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

证严法师  2017/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不由心起,心可以带来社会的和乐;也可以造成社会的戾气。人与人之间有和睦的爱念,社会才有祥和的气氛。若是一念偏差,就容易招来暴力。有粗暴的行动,则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不安猜忌,彼此有戒心,而社会便充满了险象。

佛陀教育众生,说法四十九年,无非要深入人心,教导人们应该要如何生活?要如何动作?

人在有生之年,一切的生活、动作、事业等,所有的造作,都会变成一种结果,这个结果有时很快就展现出来;有时会延后到来生,这就是隔世之果,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无法理解。因为不能够理解,自然就觉得疑惑。

比如有人说:“我平时为人也不错,为什么一切不幸的事情,都发生在我的身上?而那个人平时对人很刻薄,所做的都是危害社会人心的坏事,为什么他还如此风光呢?”这就是隔世之因,隔世之果。今生为恶的人,不一定马上受列恶报,是因为他过去所做的福业带到今生,余福还未享尽,而他种下的这个恶因,果报尚未成熟。

有的人此生就带了一些“业”来,虽然已觉悟要走正途:由于“余业”未尽,才开始开拓正道,路还未畅通,所以不免坎坷难行。

总之,一切都是时间累积,好的因不要认为微小而不做,坏的因也不要以为只有一点点没有关系。其实因果关系真的很可怕,即使是微小的造作,也终必结果。

佛在世时,有一段时间曾在舍卫国讲经,频婆娑罗王非常敬重佛法,也非常尊重佛陀。他有一位朋友加沙王,不信佛法,也不信三世因果。他认为今生快乐就是最好的,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那还想到来生?

有一次,加沙王想送一个价值连城的珊瑚给频婆娑罗王:他认为这是他最心爱的宝物,足以表达对频婆娑罗王的友谊。

频婆娑罗王看到这件价值昂贵的礼物,他自忖:“我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应该如何回报?我的朋友沉溺在享乐中。要如何才能够度化他,让他免于将来的苦果呢?”后来他将宝物送到佛的面前供佛,向佛说:“加沙王非常富裕幸福,跟我有深厚的友谊,若不引度他,看他一直沉溺于欲海中,真是可悲啊!”他问佛陀: “我要如何来回报他呢?”

佛陀告诉他:“你若要度化他,就将我所说的法送给他:”频婆娑罗王认为这是最好的礼物,所以他回去后,就把自己听过的佛法抄下来送给加沙王。

加沙王接到频婆娑罗王的礼物,心想:我的好朋友,回送我的礼物一定很珍贵,于是仔细阅读经文,体会其中的道理。他用心推敲,终于彻悟,人生一切的荣华富贵名利地位,都像是过眼云烟,虚幻不实,而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佛陀的教法句句智慧,我应该追随佛陀修行。就这样,他舍弃王位出家了,一个人到舍卫国去听经闻法。他以苦行僧的形态,离开自己的国土前往舍卫国。当他来到舍卫国的边境,已近黄昏,于是借住在一户烧窑的人家。

佛陀知道加沙王已有求道的心,而他的业报即将现前,不可能到达“给孤独园”。于是佛陀就慈悲前往加沙王借宿的地方,向他开示佛法。经过—夜的开示,天亮后,佛陀就离开了。国王还不知道这位庄严的比丘就是佛陀,只觉得这些教法真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他觉得身心轻安,又再向前走。没想到,离开这烧窑的房子没有多远,忽然间一头牛冲出来,将这位已出家的国王撞死。

这头牛的主人眼看牛惹出祸来,非常害怕,就把这头牛低价卖出。有个农夫觉得这头牛很便宜,就把它买回去。有一天,这头牛在犁田时,忽然发狂,又将新的主人撞死了。

农夫的儿子非常生气,也非常愤恨,就立即将牛杀了,并运到市集去卖。有一位从乡村来赶集的商人,觉得很便宜,就买了牛头,想让家里的人加菜。

他将牛头背在身后,走到了半路感觉疲累,就将牛头挂在路旁一棵大树的树枝上,自己则躺在树下睡觉。正熟睡时,忽然间挂着牛头的树枝断了,结果牛角对着他的胸口刺进去,将这个人刺死了。

这件事情在舍卫国辗转相传,传到了频婆娑罗王的耳边。国王觉得奇怪,一头牛先是撞死一位国王比丘;再来又撞死一位农夫;而且挂在树上的牛头掉下来,还刺死了人,这到底是什么因缘呢?

国王到佛陀的面前请示,佛陀跟他说了这段因缘:以前有三个人结伴去做生意,但是路费用尽,没有办法回去。于是租了一间房子暂住,屋主是一位老阿婆,她靠房租来维持生活。

这三个人住了一段日子,还是没有办法做好生意,非常落魄,没有钱缴纳房租。阿婆向他们要房租,他们就骗她说:“我们今天要出去做生意,做完生意回来,就会将房租给你。”

结果,三个人一去不回头,阿婆非常生气。一天,恰巧在路上碰到那三个人,就跟他们催讨房租,三个人异口同声说已经给了房租,不理会她,就走开了。阿婆含恨发誓说:“我这辈子得不到你们的钱,来世一定要你们的命。”后来,阿婆气忿过度,含怨往生了。

佛陀说:“你知道吗?那位阿婆后来转世为牛,那三个因牛而死的人,就是过去那三个无赖汉。这因果起源于怨恨心,业报连结在一起,逃过了这世,也逃不过后世的冤业。”

佛陀教育弟子:“心好像是一畦田,自己撒什么种子,就得什么样的果。”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起心造业,将来一定会受果报,一点点都跑不掉。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应该受的,就要欢喜受;应该做的事,即使做起来困难重重,也必须去做。

动一念善,就是福;若是有一念怨、恨、贪、瞋、痴,这粒粒种子都是将来的障碍业报。所以贪、瞋、痴、慢、疑、怨、恨都不可存在心上;这每一粒恶的种子都会令人起烦恼心。

与人相处应多结一些好缘,多起一些欢喜心、感恩心、满足的心,这些都是将来造福的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

果中有因,因中又有果,因果循环不停

有的人老了才得死,有的不老就死了,现在二十几岁死的...

幸福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恶业 佛陀说: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问: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

相信因果轮回,不怨天尤人

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

字体潦草易误事

【原文】 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

一念淫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佛陀所说的孝道

世人所认为的孝,都以物质为主,以为在日常活中能供给...

善人杨自惩的故事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

持之以恒

有一位小和尚名叫一了,他的耐性不够,做一件事只要稍...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

【佛教词典】教行信证

凡六卷。日本亲鸾撰。全称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略称...

【佛教词典】世间八法

【世间八法】 p0510 瑜伽十五卷二页云:又于世间三处转...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星云大师《相互体谅》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

佛号助念过程中,可以夹杂其他吗

问: 常见一些出家师在荐亡助念往生过程中,以超度仪...

【推荐】医院里的「生死轮回站」

世人总认为生死离自己很远,若是有人与其谈论生死,他...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

证严法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方海...

【推荐】多少次我们与幸福擦肩而过

一位年轻人即将大学毕业。他一直渴望拥有一辆跑车。于...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回绝缘

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是进进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点功...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