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净界法师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谨恭录《成唯识论》卷首之造论因缘,以明唯识教学之宗趣,论云: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谬解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二执,二障俱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

好,我们来看看。那么第六意识要修观,断第七意识,那第六意识应该怎么修观呢?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面,我们解释一下。

《成唯识论》是整个唯识一个很重要的论典,这个是玄奘大师把这十大论师的这个著作汇集起来。那么他这个在造论之前,玄奘大师有一段开示说,整个唯识的教理是让我们对于二空,对我空法空的真理,有错误理解的而生起正确的理解。

要改变一个东西,永远是以智慧做根本,你要先了解它,你不了解它,你就不可能改变它。那么二空的错解,在古人的解释是两个错解:第一个是凡夫的错解,第二个是二乘人的错解。凡夫对二空是完全不了解,他完全向外攀缘嘛,所以他那个自我意识非常强,他认为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我们一般人没有经过佛法的训练,你这辈子就完全跟着业力走,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业力要让你高兴,你一定要高兴,业力让你痛苦,你一定会痛苦。你是完全的被动,人生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你: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如果你福报大,你今生只是来把过去的福报享受完就算了,就这样子而已,其它什么事都做不了,因为你根本就是活在自我意识,你认为这是外面的事情,你不认为这就是业力变现的,你认为这些都是真的。

所以呢,凡夫对空性的理解是错谬的。但是二乘人对二乘也错谬,他了解的太过。他是灭色取空,把空性的理解太超过了,偏空了,完全忽略了真空的缘起,他把人生全盘的否定,这个也太过悲观了。人生应该是有所放下,有所追求的中道思想。所以二乘人对空性过度的解读,把人生全盘的否定,那么这样子也是错解。

所以这个二空有错解是两种人。那怎么办呢?所以唯识学的教理就扮演重要角色了,它就是开显一个比较中道的空性。

那么你能够对空性有正确的理解以后,就能够断除我法二执,证得二空的真如。这个我执它的重点是障碍你的解脱;这个法执呢,障碍你的智慧,障碍菩提。我们这样讲好了,我们的生命有四个重点,染、净、小、大四个重点。我执,我执重的人,就影响到染污,你的烦恼就重了。一个人自我意识重,你就容易起烦恼。你的贪爱、瞋恚相对重,所以我们要对治执着,就是重点在自我意识了。你注意一下,比方说你喜欢喝咖啡,你喜欢喝咖啡这件事情乱不了,不障碍往生,因为它只是第六意识的反应。因为第六意识它是一时的,第六意识它没办法相续。但是你一定要喝咖啡,欸,障碍往生。因为你已经提升到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执取,那么你一定要喝咖啡,你去观察,一定有一个自我一定要喝咖啡,一定有一个自我意识在里面活动。所以佛法的智慧就是说问题要抓它的病根,当然很多人就是我一定要喝咖啡,那怎么办呢?有些人就说那我就不喝了,我干脆去吃口香糖好了。那么你就是把喝咖啡的能量,转到嚼口香糖去了。但是你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结果你还是很想喝咖啡,结果晚上做梦都梦到你喝咖啡,对不对?因为你这个欲望没有满足,你是用压抑式的,结果它反弹更厉害。

所以这个世间人是一种目标的转移来解决问题。大智慧的佛陀说不要,你把那个自我拿掉,谁在喝咖啡?喝咖啡是谁?你喝咖啡的是谁在喝咖啡?其实是三种作用:第一个感受。因为你过去跟咖啡有一种美好的业力,所以你产生一种甜美的感受。其实你喝咖啡,你不是真正要咖啡,你要的是那种感受。它曾经给你一个美好的感受,你想找回你过去甜美的感受。所以你再一次通过咖啡去刺激你的感受,你要的是那种感觉,那种感觉就刺激你的妄想,哇,这个咖啡很好!结果你把它的美好膨胀了,加上你的名言把它赞美,它的好是你把它赞美的。世间上没有好坏嘛,因为有些人觉得咖啡很苦嘛,是不是?所以你安立很好的名言,欸,这咖啡不错喔!这是哪里生产的?你打妄想,打妄想打久了以后又加强它的执着。所以你其实你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一种感受、想象、执着,根本没有一个自我。你要的是那种感觉跟妄想而已,你是要靠咖啡来刺激你的感觉跟妄想。所以你观察无我的时候,原来整个过程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所以你就把这个我把那个执取慢慢淡薄了。那么这个我执,影响到染净、烦恼的轻薄。

但是这个法执呢,这个所知障影响到你的格局的大小。有些人做事情,一个人要有原则,但是不能够太有原则。因为你这原则抓住的时候,你就不能够看因缘办事。有些因缘,在不同因缘当中,它会做一些善巧。所以法,应该有一点坚持,但是不能够执着。所以法执就影响到你的格局大小,障碍你的所知的这个境界了,障碍你的功德的圆满。

所以这个我执引生烦恼障,法执引生所知障。因为你法执越重,你的智慧就不圆满了,就有所欠缺了。所以我们必须修这个我空观、法空观,断烦恼障,证得真解脱,断所知障,成就大智慧。所以说在整个唯识的思想当中,助行就是处理业力。

净土宗也是这个概念,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把生死业力降低,它的正行,修我空观、法空观,调伏你心中的执取,尤其是我空观,在净土宗,法执还不障碍往生。所以你法执这一块,你可以到净土再来处理都可以,但是我执你今生一定要处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

星云大师《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壹前言 佛陀将宇宙万...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劝父母念佛书

爸妈: 愿二老展信欢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谓是老...

做善事不忘念佛

有些人抱着一些疑惑,有的要求子,求健康的,也做了许...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

你为什么不快乐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

【佛教词典】开士

1、开悟之士,菩萨的德名。   2、以法开导众生之士,...

【佛教词典】不共异生法

【不共异生法】 p0330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不共异生...

星云法师《如何增长福报》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

把48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

地藏法门简易修法

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

正报身心世界的虚妄相是怎么来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明众生相续。 这个众生指的是我们五阴...

佛源老和尚禅七开示

禅七第一天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

最美的服装与最好的化妆品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

何谓「大佛顶」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

圣严法师:把自我的立场放下

有一天,我在上课时说:「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

六种会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耗财物的不良行为。第一是沉迷...

星云大师《规劝青少年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您可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多么混乱啊...

浅谈弥勒净土的信仰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经过七佛授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

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