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佛慧法师  2018/1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对八识稍有了解的就知道,梦绝不可能是前五识,当然也不可能是末那及阿赖耶两识,因此答案就很明显了,所谓“梦”,就是第六意识在睡眠时的心心所相应的活动。

其实,第六意识有有漏和无漏之分,佛菩萨的意识是无漏的,但凡夫的意识却是有漏的。

有漏的意识,又有五俱及独行之分;五俱意识是指眼识乃至身识这五官的感觉,分别或共同与第六意识同起的作用,这种意识的产生是必须在醒着的时候,才会在境界中显现的,如见色、闻声、冷热触等。

独行意识则不一样,它是离开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之后,单独作用的。

这也使得独行意识的范围甚是宽大,分为三种:一、清醒的时候,心力分散时候的散位独行意识;二、通过休息禅定的训练,从而获得定位独行意识;三、在梦中时前五识不起现行,只有第六意识自己的分别变化种种境界,这就是梦中独行意识。

《成唯识论》有云:“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这是说睡眠时,凡夫的身不得自在。所以在睡眠时,有情的意识心理作用与睡眠心所共起活动,就成为了梦。

那么,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我们知道,睡眠未必就一定会做梦,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相信梦代表着某种预示或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前者如周公解梦,后者如《西游记》所描述的魏征的梦中斩龙。

而在佛教的《毗婆娑论》认为梦的来源大概有五种:

其一“诸病”:身体的四大不调所发生出来的病态,比如身体感觉寒冷会梦到水,身体感觉温热就会梦到火,这其实是因为生理关系而生起的梦。

其二“思惟”:也就是心理有所希求,有情的感情和思想的不安宁就会生梦。

其三“曾更”:也即是说过去所经过留下来的习气,在梦中重演出来。

其四“当有”:这有点类似于预兆,也就是将来要实现的事情,率先在睡眠的梦中发现出来。这种梦的,时有发生,不过不是经常性的。

其五“他引”:这是因为人心力的关系,所引生的梦。不过,这个“他”字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凡是他心等关系都可以算是他引。比如母子相互思念,就会相互产生这样共同的梦境。

不论如何,梦中的意识比起醒着的时候,总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佛经里认为,经过相当的禅修和观想,梦中的意识是可以被控制的。

由此,佛陀将梦中意识比作凡夫虚妄的我执、我见,而开悟证果,则比作大梦醒来时候的恍然大悟。这也就引出佛陀解梦的目的,即是希望众生求破无明后的大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知道我们的罪业已经消除了呢

甲三、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

恶梦换好梦;最后让你醒梦

我过去在佛学院带学生的时候,发觉越是新生修行越有特...

在梦境里判断你修行的功力

又见龙神 , 阿修罗等 , 数如恒沙 , 恭敬合掌 , 自...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

梦参老和尚说「梦」

缘起 今天潘居士要我跟大家讲讲,讲讲我的历史,说什么...

佛教如何解释各种梦境

我们做了各种梦以后,心里就会牵肠挂肚,想要找人来解...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推荐】不偷不盗,一生无忧

很多人觉得非常委屈:一辈子什么缺德事也没干,为什么...

不吃药光念经,病就能好吗

时不时听病友说:医生,我这个病就是靠念经才慢慢好起...

截流大师:念佛必须具备真实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众生都没有差别,我是没有修成的佛...

把人身用在满足贪欲、积聚财富上,实在是太不值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

【佛教词典】净秀

(418~506)南朝尼师。安定乌氏(陕西南郑)人,俗姓...

【佛教词典】真梵

【真梵】 p0918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得无上迹故;名...

三世因果的理解

今天继续探索因果,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

水多不饮

常常有人说,我们是凡夫呀!那有资格学佛,学佛的人必...

蝇头蜗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两皆亏负

【原文】 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证,...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

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往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名叫生漏的梵志...

贪淫的十种过患

一、贪淫之人,即使生到六欲天上当天帝,享受色、声、...

信自己与不执着

信心 信能渡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

佛陀开示不能吃肉的原因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为什么学大乘菩萨道的人不吃...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

念佛摄心法从钝功夫做起

摄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标很好,你看一个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