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宗宙法师  2017/02/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欺负弱小犹如为自己挖坑

佛经里经常用一句话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调象,亦如沉渊。”

什么叫大调象?大家见过马戏团的大象吧?那是被驯服的大象,它很有力量,精熟于各种技艺,可以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乃至可以跳舞。

而佛,往那一站,看到的人感觉就像大调象。象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如果是一头醉象、一头暴象,那大家就害怕了,一看到它就赶快跑。调象的意思是,你知道它很有力量,不敢轻易去侵犯它;它有一种威力,你会被震慑,但是你又不害怕他,不会远离他。调象就是很驯服,随时都有堪能性,爆发出它巨大的力量。

“亦如沉渊”是什么意思?就好像一片湖水,非常深非常广,能包容一切。佛站在那里,经常用这两个比喻来形容。

就如这个故事当中,长寿王具有摧伏怨敌的能力,但是他有容忍怨敌的心量,这说明佛在因地的时候,已经具有这样殊胜的功德。那么在果地的时候,他就能够做到大悲遍转。不会说“这个人以前曾害过我,我成了佛不度他;那个人曾经对我好,我要好好地给他一点好处”,都是平等对待。基于因地的这样不断增上,果地的时候,就确实堪为我们的依怙。只有具有这样圆满的智慧和悲心的人,他阐述的这些教法才是正确无误的,才是值得我们信赖、依靠的。否则,如果他过失没有断尽,智慧没有圆满,他不能洞察究竟的真理。

为什么我们唯有皈依三宝?这个“唯”字,就是说除了三宝以外,再也没有可以皈依的对象。那我们会想,是不是因为我们是佛教徒,才这么说?外道也说唯有他们是可皈依的。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就在于堪为皈依境的因具备了没有。如果我们的过失没断尽,那我们当然不能洞察真理。究竟的真理只有一个,你要么是洞察了,要么就是没洞察,不能说洞察了一半也算洞察。所以只有究竟洞察真理的人才是我们的救护者,他所阐述的教法是我们的正救护。我们内心产生的这个正法,能够把我们拔出生死的污泥,这就是我们所皈依的对境,也是我们作皈依的一种心态,这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通过这个故事,希望我们检查自己平时生活中是如何面对这些怨,如何去减少、而不是去增加这些怨。我们不要想,这个杀父之仇几辈子能碰上一次?其实业会增长广大,不要以为现在我稍微打谁一下,骂谁一下,这有什么关系?因为业增长广大的缘故,它会变得非常大。

比如释迦族被琉璃王诛杀,不说前世的因,它的一个助缘就是当时琉璃王还很小的时候,释迦族正在给佛做一个大法座,做好以后,琉璃王很小不懂事,爬上去就坐。释迦族的人力气很大,一下子就把他扯下来,说:“你这个小家伙,配坐佛的座位吗?”因为他母亲是释迦族的一个身份比较低的夫人,在释迦族没有什么地位,他们就看不起他,嘲笑他。他非常生气,告诉旁边的人说:“你给我记着,将来我做国王的时候,一定要报这个仇!”后来就发展到他去诛杀整个释迦族。这是业会增长广大。

我们凡是有怨,一定要化解,不要去积累、增长。有时,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越是亲近的人,好像越是结下了很多怨,这很麻烦。不要以为我们已经信佛了,反正皈依三宝的功德之一就是不堕三恶道,我怕什么?观音菩萨会加持我,上师会救我,没事的。不能这么说。三宝、上师有救护的能力是对的,但是你如果造了恶业,犯了戒,同样会下三恶道,而且是一定会下的。

所以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要想,我是佛弟子,或者我是出家人就保险了,有时候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层次、智能、或者福报越高的时候,危险越大。因为我们做好事的能力越强,如果用它来做坏事也非常强大。比如出家的师兄弟之间,互相骂一句话,或者动一下手,这跟俗人就完全两样了,因为所依的身,两个都是出家人,两个都有戒律;再者,我们受了戒,这又是不能做的事情,所以业就成指数地增长。所以出家众做一点点小坏事,受的果报也是不得了的。同样,我们不管在座的各位,你的背景怎么大,你的福报怎么大,你不能想,反正我有降服怨敌的能力。

比如你做老板的时候,“你听不听话呀?不听话你就给我走人!”这样去欺负一个很弱小的员工。有时候,我们在家庭里很有地位的时候,也是任意地去欺负一个很弱小的人,这些都是自己给自己种下苦因。所以,碰到任何事情、碰到任何人,我们一定要做到,不要去想伤害他。你做不到冤亲平等,至少要做到,怨来了,不去用这种粗猛的手段去报复。你可以想不通,想不通的时候你就求加持,希望三宝加持自己能想得通,能做到心量大一点,能化解这些仇怨。

我们不要去尝试另外一种想法:我要好好修法,好好增长福报,等我将来有地位的时候,整你一下。这样就太惨了,为了仇恨而去积累福报,这非常不划算。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发清净的愿,作清净的回向。

由于我们以前一直习惯于这种不清净的发愿和回向,我们辛辛苦苦忙了一天,比如一场法会下来,做菩提善友也好,干什么也好,累得都快躺下了,我们还没有好好回向的时候,比如谁触犯了自己一下,或者谁骂自己一句,我们的瞋心一下子起了,这可不得了,我一定要怎么怎么……这样,后面的事情就会把前面积累的福报转到那一方去了。

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就发这样的反愿、恶愿,导致后来他成功了,就马上开始报复,同样,他马上受到很多的痛苦。有一个人,他为了报仇去供养僧团、供养佛,得到很大的异熟果,然后他马上发愿,把这个福报全部成就他做一个龙王。基于他供斋的福报,他成功转为龙王,马上就把原来的龙王杀死了。然后它开始吐水、吐火去报它的仇,杀死了很多人。看起来他好像很有威力,其实种下了很多痛苦的因。所以我们要想,在长远的生死之路中,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要好好防护自己的心,要向我们的皈依境佛陀学习,以他作为我们的榜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三国吴主孙皓玷污佛像的因果故事

吴主孙皓,性格暴虐,做事不近人情;有一天,他与婇女...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我们几...

买果子

古时候有位大富长者,家中流行风寒,惟有形似槟榔的庵...

负心人终被人负

三十多年前,这个男人是一家省级三甲医院的业务副院长...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

布施一杓饭汁,果报不可思议

芥子般的种子,能长出庇荫众人的大树。布施得福,因果...

行善易命,邪淫丢官,都是如此迅速

有位福寿双全的老先生,少年时极其贫困,常常几天无米...

生活不会永远亏待好人

人们在面对坏人得势却一直得不到惩罚的时候,会无可奈...

如何为临终者和刚去世者开示和助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可求病好。...

看破、放下、念佛

今天和大家讲看破、放下、念佛。因为以前有一位居士向...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

【佛教词典】观合战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观军合战戒五十。过...

【佛教词典】朱士行

(203~282)三国魏僧。为我国最早往西域求法之僧。或...

一定要报母恩

当你苦难的时候,你会喊妈妈,好多人:哎呀!我的妈啊...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念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

净慧法师:正信学佛的四个核心

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

微笑就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论是谁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样,...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

温暖的拥抱比耳光更有力量

球王贝利出生在巴西海岸线附近一个贫困的小镇里,父亲...

不要用高僧大德的话,去否定另一位高僧大德的话

问: 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拿着一位高僧大德的话去否认...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