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佛慧法师  2018/1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对八识稍有了解的就知道,梦绝不可能是前五识,当然也不可能是末那及阿赖耶两识,因此答案就很明显了,所谓“梦”,就是第六意识在睡眠时的心心所相应的活动。

其实,第六意识有有漏和无漏之分,佛菩萨的意识是无漏的,但凡夫的意识却是有漏的。

有漏的意识,又有五俱及独行之分;五俱意识是指眼识乃至身识这五官的感觉,分别或共同与第六意识同起的作用,这种意识的产生是必须在醒着的时候,才会在境界中显现的,如见色、闻声、冷热触等。

独行意识则不一样,它是离开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之后,单独作用的。

这也使得独行意识的范围甚是宽大,分为三种:一、清醒的时候,心力分散时候的散位独行意识;二、通过休息禅定的训练,从而获得定位独行意识;三、在梦中时前五识不起现行,只有第六意识自己的分别变化种种境界,这就是梦中独行意识。

《成唯识论》有云:“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这是说睡眠时,凡夫的身不得自在。所以在睡眠时,有情的意识心理作用与睡眠心所共起活动,就成为了梦。

那么,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我们知道,睡眠未必就一定会做梦,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相信梦代表着某种预示或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前者如周公解梦,后者如《西游记》所描述的魏征的梦中斩龙。

而在佛教的《毗婆娑论》认为梦的来源大概有五种:

其一“诸病”:身体的四大不调所发生出来的病态,比如身体感觉寒冷会梦到水,身体感觉温热就会梦到火,这其实是因为生理关系而生起的梦。

其二“思惟”:也就是心理有所希求,有情的感情和思想的不安宁就会生梦。

其三“曾更”:也即是说过去所经过留下来的习气,在梦中重演出来。

其四“当有”:这有点类似于预兆,也就是将来要实现的事情,率先在睡眠的梦中发现出来。这种梦的,时有发生,不过不是经常性的。

其五“他引”:这是因为人心力的关系,所引生的梦。不过,这个“他”字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凡是他心等关系都可以算是他引。比如母子相互思念,就会相互产生这样共同的梦境。

不论如何,梦中的意识比起醒着的时候,总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佛经里认为,经过相当的禅修和观想,梦中的意识是可以被控制的。

由此,佛陀将梦中意识比作凡夫虚妄的我执、我见,而开悟证果,则比作大梦醒来时候的恍然大悟。这也就引出佛陀解梦的目的,即是希望众生求破无明后的大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念佛就是醒梦

大家来东林寺,如果从法的精神来看,东林寺传达了一个...

最近常做恶梦,是否提醒厄运要来了

问: 我最近总梦到爸爸死了,难道是上天在提醒我厄运...

做恶梦时怎么办?念佛号!

我们睡觉做梦,如果你念佛,念菩萨圣号念得灵了,在做...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

如何才能控制梦境

问: 弟子在受戒后,晚上做梦杀了一条缠在自己身上的...

玄奘法师梦中得诸佛指点:佛经不可随意删减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记载,玄奘大师开始...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推荐】四觉观除去淫欲爱念

世间的邪思淫欲生生世世常更换,前世是女身时见到男的...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

【佛教词典】傅翕

(497~569)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东阳乌伤(浙江...

【佛教词典】色贪

【色贪】 p0565   品类足论三卷二页云:色贪云何?谓...

邪淫的十二种危害

明朝进士冒起宗,在注解《太上感应篇》中见他色美,起...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

星云大师《人生的大病-贪》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

净土的众生每天都在干什么

问: 在净土的众生还造孽吗?阿弥陀经中说净土世界的...

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