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净界法师  2018/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但中者,接入别教。

二者、圆中 ─ 此理圆妙,具一切法。见圆中者,接入圆教。

如果这个空性是内观型的空,它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但中的真如。只有二空的理性,但是这个理性当中没有明了性,不能具足功德的妙法,所以只见得中道,接入别教。

如果他回光返照能够看到圆中,他在观一切法空时,能够知道一念心性本来具足诸佛的功德妙法,进入圆教。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了。所以我们人生,成佛两大问题:第一个,处理生死业力;第二个,怎么开显你的心性功德,两件事情。

藏通两教主要是在处理生死业力,但是一旦入了大乘,那就不是说解决贫穷,你要更积极创造财富了。创造财富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本来没有财富,但是你只要努力,你未来会有财富,这个叫“但中”。

别教的思想,是从阿赖耶识启动的。阿赖耶识没有诸佛的功德庄严,但是它可以转,转识成智。你只要发菩提心,修习六度,用第六意识的清净名言去熏习它,第八识就能够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虽然它现在没有功德,但是它以后会有功德,入别教。

如果你更高明,观一切法空,把心中的妄想拨开来,看到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你本来就具足宝藏,只是把它开显出来而已,入圆教。就差在这里。

我们前面是在处理业力的问题,处理业力有两种情况:第一个,远离它;第二个,把它观空。藏、通两教,一个是远离,业力是真的,我惹不起你,我放弃主宰总可以吧;或者说业力,业性本空,业力本来就无生,所以我就放下执着。

现在要处理心性的话,也是这两种情况。前面是用否定法,这个是肯定法。心性是:第一种,肯定。你肯定你未来会有功德,别教,叫作破妄显真,它是站在妄的角度去开显真实,你总有一天会有功德,这是一种肯定,对未来的肯定。

圆教的思想是,你现在就是佛陀的儿子,本来就具足功德,你修行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得到什么东西,“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只是把你本来的东西开显出来而已。对现在的肯定“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对当下的肯定——圆教。

别教是站在虚妄的角度来追求真,圆教是站在真的角度来破妄。

我们看,在藏通两教,佛陀是用否定法,否定你的爱取,否定你对生命的主宰。到了大乘佛法,佛陀开始肯定了,肯定你未来的成功,肯定你当下的成功。

所以,为什么在大乘佛法的中道思想,也是两个:一个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对治型的中道。透过名言思考,一个一个建立。布施要怎么布施呢?也是要名言。用布施对治悭贪,用持戒对治破戒,用忍辱对治瞋恚,它是要透过第六意识的名言思考的。

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更高明了。你要我布施,我不需要理由。因为我的心性本来就有布施的功德,我去行布施是正常的。你不要告诉我说要对治什么悭贪,反正我就是称性,我的心性本来就没有悭贪,所以我做这件事我只是随顺我的心性,我只是随顺我本来面目而已。这个人更高明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是正常人,这两个都要同时操作。其实藏通两教的空性,也很难把它切开来。空性的操作要有安住跟调伏,中道的一念心性功德的开显也要有安住跟调伏。我们“本来无一物”跟“时时勤拂拭”,也是缺一不可。

只是说,你一开始悟什么理,就影响到你的根性跟种性了,两种的情况:一个是悟到的妄想,但是这个妄想里面有真的成分,就是带有真实的妄想;圆教是悟到了真心,就是带有妄想的真心,它本质是真,以真来破妄,跟别教是以妄来显真不太一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何含义

问: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不是说,你有什么...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衣里宝珠的譬喻

衣里宝珠的譬喻...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

宠辱谁能不动心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推荐】忏悔业障,必须生起这十种心

现在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之,以为...

蛇爬进家是否不吉利呢

问: 仁达大师:您好!我从07年就开始关注正觉寺的每...

西方极乐世界在当下

《弥陀经》上释迦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佛教词典】趣无动处行

【趣无动处行】 p1327 瑜伽九十七卷十八页云:若能厌离...

【佛教词典】开元寺

(寺名)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

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

【推荐】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

窗户与镜子

一个富有的银行家脾气非常暴躁,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

念佛的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感应道交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

如何防止名利的伤害

在前面的历事练心、积集资粮以后,菩萨经过几年执事的...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

业障的来源与对治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罪在哪里?或者叫:业障在哪里?...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

梨打痢头

从前有一个患了满头疥癣的人,他的家人为他买了一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