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宏海法师  2018/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娑婆世界里,实在是举步维艰。所有的环境,一切的境遇,总是在刺激我们尽情地造轮回恶因。然而,我们今生有幸成为佛弟子了,那首先就是要通过大量的的闻思来培养树立对佛法的正知正见。作为佛弟子,我们有机会听闻正法,这样的闻法功德堪比世间任何一种利益。所以说既然已有了这样殊胜的闻思因缘,要想法上获得真实的功德利益,最根本的是要有一个正在确的闻思学修佛法的心态。你要想明白你为什么要听,听了有什么用。也就是说为了你的法身慧命,你把它提到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高度上重视起来。我们世间上一个小学还要好几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天天上学放学接送,又是补课又是课外辅导班等等不易的付出,更何况你修的这是出世间的解脱大法。所以如果你认识上没有这个高度的话,在闻思上你是坚持不了几次的。

依法不依人

闻思佛法你还要树立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就是“依法不依人”。大家在各种因缘际会下,我在这儿讲你在这儿听,那你听的时候呢,不要“以人为本”,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们来听法呢,一定要锁定和聚焦在“法”上面,不能建立在“人”上面,否则时间稍微久一些就会退失信心的,明白吗?这是涉及到大家的法身慧命的原则性的问题,你要一定要有这样的知见,这个非常重要!

现实中的确是这样,在我们汉传佛教的禅宗来讲,有祖师出现的时候佛法就盛,没有祖师出现了,好像就现衰相,所以普遍来说还是“以人为本”。佛早知道我们在学佛过程中会产生哪些流弊,告诫我们要“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来开展修行。就是佛法学修过程中要相信、依靠正法或真理,而不能依靠某个人的名声、地位、影响力的大小等等。要善于观察此人所说的话是否符合佛法经典里面的内容,是否和祖师大德所讲的一致,符合就可以相信;如果发现其知见与佛法有所不符,则无论对方名声或影响力再大或怎么样也不能盲目听随。所以你“依人”这里边的风险太大,并且这个风险你自己是没有能力掌控的。

现实中,我们现在很多的佛弟子来学佛都是全情地锁定在某一个人身上,都是以情相牵而不是以法相交的。说句实在话,有实时候把这个出家比丘逼得各种角色都要上演……真是苦不堪言!这也并不是说好像和尚就不食人间烟火,完全就没有人性化的关怀,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太浓。包括我本人,讲法的所谓的宏海法师,包括我们的护持的同修,都要在法上产生相应,而不是人情世故私交甚好。

因为我们虽然号称讲法的法师,但的的确确还是修行路上的业障凡夫啊!就以我为例吧,我非常明确地讲,我跟大家一样就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只不过有机会了解到原来生命的真相是这样的,还有解脱这样的事情,因缘成熟时就出家了。之后又读了几年佛学院,现在有因缘就会来应景讲法,然后就是一往情深地想往生西方直至成佛,所以我们现在都是把手同行在解脱成佛的路上,仅此而已。

问题是我虽然出家了,但还是一个凡夫僧,烦恼习气也会有的呀,我也是在修行路上不断地用佛法调伏自己,而且有时候好有时候坏,或者这段时间我好你们不行,或者过段时间你们修得很好我不行,这都有可能。你切莫把我当做神,也更不能按佛菩萨的标准来要求我。你只管听我讲的法,法是真的,法是无漏的。所以你一定要清楚,不要造神。如果你的修学心态没有依附在法上,而依附在人上,必然会退失信心,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搞清楚你是为什么而来!

