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宏海法师  2018/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不是这一句佛号,还是以摄心为上?

宏海法师答:当然以摄心为上,摄心的质量是不一样的,经典里面说了,散心念念一句消六十亿劫的生死重罪,摄心念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一定是有差别相的,这个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看这位同修的情形,就是依照你下面的两个问题,同步的结合来看,可能你对净土的仰靠力还不是很切。或者说对于闻思…还停留在闻思的好乐上,对修呢要么是心比较弱发不起来,要么就是说可能你的性格比较容易懈怠吧,这都是正常的,没有褒贬,请不要误会,那么这样的话就得督促自己,如果说从懒散上精进不起来的话,就要多去观想一下,从出离的角度,如果说不好好修行,那么这辈子可能还造了些福,来世享福的话,又造业大,很可能还得下堕,或者这世修不好的话,这世就直接下堕,那么有可能过去的恶业成熟了,就轮番轰炸的时候,全部蜂拥而至,那么到了地狱里面受苦。要思地狱苦、生恐怖心,这样的话会有些帮助。

第二就是仰靠、希求心,这种对佛国净土的希求心的培养。就要多去了解,既然你喜欢看经书,听开示,那么你听和看的时候,你想做何利益呢?比如说,你看经书看净土三经的时候,那么看看《无量寿经》里面,怎么说的阿弥陀佛为我们发的四十八大愿,怎么说凭着自己的力量修行有多么的难,怎么说西方极乐世界依证的种种庄严,又怎么说咱们这五恶、五痛、五烧的苦楚不断,所以大家看经不是看世间书,不是看知识,要往心地上受用,这样才为看经。如果你不往这看的话,那你还不如读诵经呢,作为法门来修也可以,去读诵净土三经,这样你既然喜欢看经,你就一个字一个字往过读,一边看一边读这也可以。

再一个喜欢听开示,大家要知道,听开示是必要的,但是听开示还是为了修,闻思修吗,听完了后,自己要琢磨,琢磨了以后要好好用功,如果你只停留在闻思不去修,那么你的闻思会成为干慧,你看,下面你的两个问题,有可能就是有点干慧的味道。所以说,第一个问题就回答直接以摄心为好,尽量去摄心。

问: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四十九年?

宏海法师答:说得好!那么时间关系,总而言之来讲,大家要知道,我们以前讲法的时候也说过,释迦牟尼佛这辈子来说法,他是有任务的,任务他要顾全大局,顾全大局是什么呢?就是说有些众生,这辈子要种种子,有可能就跟他结个缘,这辈子就让他见一下释迦牟尼佛,或者听一次法,还不是讲净土的法,很可能讲五戒十善业,就仅此而已,所以这一类的众生,这一辈子只能种种子。那么还有一类众生呢,这辈子让他热度之高,加深他的信仰和修行,很可能过去的种子种好了,这辈子来让种子生根发芽,但是他是结不了果的,这一类众生也得给他讲法。那么还有一类众生,还有一类众生是这辈子就要熟的,就要开花结果的,这就是正好乘着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做种熟脱,释迦牟尼佛讲一代教法四十九年,他是要对这三批人面面俱到的,他要千机并育,那么他是度生位、说法位。我们是什么呢?受度位,依教奉行位。那既然他讲法,他讲的所有法都叫竖出三界,自力成就。

那现在呢,还有一种法叫做横超生死,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成佛,相对于那么多教法,格外的衬托出这么一个法,那当然为了配红花,一定得有满院子的绿叶啊,否则怎么显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呢,这是又一层理解的意思。

再一层理解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讲那么多的法,就是净土的法的教理呢,不是离开整个一代教法而有的,我们总是就好像,这是叫你从学修上是广学,修法上才叫做一门深入,所以这种情况下,历代佛菩萨祖师为了提倡净土法门的殊胜,说六字洪名出乾坤,就能往生成佛。那一样的道理,既然有这么多的路,也不是强迫你一定要走这个路,但是其他的路都得你自己走,绕来绕去的走,最后终能够上山,上到顶层,现在我一个按钮,把电梯开了,你愿意进也可以啊,就凭这电梯直达顶层,你是上也不上哪?仅此而已,自愿选择。

