晚上也好白天也好,早板...

本焕老和尚的百岁感言

丙戌年末,老衲百岁。领导看望,弟子凑泊。同门合掌,...

【佛教词典】智顗(538~597)

陈、隋时僧人,天台宗实际开创者。字德安,俗姓陈。祖...

【佛教词典】裙

(衣服)旧称泥洹僧,涅槃僧。新称泥缚些那,泥伐散那...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

惟贤长老《论「香光庄严」》

我这次经过广德寺,很欢喜,也深切地受到感动。因为本...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

迦旃延-论议第一

和哥哥对台演讲 南印度阿槃提国的狝猴食村上,有一个...

身有生死,法性不灭

3月12日,日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0级大地震,地震、海...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保护动物的权益

著名川菜掌中宝:活生生将鸡的脚掌心割下做成菜。一盘...

净土行人早课功课之法

修行之方,亦有节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课之法,...

是谁在流转三界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

珍惜当下的生活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

我不教他,谁来教他

盘圭禅师是一位广受尊崇的禅宗大师,每逢他主持禅七之...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