如果你有一个良好的听法心态,用一颗清净的心去听法,听的相应了以后,似乎都忘记了这是谁在讲,只是在一种说不出的法喜中,甚至不知道这会儿在哪里,旁边前后左右都在做什么事,或者马上要发生的事你都不知道,就是相应这个法,这才叫做听得相应了。

你不用说有时候我咳嗽一下,或者吸了一下鼻子,或者气喘得有点急了……哇,这些没关紧要的事你一下就非常心细地观察到了,一等讲完马上就跑过来问,今天怎么了,是不是哪不舒服呀,是不是感冒了呀,等等这些。虽然嘴上也感恩大家的护持,可是说实在的,内心还是有一些失望,心说难不成我讲的法你都不感兴趣,没听进去,就管这些没油没盐的事儿?我是希望我们大家能往法上缘,或者愿意在法上来进一步探讨探讨,或者说在听法的过程中,对实修功课的要求你没有做到而心生惭愧……这都是比较好的一种状态。就是切莫在人上面去寻思,这样无论从缘起也罢,发心也罢,所产生的因果相续效应也罢,都非常浪费。所以闻法一定要回归到“依法不依人“上来。

超凡脱俗

很多人觉得修行太难了,还没入门就先给自己设了一个障碍,其实比起死和世间八苦来说就没有那么难了。但凡你深信因果,不愿轮回,只要有耳根,愿意拿出一些时间坐下来听,就可以做到。真正难的,是这个心能不能相续,或者是在修行的路上,甚至比较精进勇猛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更难,就是你能不能够守持长养好这个太难了。当你逐步的建立起佛教的正确知见后,然后你开始践行佛法了,那么怎么判断你是不是进步了呢,其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指标就是疑惑越来越少,就是你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宇宙人生实相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不在怀疑了,也能够深信因果了。所以这个地方你要搞清楚,修行当中当你用起功,可能会把业障给逼出来,这时候烦恼会重一点儿,这其实是正常范围内的。但是业障可以多,疑惑只能少不能够多。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够听法听得心里有数,不管你是在法喜当中或是烦恼现前,乃至业障现前,你心里都能够清清楚楚,“心不迷”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指标。

再接下来不断的闻思后,“法”会在你身上会产生发酵一样的作用,你的身心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变化,包括从见解上到精神上都有一种脱俗的气质,然后慢慢就不那么热衷于各种世俗法。这时候只要有机会你也会很热情的分享给别人你学佛的一些感受和心得。

自行化他

在修行路上,作为我们大乘种性的佛弟子,也要渐渐为世间一切有缘众生发起自利利他的菩提心。虽然我们也深知自己是凡夫,不说能持久的把心发在菩提心的这种愿力上,你动这么一念都觉得很难。因为我们可以说是自私自利得太久了,大家不要牵强,但是我们可以哪怕一念一念、慢慢地把心调到这个层面。我们听法听得相应了,一定要发心,至少愿力上能够把自己在佛法方面的受益分享给更多的有缘人。包括我自己,每次讲法前观察到自己的发心很小,就觉得很惭愧,然后会尽量说服自己应该把心量扩展到,真的希望现前会有无量的众生。其实你只要把这个真实的愿力发出去,很可能就成就了他来听闻佛法的缘分,就跟我们成就一位有缘人他皈依三宝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哪怕我们就是很理性地说服自己,那我们都以这样的发心,我来讲大家听。这一念心发出了,我跟大家说,会让我们闻法的功德倍倍增长,快速成就我们自己西方净土的资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用攀缘心来造善业,譬如美食夹杂毒药

追求来生的感受。这种人一般来说,是今生福报比较差可...

【推荐】修行要如何去修

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礼让第一;不急不急,...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

妙湛老和尚法语开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于平常处见禅境。 3、为人要真...

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问: 末法时代众生,以障深慧浅为主要特征,不知一门...

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大家观自在,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间也称这天...

人生有二件事我们要学会

有二件事我们要学会:一者感恩。二者奉献。 别人对我们...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

祖师大德放生事迹及开示

流水长者子 金光明经上记载着,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六...

【佛教词典】十劫

(术语)阿弥陀佛往昔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

【佛教词典】钵罗吠奢

(术语)Prave?a,译曰入。十二入之入也。因明大疏一曰...

你与大闸蟹面临的严峻情况

每到秋季,食客们在餐厅排起长队只为将一只动物亲手折...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也就是仁、智、勇。 第一个要素就是...

使者请佛 命终生天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弘法,有次结夏安居圆...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也是一个佛经典故了。有只鸽子...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圣严法师《生一棵树的气》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扫院子,一边扫,一边抬头看看...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