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净界法师  2017/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心。从今天开始,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你向外求,你就落入无量的生死茫茫的业力大海,落入因缘所生法,那谁也救不了你了。如果你现在什么事还都要找出一个为什么,还要讲出一个理由,那你就完蛋了。修行一旦内观以后,人生没有理由,就是一个历练,没什么理由。我的人生是假借这种人生的因缘来启发我自性的功德,借假修真。

所以第一个,养成内观的思想。就是遇到事情,把这个能量,把它变成开显自性的力量,不管是顺逆。

第一个内观,第二个离相,就是空观。我们遇到事情的刺激,第一念一定有情绪,我告诉你处理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处理,就是本来就没有,我现在有,那只是暂时的,那只是生命的一个假相而已,我不理你,我不跟你互动,相信佛菩萨,它自己会消失;你跟它互动,那你就牵动很多过去的因缘,那就没完没了了。

因缘,我们现在没办法断它,但是起码让它沉淀,就是不要再相续了。

所以当你的心跟人事接触的时候第一个情绪,它一定会把过去的因缘现出来,你跳进去,那人生就没完没了了,那你跟它的因缘就错综复杂了。你要处理因缘你就回不来了,你知道吧!那这个账就不好算了。你有这个情绪,一定有过去的业力,你要跟他没有这个业力,我讲实在话,他讲什么话你也不会快乐也不会痛苦,诸法因缘生,你跟他没有因缘,你怎么会快乐呢?如果说:哎!奇怪,我跟他讲话我就会不高兴,这个过去有业力,你懂吗?你说:哎!我不高兴!我要去处理它,那你们两个就没完没了了!

所以我们相信佛菩萨,不要处理是最好的处理,放下它,因为它是暂时的,这是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它是个生灭心嘛,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是一个生灭的假相,如此而已。

内观,离相,第三个就是关键的,借相。我们不能只是消极的破妄,不是走出过去,要开创未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白话浅译

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门妙什着 法...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极乐现前时,才能体悟到生即无生义

生也作无生义,往生就是无生的意思。乍一听,往生嘛又...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

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

你看我们现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没...

如何分辨虚妄与真实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

太虚大师:以佛教的道理来使人类进步

导语: 不明佛教真相的群众心理建设人间佛教,要先从...

受持供养楞严咒的种种功德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

怎样的状态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问: 法师您好!印祖一再强调我们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佛教词典】妇对于夫

六方礼经曰妇事夫有五事:    一者、夫从外来,当起...

【佛教词典】譬喻周

(术语)法华迹门三周说法之一。说火宅之譬喻,以化中...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

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

鬼道的十类

在《楞严经》的思想,是地狱受报以后,转为鬼道继续受...

佛说做梦的五种原因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可怕的黄金

一位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出来,刚好碰到一对在林...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天须菩提比丘的悟道因缘

佛陀的五百位释迦族弟子中,有两位比丘同名为须菩提:...

【推荐】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

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