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心愉悦的秘诀在于能够放得下

本源法师  2018/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身心愉悦的秘诀在于能够放得下

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们对这个世间所有执着的东西学会放下。你要知道,你执着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痛苦的根源;你执着于一件事,这件事就是你痛苦的根源;你执着一个物,这个物就是你痛苦的根源。

所以说你现在为什么会痛苦?你要思考,我在哪里比较贪恋、比较执着。要学会放下,现在就要学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的时候你就会心无一切贪恋迷惑。

那怎么学会放下呢?需要有智慧。智慧哪里来?就是要经常深入经藏。我们每天都在做三皈依,“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我们还当愿众生深入经藏,自己都不深入经藏,三天不听经,佛法到天边。所以说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习佛法,只是停留于佛法的表面形式。我们要真正的自己努力,要深入经藏,这个经藏就是佛法的智慧。

我们经常讲观自在,怎么才能得到自在啊? 《金刚经》里面讲有五眼,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我们用肉眼在看世间,看到的都是相上的东西,看到一切色上的东西,这个是看的虚妄之相,被它给迷惑了,产生执着。但是你要用佛眼去看世间,你就知道,乃至用慧眼,这个世间都是一个因缘合和的假相。

要学会看破,要放下,你有了这样一个智慧,你到了临命终时,乃至于现在,你活在当下,你也会心情非常好。到了临命终的时候,真正心无一切贪恋,做到诸根悦豫,就是我们讲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悦豫,正念分明。正念是什么?念佛的佛号不要忘记啊。但是我们有很多人,到了临命终时,你看平时他念得很好,到了临命终时的时候他退心,这个是很多的。

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我们在后面会讲,因为贪生怕死,害怕死亡。所以每一次我们家里面送往生的时候,送到殡仪馆,我就跟他们讲,来到这个地方很多人都很害怕,为什么害怕啊?因为大家都害怕死嘛!

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生命不是说到了这个地方就结束了,到了这个地方是换一个样子,再重新出现,换一个样子就看你现在在做什么。

所以学佛的人对死亡不要害怕,那你有正念,正念就是我们要念佛,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舍去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业报之身,而且很自在的舍去,如入禅定,在那个时候,我们平时所念的这句阿弥陀佛,它与观音势至乃至于西方极乐世界的诸圣贤众,他们会示现种种的瑞相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现在就要下功夫,将来到了临命终的时候,你能够很自在,预知时至,那你就修行成功了。如果到了最后我们还是很痛苦,还是放不下,那将来我们往生西方很难。

腾讯佛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本源法师文章列表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这次来台...

你要用什么思想来面对果报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这几天,大家都在为自己忙,这...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

英国莱斯特大学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图」,台湾在...

名誉不足惜,道德无可崇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

律航法师的往生经过

他在往生前的一个礼拜,就叫我到他身边说:拿纸笔来,...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

忏云法师开示集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 法华经二十八卷,第二十五卷观世...

满愿第一的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上报四重恩

佛说:做人必须知恩报恩。凡是对我们有恩惠的,都要念...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佛教词典】五戒法

(术语)佛初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皈已,即授五戒为优...

【佛教词典】修静虑者静虑境界不可思议

【修静虑者静虑境界不可思议】 p0907   瑜伽六十二卷...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

曾国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真正的男子气概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

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

太虚大师谈近代西方素食的风潮

人生之大问题,曰衣、食、住、行。单论食之一项,吾人...

星云大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

你要做哪一种人呢

人有多少种?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澳洲人;有多少...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种表达

成为老年人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头发白了,...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简析

普贤大士之德集中就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在《普贤行愿...

人死有后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祇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