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一种终极智慧

2013/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一种终极智慧

佛,就是觉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给予你启发和帮助的人或物。

有位僧人说,学佛,可以先学儒和道(言下之意是学佛首先应该学好儒和道,尤其是中国人),因为儒和道教会你做人,把人做好了,做到了极致,就会接近佛的境界,甚至无师自通佛法,了悟佛的智慧,成为圆通万物无上智慧之精神信仰。

这正暗合了我原来和一个国学学兄的交流:他说佛是“非人”;我说不是,佛首先是人,其次是超越了人的境界的通透领悟。你看写“佛”字时,也是先写“人”字旁,写好了再写“弗”,意为佛由人来而超越了悟之人——此时已非人,而是“佛”了。

有人说,佛是虚幻的,不信你求佛,看他(她,它)能给予你什么?你饿了能给你吃吗?你冷了能给你穿吗?甚至你濒临死亡边缘,他(她,它)能拯救你吗?显然不能,因此佛是虚幻的,是骗人的。

我说,这种比喻和佛法完全背道而驰,和佛的智慧、佛的宗旨、佛的证悟一无干系。佛不是灵验菩萨,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就是佛;佛更不是灵验无比的咒语,你一念就能不劳而获得到一切。这种“佛”不是佛,还真是害人的“佛”;这种对佛的理解当然也是不值一提的错。但这种错很常见,也很恶毒,必须坚决反对,还佛一个公道,给人一个正确认识,度一众痴妄和慧灵之人。

佛说,我可以说什么都不能给你;也可以说什么都能给你而且已经给了你。我启发你的是内敛苦修精忍奋进,是持戒静定开悟智慧,给予你的是智慧、勇气,精进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能忍受一切又能涅槃而生,迸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进入不可估量的境界和天地。这个境界和天地叫“新生”。而要获得这一切,完全靠你自己的勤奋努力,忍耐和精进,机遇和勇气。

一句话,我启发你,但不能代替你;真正的佛,就在你心中。如果您坚信这一点,我就会引领你,启发你,加持你,支撑你,让你感受到智慧无边力量无穷而一往无前,度向成功的彼岸。我是智慧和灯塔,在你前方点亮,在你心中燃烧;生活是海,我是船,但划船的,永远是你自己。如果有人要帮你,是我的化身,但只能帮你一时,度过一两个难关;真正走完、走好每一个轮回的,永远是你自己。相信自己,永远相信自己!

佛说,我的一切教义经卷,一方面向内塑造真正的人,戒定慧为一;一方面向外要人去做工,求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为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超越;而出家僧尼众身和各修行居士,是维护我智慧,指引人超越的渡人渡己的船,他们把我的一众智慧和体悟传递给你们,指偏修正你们,但真正维护或受我引导,在各自的岗位上就行,有缘出家的出家,有缘工作的工作,有缘生活的生活。

人不能没有信仰,人亦不能没有文化。宗教是一种信仰,亦是一种文化,人应该有宗教信仰和文化。而且有宗教信仰的人生才有皈依,有宗教文化的人生才会完美。生活中不能完成的一切,宗教能帮你完成;生活中能完成的一切,宗教让你觉得完成和获得它们都更有意义和智慧。宗教不分年龄、种族、人群、阶级,都能受用和引领;反之,各色人等,因为宗教,都能聚到一起,聊到一起,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对于在生活中修行或者不知道什么叫修行的人来说,宗教,都能增进他们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人生,最后超越自己的人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不分国度,不分制度,不分时代,不分先后,我们都应该学点宗教;对于下一代,宗教意识应该和探索意识、求知意识、节俭意识、竞争意识、助人意识、向善意识和知行合一意识等等一样,都应该成为我们主动、持续培养并使之融汇运用、成为下一代思想、心理和体验的基本要素。

这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他人,相互沟通的途径和桥梁;更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念想,一个家庭应该有意识培养、一个社会应该主动复制传承的基因和素养。

佛,信仰,宗教,意识,素养,能力。都可以体现在哪里,而且重点体现在哪里,要求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当下。佛说,不理解终极的人,不理解我佛法;不理解当下的人,同样没有真正理解我佛法的精髓。而要从此岸到彼岸,首先要从当下度。这是佛也绕不过去的坎儿,而且我不主张绕过去,直面它,解决它!

如果说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那么立志成佛,就要从当下做起。

佛法,在生活中;真佛,在生活中,在心中;广种福田,广结善缘,常行善事,你当见佛。

明了人生真义,洞察宇宙一法,“信、解、行、证”之间,明了佛法之完整。

一僧人说,“世间所有精神和财富的总和,不及一部佛经”;我说,“世间所有精神和财富的总和,可融入一部佛经;而佛经,亦可生发世间无穷的精神和财富”。佛经,开悟之经典;佛法,非迷信,乃终极智慧之研究和信仰,以及实修实行之启示和引导。

其实,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有这样的胸怀和眼量,我们呢?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不是佛经不灵,而是你理解错了

我们经常会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地藏经》上...

【推荐】为何一念《地藏经》心里就恐怖害怕

像我们有些个人跟我说不能念《地藏经》,一念《地藏经...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

耕种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为生的婆...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宝髻如来护生咒利益众生法

南无宝髻(j 音寄)如来 护生咒:唵om 缚wa 悉xi 波bo 罗...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生命中的五颗球

几年前,在一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

【佛教词典】庾岭

(地名)在广东省。六祖至此放置衣钵。大明一统志卷八...

【佛教词典】高六

(杂语)高者高祖,即天台大师,六者六祖,即荆溪大师...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推荐】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

吃素是真正的人寿保险

有句老话一日吃斋,天下杀生无我份,像网络一样,我们...

如何念佛才能算深信切愿

问: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

【推荐】妄谈自己证果及神通感应的严重过失

妄语戒有大妄语跟小妄语,我们先看大妄语,第一个。 【...

佛门里的财神爷

人们求财富,大都会去拜财神爷。那么,财神爷是何圣何...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