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抱年轻女人与抱一条死狗的感觉一样吗

智敏法师  2017/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抱年轻女人与抱一条死狗的感觉一样吗

“若受离一切所应远离身语业,安立第四苾刍律仪”,一切不如法的身语业都要远离的。具足戒,这样的戒就叫比丘律仪,这是第四种。

这里我们看到,比丘戒指的是身语,意不在里边。如果比丘戒把意制在里边,那就天天犯戒,不得了了。所以开始的时候,从身语下手,身语入了轨道,意也慢慢入轨道。菩萨戒是对意的戒也重视,由根律仪再到意根律仪,心里不乱动,一个犯戒的念头都不能起。这个是有层次、有次第的,不能一开始就叫你不许动一个念头,那不得了了,天天犯戒。没有这个习惯、训练的,哪个人没有犯戒的念头呢?那么先从身口下手,身口是可以控制的,而控制念头一般是比较困难。如果你说身口都不想控制,要心里清净,怎么可能呢?身口都控制不了,心怎么控制得了!

所以我经常说那个公案,两个比丘路上看到一个女人要过河,那个女人因为胆小不敢过去,其中一个比丘就把她抱过去,回去就不想了。有人认为这个比丘境界高,我们感到不对头。你身口都没有制下来,却说心里干净,哪个相信呢?你问一下现在的心理学专家,抱个年轻女人,跟抱一条死狗,是不是一样的感觉?你也可以问一下自己一样不一样,这不可能一样。真正不动心是要三果以上的圣者。你说那位比丘也许是三果圣者,可以抱吧?这个也不对,如果三果以上圣者可以抱女人,那不是做个榜样,叫大家抱女人去?所以我感到这个公案是不好的。固然某些人,他是境界高,但是不能来教育大家,否则大家都照着他做,这个就不行了。

有一些再来人,比如济公和尚,他做了各式各样的出格的事情,他总是现疯狂相,不现正常的样子。如果圣者要做出格的事情,现疯狂相也可以,就是有点病形,疯疯癫癫的,那可以做这些事情。如果你要依规矩来做,是一个正常的比丘法师,你搞这些事情,比如抱女人过河之类的,那恐怕不允许,起码这个形象就不好看。对个人还是小事情,对佛教的影响却是大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

虚云老和尚《佛教律学入门》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毁灭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消灭,会消灭正法,两种力量: 一、恶...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阿弥陀佛今天就来接引,我们会作何反应

一、一个设问 如果阿弥陀佛今天就现身来接我们往生极乐...

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

【推荐】肉食有何危险

肉食有何危险? 爱斯基摩人主要以肉类、脂肪为主,平...

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诸位要知道在我们八识当中分成三类,第八识第七识跟前...

【佛教词典】四智心品

(术语)唯识宗谓菩提有四智相应之心品。...

【佛教词典】弟子对师长

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有五事,云何为五?    一、...

四十八大愿——(第26愿)菩萨得金刚身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

做一个不后悔的人

一个落第的青年,穷途潦倒,后来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做...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

化愤怒为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

佛说末法时代的六种外道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世尊曰:如来灭后,多...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无言的感化:看佛陀如何面对恶口与辱骂

佛陀成道后第十年,也即佛陀四十五岁那年,佛陀在优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