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圣因法师  2017/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言下大悟道:“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五祖弘忍大为感叹:“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学佛修道的本怀即识自本心,万法与本心的统一是宗门所讲的彻悟境界。目前我们虽未认识到本心,但现在所学的一点点善法却极为可贵,因为这些都是将来我们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的增上缘。这里的本心是什么呢?—是真心,还是妄心?临济义玄禅师对弟子们说:“有位无心道人,他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们谁去抓住他呢?”这个无心不是没有心,而是“觉妄成真”。如果心外还有一个叫做妄心的心,那么就是心外求心、妄上加妄,永远找不到本心所在。真心与妄心本是无二,方证乃知。学人认为,三藏十二部都是识心、安心的法门,经律论都是识心、安心的实录,但都需要进一步实证。二祖慧可大师虽早已精通儒释道,可是久久不能识心、安心,最终在达磨祖师的点化下彻见本心。

如何才能识见本心呢?《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又要问:“什么是应无所住?”—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马祖大师所首倡,平常心是什么呢?马大师说:“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不离世间的佛法就是不离平常心,这告诉我们,佛法修行要落实到生活中去,正如净慧长老所提倡的“生活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有这么一则公案,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什么是道?”南泉回答:“平常心是道。”赵州问:“这个道可有趣向?”南泉回答:“当你这样想的时候,这个道就离你特别远了。”赵州又问:“我不去取舍,不去接近,怎么才能达到道的境界呢?”南泉进一步说:“这个道如果说属于知的范围,那就是妄觉;如果说属于不知的范围就是无记,道是超越知与不知的范围。”

如何以“平常心”修行悟道呢?另有一则公案:有人问长沙景岑禅师:“听说您经常对学生说平常心是道,那什么是平常心是道呢?”长沙禅师没有回答,而是将腿子从蒲团上放下来,这时学人就特别疑惑,说我不懂。长沙禅师回道:“想坐就坐,想睡就睡。”要做到平常心就是要明白,我们修行跟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困来即眠,饿来即食”,没有分别矫饰、超越染净的对立去对待生活。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给自己一点平常心的智慧,那么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了。

后有无门慧开禅师留下一偈子来赞颂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二、戒定慧是闲家具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湖南鼎州刺史李翱,经常参访药山惟俨禅师。一日,向药山问道:“什么是戒定慧?”药山却泼了他一盆冷水:“在老夫这里哪来这些闲家具?”太守听了如坠入雾中,不明白什么道理。

既然戒定慧是闲家具,那么现在的修学还有没有用呢?其实这都是禅师接引后人的大机大用,无非是在教导我们如果心外求法,任何法都属于闲家具,是来装饰我们门面用的,戒定慧三学,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去,从实践中体证,从实践中圆满。在公案后面,药山禅师继续开示道:要想保任这事,直须“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所说的便是修行要解行并重,才不会令戒定慧变为闲家具。

在《六祖坛经》中也提到,当时神秀大师弟子志诚禅师去拜访六祖慧能大师,六祖问:“你师父教给你什么?”他说:“戒定慧。”接着,六祖问:“你师父所教的戒定慧是什么啊?”他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时候,六祖说道:“在我这里戒定慧不是这样的,若离自性谈戒定慧便为相说。”那么,什么是真正戒定慧呢?六祖说了一个偈子:“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这里已经将我们从心外所学修的经律论的戒定慧,提升转化成我们内心的自性戒定慧。为什么要修自性戒定慧呢?因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如果离开自性谈任何东西都属于闲家具,对于我们修行解脱毫无益处。所以,我们的修行一定要从自性本心流出,落实在日用之中。纵然戒定慧三学,学得再好,如果没有由自性流露,没有帮助自己解决烦恼妄想,难道不就是闲家具吗?辨别家具闲与不闲,在于我们用了它,能否真实地让我们身心受益。

与大家一起共勉净慧长老的开示 —“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生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生成。”所以,万不要从宝山空手而回,执着外面多么繁华的世间法啊。长老再一次叮嘱我们:“禅是一种受用、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

三、诸佛已灭,诸祖未生,其间何人独霸天下?

《无门关》中记载:南阳慧忠禅师见侍者为他服侍多年,想趁机点拨点拨他,一日,呼唤道:“侍者!”侍者一听禅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禅师!做什么?”禅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不一会儿,禅师又叫道:“侍者!”侍者答道:“禅师!做什么?”禅师又无可奈何地道:“不做什么!”如是多次,最后禅师突然对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侍者茫然不解地反问道:“禅师!您叫谁呀?”禅师不得已,就明白地开示道:“我在叫你!”侍者感到特别惊讶:“禅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禅师此时感叹道:“侍者啊,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侍者并未懂得这个妙用,他说:“禅师!不管如何,我都不会辜负你,你也不会辜负我啊!”

大家听到这里的时候大概知道了侍者事实上已经辜负了禅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这个公案中,可以展开话头:在诸佛已灭,诸祖未生,这个时期何人可以称佛作祖呢?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而我们却不敢相信自己本具佛性,不相信自己可以作佛,于是乎永远沉迷在六道轮回之中,永远沦为凡夫。尤其在当前这个时期,身为佛弟子的我们,要有直下承当的大勇气、大魄力!这种大勇气、大魄力,就是玄奘大师所说的“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也如同智者大师说的“传灯化物,莫作佛法断种人!”净慧长老曾说道:“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个‘难’,一个‘能’,难能可贵,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在实际行动上落实这种精神。”

为什么要独霸天下?其实是祖师的一片慈悲之心。长老说:“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当,然后再讲其他的事。直下承当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赶快修!不像佛,赶快修!”

诸佛已灭,诸祖未生,这个时期是谁可以独霸天下?只要谁敢于直下承当,直下承当者包括我们任何人,只要能发起“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谁就可以独霸天下。把这种大担当精神落实到生活中去,修行不离日用,修行不离当下。

后记: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禅?禅师答:心就是禅。

再问:心在哪里?答:心在作用……

继续问:作用在哪儿?答:作用在日常生活中。

祖师诸多类似的公案,说得简练,三言两语,已是精华。兹解释,已属扯葛藤、打闲岔。

在此学人,初参三则公案,啰嗦几句,聊表佛心,与人一道,同参生活禅,鞭之策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去除比较计较,回归平等自性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

生活中修行的四句偈

无论那一种宗教,都是讲究自我的修行。好比衣服破了要...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

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

这幅图描绘的是禅宗极为有名的公案,说的是唐代夹山善...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道证法师:检讨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讲到菩提心,净土宗祖师省庵大师有一篇《劝发菩提心文...

如来禅与祖师禅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

禅斌法师:酒肉穿肠过,魔在心中坐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社会上有些人啊,往往会拿这...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

【佛教词典】天口

(术语)婆罗门之法以火为天之口,火烧供物则诸天得食...

【佛教词典】时解脱补特伽罗

【时解脱补特伽罗】 p0917   瑜伽二十六卷六页云:云...

大安法师:怎样做到凡事都能随遇而安

问: 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大安法师答: 要...

舍弃悭吝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

心外有法,生死轮回;心外无法,生死永弃

夫不体道本。没溺生死。处胎卵湿化横竖飞沈之类。于中...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

惟贤长老《太虚大师思想及僧制建设研究》

一、太虚大师生平简介 太虚大师是佛教的思想家、理论...

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原文: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

摩尼娄陀(阿那律),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打了瞌...

这个世间上的罪业,是可以改变的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师的传记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