再一个呀我们要理解就是说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要成佛往生,大家要了解这么多的佛法是应各种根基的,那么有一些人他就跟买东西一样。他要一样一样问遍了,试遍了,最后才挑一样买,但是有些人他直接来了就知道我需要什么。他就奔着这个我需要来的,他不需要的他看都不看,价钱也不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他就认为说,我为什么要学佛,大家不要忘了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出家成佛,为了看到生老病死,那么我们学佛就是为了了生死,为了成佛道。而这个念佛就能往生,往生以后必然成佛道,你管其它干什么呢?就可以啊,这又是一层理解。

再一层理解,就是说我以前也常打比方跟吃饭一样,有的人要一碗饭就着很多菜吃,有的人觉得麻烦,要那么多菜干什么,饭能吃饱就可以,所以说一句佛号就是一碗饭,有的人没有菜吃不下,可是有的人,如果没有菜他能吃下去,饱了就行了吗。这也是一层理解。

所以总而言之,这句话没有问题,那么一旦你在上面觉得有一些疑惑或者可能还是我们随顺佛的教法上面有问题,说念佛好并不是说其它就不好,或者不要了,一定要记住这一点。非常偏颇的理解就是说念佛号就以为把其它的就舍去了、屏蔽了,那也是不对的极端的,这个问题到此。

问:"一切众生必竟成佛,佛界不增,众生界不减",想把这句话导归到净土上来。

宏海法师答:是这样的,这句话那是佛说的让我们听的,我们是没有资格说的!说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心佛众生皆平等,这是往生了以后才平等。如果回去读诵一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就发现只要凡夫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有的功德确实跟佛正等无异,绝对平等,但是你在我们这个世界,你没有入到彼岸,你这会说这个话,可以说是白说,就等于说鹦鹉学舌,虽然说得是那个话,不了解哪个意,所以这一点特别重要,大家要认知一下。

有些佛的言教是让我们笃实启行的,有些言教是让我们高山仰止的、向那儿迈进的,这个话说的就是什么理上的话,事上我们还没有行到呢。为什么说觉行圆满,你知道这个话但你行不圆满,你到不了那呀。所以说,说是可以说的,说了我们更加努力的往那修,这是对的;

说了就以为现成就是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可能就堕到断见空中了。因为有时候我们很多都会说这样的话,谁不会说那?问题是我们的心性确实是本来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不增不减的,可是我们的行为还是众生啊,你真正入到平等法界中,以前的祖师们有讲过这些问题,就是有些人说都是平等的,何苦往生呢?都是一样的,不必要修行呢,祖师们就说了我们能坐在餐桌上吃美味佳肴,跟在粪坑里吃大便平等吗?那怎么才可以说这个话,你割别人的肉杀众生的生的时候,跟割自己的肉是平等的,才可以说这个话。

所以说在这句话上呢,我们要知道就是说理是这么个理,行还没有到位,所以呢还要在事上笃实的去做。当然我们事项上做的时候,也一定要明这个理,事理并进是圆满的,纵然理上不能够明,那么事上去做,慢慢自然理上会明。但是理上会这么说,事上完全不管不顾,这一定是会走偏、走错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

临终提不起正念,阿弥陀佛能把我救走吗

问: 我们都说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然后一定要相信阿弥...

如何确定亡者的往生去处

问: 现在社会上流传用摸温度来判断亡者的往生去处,...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推荐】信仰佛教的好处

宗教对于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显易见的,它是人...

多为别人想时,业障就消除了

修道要反过来。世间人认为,我一直为自己努力,我就可...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

制怒、心静如水、养心

制怒 有一个煤矿老板,年产值过亿,聪明能干,精力旺...

【佛教词典】闻经八种功德

大庄严经云闻经八种功德:   一、端正好色 端正好色...

【佛教词典】文殊师利问经

凡二卷。梁·僧伽婆罗译。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

宝髻如来护生咒利益众生法

南无宝髻(j 音寄)如来 护生咒:唵om 缚wa 悉xi 波bo 罗...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星云大师《得失心》

得失之间,是欢喜?是悲伤?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日前...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么修来的

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佛教导我们,夫妇之间精神生...

要想了生脱死,应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说: 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 动中工夫十分...

成功的秘诀

一、禅悟成功 有一高僧,弟子问其成功原因,答曰:吃...

21句话帮你去掉忧愁和焦虑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