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

隆相法师  2018/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

对于学佛人来说,这几个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依己意去错解佛意,不然走错了方向还怪罪佛陀……

一、关于忏悔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充满错误的旅程。而怎么去对待错误?是文过饰非还是坦然面对?是去追悔还是去忏悔?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了之后却试图去掩盖错误。殊不知,错误虽然在表面上被掩盖了,但却在内心伏藏,烦恼在内心得以滋长。而忏悔,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意识到错误之后,要立即忏悔,不能让错误在潜意识里扎根。要知道,一旦扎下根来,就会产生负能量,让人们长时间生活在纠结与不安之中,背负相应的心理压力。

我们所拥有最大的机会,便是可以去忏悔。忏悔的目的是不要再去犯了,这样的忏悔能够真正得到安乐。我们要去反省,每天都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这种反省的能力,忏悔的力量,便是修行功夫的体现。而那些对待错误“文过饰非”、“欲盖弥彰”的行为,则是人生最无明,最坏的时候。

百业经中有“杀子成担”的故事。从前有人养了七个儿子。有一天,一个儿子生病死了。这个父亲很悲痛,就想把死去的儿子埋在家里,自己带其余的儿子弃家而去。

一个邻居知道了,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把死去的儿子抬出去埋掉,却让活着的人离开家呢?”这时愚人听说了这话,心想:“如果死了的不留家中,就应该拿出去埋掉,那只有再杀死一个儿子,放在担子的两头,才可以成担地挑出去。”结果,他真的又杀死一个儿子,和那个病死的儿子凑成一担,挑到山上埋葬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时候,如果做错事不忏悔,而是去掩盖错误,那么只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二、关于慈悲

慈是给人快乐,悲是拔苦与乐,这是慈悲真正的含义。很多人错解其意,经常会就某件事情对法师说,您慈悲慈悲吧。慈悲就成了一种人情事故了。这就好比世间对人情与法度的把握一样,如果把情放第一位,法度则起不到作用。若固守法则,则失去人情之通融。而佛教所言的慈悲,则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决不是一种感情交易。

慈悲可以从自己做起,比如人在钻牛角尖时,往往不懂得给自己一条出路。这个时候,能给自己留个出路,那也是一种慈悲。现在的人往往过的很累,对自己不够慈悲。西方人有释放的方式,比如彼此之间产生矛盾,互相击打几下怨恨就释怀了。而东方人往往会记仇,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以出路就没有了。比方说,人们遇到烦恼,还能够相互诉说一下,可是现在很多情况下,你愈是叮嘱对方不要跟别人说啊,那这事情的传播速度就愈快,诉说这条路也给堵死了。

可见,慈悲实在是需要以智慧为先导的。比如对自己慈悲,那就需要对凡事不要看得过重,心结不能结的太牢固。烦恼在你不在意它的时候,伤害力往往不那么大。你要是愈在乎,它就像宠物一样粘上你了。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做到与否,就看修行的功夫了。烦恼来了,在你内心盘旋的时间愈短,那说明你的修行就愈受用。

对他人的慈悲,也同样要以智慧为先导。比如对乞讨者,需要给还是不需要给呢?布施当然是一种慈悲。但社会上往往有一种人,你布施给他之后,他粘住你不放,造成了麻烦与烦恼,这就需要用你用智慧来处理。同时,帮助别人,而不伤害别人,也需要一种智慧。给人自尊的关怀才称得上慈悲,才能让大众生欢喜。

三、关于平等

社会上所说的平等,与佛教的平等也是两个概念。佛教上所言平等,一是说大家佛性平等,都有佛性,都可成佛。二是指因果平等,种如是因,则得如是果,无论是谁,也跳脱不了这个因果规律的作用。但在社会现象上,我们却无法要求其平等。比方说,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富,有的人穷,这要一律平等,那就出问题了。

其次,要求我们都要有平等心。世间万物千差万别,我们都要以平等心去对待。有不同程度的妄想分别心,那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障碍。佛陀在世时,人们对僧团的供养也分为三六九等。佛陀便告诉他们以平等心供养,功德反而是最大的。而心行平等,在社会上能做到是多么不容易。比如现在儿媳妇大多对自己父母孝顺,对公婆能做到跟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么?很多家庭问题,都是因为厚此薄彼产生的。这就是心行不平等,给家庭带来的烦恼,给自己造成的障碍。

法华经上,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对每一个人都很尊重,对每一众生都作佛想。哪怕是别人看不起他,诋毁他,他也一样看待。结果,他因为心行平等,所以成就的最快。世间的万象都是变化的,包括周遭你所遇到的人或者事物,所以不能从相上去着取。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说的是钢铁大王的父母去旅游,到酒店去躲雨。酒店一个服务生告诉他们说客满了,但见他们年龄大便心生怜悯,把自己休息的房间让给这对老夫妇居住。这对老人很感恩,记下了这位服务生的名字。几年后,服务生意外的收到来自钢铁大王的函件,内容是让这位服务生去负责一个新建酒店。可见,一念心行平等,会结下很好的善缘。在未成佛之前,大家都要多结善缘,错过一个善缘的机会,再去找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四、正行标准

以上是对几个重要佛学概念的诠释,总体说来,学佛要简单,不要复杂化。学佛就要依佛陀的教言而行,别固执的以为自己走的是直道。真正的学佛人,必须每天善于观照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偏离轨道。

有几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看自己学佛是否走了偏路。

1、学佛是解脱之法,如果学佛感受不到解脱,那么就是修行的方向,或是方式方法出了问题。

2、你学的是否开心?真正的学佛是很开心的,不会愁眉苦脸。否则不是佛法出了问题,而是你本人的问题。

3、学佛是否让家庭愈来愈和美?是否让周边的人生欢喜心?真正的佛法是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对行为的处处观照之下,否则学佛只是挂在嘴上,没有付诸实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学佛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

诵经时要注意这10个问题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

星云大师《佛陀的样子》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

世间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尤其有我有你再加...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11个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

众生皆有佛性 不宜杀生庆贺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

【佛教词典】成就六法必不能得远尘离垢

【成就六法必不能得远尘离垢】 p0669   大毗婆沙论五...

【佛教词典】刘国香

(1926~)湖南衡山人。笔名圆香。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面有菜色者五谷杂粮帮你补

常宜清轻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唐孙思邈《千...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

副经中的正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到净土的部类门。此前讲过...

孝顺慈悲的光目

一天,佛陀开示定自在王:无量阿僧只劫以前,清净莲花...

一偈治病并能身相具足

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