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净界法师  2014/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每个人的生命经历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酸甜苦辣。

生命的出现,一般凡夫认为只是一个偶然,你会活得很快乐,或是活得很痛苦,表示你的运气好,或运气不好,所以凡夫的思想----生命就像风吹掉落的树叶,这片落叶可能往东飘,也可能往西飘,没有任何理由,人的生命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的思想,也没有过去世的思想,死后一切都没有,造成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这个我们叫作断灭见。

外道,解释生命现象是一种常见,认为生命有一个大力的主宰者,比方说上帝,比方说神我,无所不在的控制着我们;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是上帝决定的,这叫作常见。

但是佛教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有因缘的;你会遇到什么人?跟什么人结婚?他为什么作你的儿子?你为什么作这份工作?

事出必有因,一定有过去的因缘,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出现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背后的条件跟理由。

既然是诸法因缘生,那么可以再进一步的探讨,什么是因缘呢?

佛教的因缘观,从大乘的思想来看,生命的主因就是我们心中的思想;它的助缘,也就是我们所造的业力。

这个地方大小乘,解释因缘是有所不同的;小乘的生命观是偏重业力,叫业感缘起;大乘是偏重思想,是由你的思想来决定你的生命。

比方说:你今生的富贵,小乘的解释是认为因为你过去有布施的善业,所以得富贵的果报;今生的你,是由过去的你创造出来的,所以你今生的快乐、痛苦,基本上跟你今生没有绝对的关系。你今生快乐跟痛苦,不能怪今生的你,因为今生只是在承受果报,要怪怪谁呢?怪前生的你,这只能认命。现在的快乐、痛苦,是你过去的业力来决定的。

大乘佛法认为:你的果报是你前生的思想创造出来的,你今生会富贵,因为你前生经常产生布施的思想;行为不是重点,而是你面对这件事情:你的想法才是重点。在大小乘经典当中,强调业力、强调思想都有,但是你看天台宗的判教,你会发觉,所有的经典,只要层次越高的,被判作圆教、顿教法门的,都是强调心念-- --万法唯心。

当然,两种说法都对,都是佛说的,但是以天台宗的判教是认为:业力,只是方便说。

天台宗认为最圆满的教义应该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如果我们一直相信业力,这会有什么问题呢?你的生命就很难产生大转变跟突破,很难改变生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

心清净了,任何地方都能清净

现在很多都市人,因为由于生活紧张的关系,非常的烦躁...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

忏云法师《四念处的观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观,用四念处、五停心析空。把物质分...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生命的未来,就看你心里装进了什么

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来,说是在迷中,其实也简单。它...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

志公禅师劝世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

金钱是天使也是魔鬼

金钱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取之有道时,落入你口袋里的...

了解自己,看清内心的相貌

在《楞严经》里面,修假观,第一个,先了解自己,你这...

【佛教词典】行思

(人名)唐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出家后,诣曹溪谒六祖...

【佛教词典】变坏

(术语)变者,有形之物,异其相也,坏者,对于外物不...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遇到逆境才有机会消业障

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佛陀这样的圣者也有敌人。 活着...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 就这么三...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宏海法师:心经·可以静心也

第一讲 心经之心 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现今我们这个...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印光大师的棒喝教学

德山棒,临济喝,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临济义...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

佛度憍陈如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前往王舍城宣说佛法,以度化...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

心佛众生一体之圆顿法义

疏文: 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