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判断「所知障」和「烦恼障」

宏海法师  2017/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能学习佛法。 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所障。因此,请问,有没有什么分辨方法或标准,能让我们在学习中,常拿来自我衡量一下,判断一下当时是不是已在被"所知障"?

宏海法师答:"所知障"和"烦恼障",是我们常说的"愿消二障诸烦恼",就是我们常说的两种烦恼。粗略的讲,"烦恼障"就是我们的贪、嗔、痴等自我的、本能的欲望一样的烦恼,束缚着我们在生死轮回中出不来。"所知障"泛泛而指是一种邪知邪见,比如对于佛的教理、真理的阐述上,始终被一种世俗的,或者原来固执己见的思想,禁锢走不出来,不能够接受,这是我们通俗讲的所谓的"所知障"。

在佛的教理微细上来讲,"烦恼障"是障我们的"我空",即容易生的"我执"。"所知障"是障我们的"法空",即"法执"。如果从修行的果位上来讲,修到阿罗汉果,断的是"烦恼障";修到大乘佛法,成佛果,断的是"所知障"。从这点来看,"所知障"是障所知的意思,即障碍我们本有的佛性、菩提不能显现,形成障碍。

一般也会粗略的把"见思烦恼"化成"烦恼障","尘沙和无明烦恼"化成"所知障"。但微细上还有差别。现在我们作为凡夫的水平,会不会被自己盖有的知识观念所障?是会的。可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搞定"烦恼障"。对于"烦恼障",就是深深有"我"的存在和人生本能的欲望,这是我们首当其冲要去断的烦恼。这种情况下也会伴随着断掉一部分"所知障"。也可以在"我执"断了以后,再次第的通过修大乘菩提道去间断"法执"的存在,此即断"所知障"的过程。

现在要判断一下自己是不是被"所知障"所障碍,但很多时候我们是一种错觉,基本上我们还是被"烦恼障"绑得紧紧的,还顾及不到"所知障"。说"所知障"的话,严格说有点好高骛远。体现在我们凡夫层面上来说,有很多时候,比如我们相信"无我"、相信"四大假和"、"照见五蕴皆空"的道理,但我们另一头又执着于"五蕴皆空","理"是真实的,没有把它空掉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说是"所知障"的表现。

我们通常碰到的一些同修道友,或者有缘人去讨论佛法的时候,往往学的知识比较多的人,比如说他相信科学,或者一种精神,就会障碍着他,因为已经盖定的思维,走了一条禁锢之直线,很难再把它扩充的罗列开来进行取舍抉择,所以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致使他很难去接受佛法里讲的一些真实的道理。这种情况也可以判定他是"所知障"的一种体现。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修行还是"烦恼障"为主,我们修行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我们的"烦恼障"时时刻刻升起,反观不到。还是先下手处以"烦恼障"为主吧。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刻薄的人,容易有障碍有压力

一般自力的佛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

向天空扔斧子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六大免除障难方法

一、戒杀吃素 肉食有毒,以杀时恨心所结故。故凡瘟疫流...

持戒对治烦恼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问: 怎样才算出家因缘成熟? 慧律法师答: 出家还是...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

【推荐】对治烦恼的最好方式

禅宗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好好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什么...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

歧路指归

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

什么是无始劫生死的根本

生死轮回是有根本的,佛教讲:每一件事情会在我们生命...

佛像经书可以下载到手机吗

问: 佛菩萨像和经书下载到手机里可以吗? 正如法师答...

【佛教词典】光宝

(人名)唐大慈恩寺普光及大慈恩寺法宝,皆玄奘之高足...

【佛教词典】譬喻部

指印度小乘十八部中之经量部。以其本师鸠摩逻多尝造喻...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

本焕老和尚数十载慈善护众生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句话是本焕老和尚...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

冬天,应多吃这些「大块头」

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根菜是指以...

中辈往生的情况

再看中辈的,中辈的因地有三个: 一、发菩提心 二、一...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黄智海《佛法大意》

印光老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佛经上说,万法...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临终昏迷助念还有作用吗

问: 临命终时被业力牵引而流转六道,这个业力是今生还...

放弃主宰权,你才可能往生净土

诸位,你知道我们佛法里面的修行,这个善根有什么好处...

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

接着看第二段的申诫: 既知多过,弥须大慎。 至堂殿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