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缘

2010/12/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当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王的妻子怀孕十月后,生下一位女儿。这女孩不但长得端正可爱,而且一生下来身上即披着袈裟,世所稀有。于是国王特别请占相师来为女儿看相,相师们询问国王:‘孩子出生时,有何瑞相?’国王回答:‘孩子一出生即身披袈裟。’相师们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为其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非常的仁慈孝顺,而且不可思议的是随着伽尸孙陀利渐渐长大,身上的袈裟也 越变越大。

有一天,伽尸孙陀利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鹿野苑中。伽尸孙陀利一见到佛陀殊胜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及其普照朗耀之光明,顿时心中充满无限欢喜,于是向前至诚顶礼佛足,并且退坐一旁,听佛为其解说四谛真理。听完佛陀的开示,伽尸孙陀利当下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

回到王宫之后,伽尸孙陀利立刻秉告梵摩达王:‘父王!今天女儿出城到鹿野苑时,见到了尊贵慈悲的佛陀,世尊具有种种相好,威仪庠序、圆满庄严,祈求父王能够答应女儿跟随佛陀出家学道。’身为父亲的梵摩达王,因为非常疼爱伽尸孙陀利的缘故,不忍心违背她的心意,于是答应了她的请求,并且带着伽尸孙陀利来到佛前,让她亲自向佛陀请求出家修行。佛陀随即对伽尸孙陀利说道:‘善来比丘尼!’伽尸孙陀利一听,当下头发自落,法服着身,成为了一名比丘尼。伽尸孙陀利出家之后,因为精进修道,所以证得阿罗汉果,具有种种神通,获得无上解脱,为天上人间所共同敬仰。

当时有诸多比丘,见到这件事后,向佛陀请示:‘这位伽尸孙陀利比丘尼,过去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以至于今生能有这样的福报,不仅生长在豪贵之家,一出生即有袈裟披身之瑞相,甚至最后能够得证道果?’于是佛陀慈悲为大众解说:‘在过去无量世以前,有佛出现于世,号“加那加牟尼”。当时加那加牟尼佛正带着比丘们在波罗奈国游行教化,路途中恰巧遇见了国王的女儿。国王的女儿一见到佛陀及诸位比丘,霎时心中满怀着喜悦,向前顶礼佛足,并且衷心祈求佛陀能带领比丘们接受其三个月的供养,加那加牟尼佛慈悲的应允了她的请求。三个月后,国王的女儿更以恭敬之心,供养佛陀及诸位比丘每人一件袈裟。因为这样殊胜的功德,所以无论其在天上、人间都能拥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并且常常感得袈裟随身而生之瑞相。而当时那位恭敬供养的女子,就是现在的伽尸孙陀利比丘尼。’诸位比丘听完佛陀的开示,心中感到无比欢喜,同时更加坚定对佛法的信心,继续修行向道。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八》

省思

佛法强调因果,所谓‘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伽尸孙陀利以恭敬供养之心供佛斋僧,所以结下清净殊胜的法缘,感得无量的福报庄严。其实因果法则正提醒着我们,要把握每一个能行善积福的当下,以无所求、欢喜之心种下善因,便能开出结实累累的善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因地发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报

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个是讲到我...

佛也要受前世的业报

佛教认为,即使是佛也难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报。 《...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护法神对犯邪淫者狠记一笔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

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驽钝,其他的弟子便...

如是因如是果,烦恼痛苦是没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

放掉无谓的固执

有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

【推荐】杨满爹捕蛇的恶报

父亲年轻时想学捕蛇与蛇伤治疗,他找了位师傅,人称杨...

【佛教词典】欧阳渐

(1871~1943)江西宜黄人。字竟无,一字渐吾。早岁刻...

【佛教词典】苦法智忍

(术语)八忍之一。观欲界苦谛而正断其见惑之无间道智...

颠倒的人生

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

三辈九品得往生,四土径登不退转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执持名...

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

车里的佛像要如何摆法

问: 我在龙华寺请了一尊阿弥陀佛,当时我问寺院里的...

「无我」的简单解释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

佛法义理虽深妙,却又在我们日用寻常之中

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

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

如何处理学佛与做生意之间的冲突

问: 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

始信参禅输懒惰

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祐禅师在没有成为一代宗师之前,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