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林清玄  2019/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莹剔透,相貌庄严中有一种温柔安详之美,连他坐的青狮子都是温柔地蹲踞着。

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如意,从左肩到右膝那样巨大地横过胸前。我从小就喜欢如意的样子,看到如意,总让我想起天上的两朵云被一条红丝线系着,不管云如何飞跑,总不会在天空中失散。

所以,当我看到文殊菩萨手里拿着巨大的如意时,心里起了一些迷思。文殊菩萨是象征智慧的菩萨,他通常是右手持宝剑,表示要斩断烦恼;左手拿青莲,象征智德不受污染。为什么这尊文殊,却拿一个这样大的如意呢?

如果从名字来看,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吉祥的意思,因此文殊师利也是"妙吉祥"的意思,那么他手持的如意也就没有什么可怪了。

这是我从前的看法,几年以后我才悟到文殊为什么手里要拿如意,虽然经论上说如意是心的表相,所有的菩萨都可以拿它。可是手拿智慧之剑的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萨,手里拿着如意就有很深刻的象征了。

它象征:唯有智慧的人,才能如意!

它象征:智慧才是使我们事事如意的法宝!

它象征:唯有智慧,才能使我们妙吉祥!

这是多么伟大的启示!

一般人总是要求生活里事事如意,事事顺随我们的意念与期待去完成,可是在现世里,事事如意竟是不可能完成的志业,即使贵如帝王,也有许多不能如意的苦恼。

那是因为我们通常把如不如意看待成事物所呈现的样貌,而忘记了“如意盖心之表也”,如意是心与外在事物对应的状态。

我们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如意本来的名字也叫“搔杖”,是古人用来搔背痒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依人的意思搔到双手搔不到的地方,所以叫做如意。

“搔杖”是鄙俗的,“如意”便好听得多,由于它的造型特殊,竟发展成吉祥的象征。古代帝王,常常把最好的玉雕成如意,逐渐使如意远离了搔杖,成为中国最高高在上的艺术品。

其实,如意原是如此,当我们智慧开启的时候,往往能搔到手掌不能触及的黑暗的痒处;当我们有了智慧,就能如如不动地以平常心去对待一切顺逆困厄,然后才能事事如意。

原来事事如意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反观。因为,如意的“意”字,不在外面,而在里面,是一切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念之反射,我们如果能坦然面对生活,时常保持意念的清净,事事如意才是可能的。

对意念的反观,不仅是如意的完成,也是最基本的修行,这使我们想到达摩祖师的“大乘入道四行”,他指出进入大乘道的四种修行,一是报冤行,二是随缘行,三是无所求,四是称法行。

“报冤行”就是当我们受苦的时候,意念上要想这是我无数劫来因无明所造的冤憎,现在这些恶业成熟了,我要甘心忍受,不起冤诉,这样就能“逢苦不忧”。

“随缘行”就是遇到什么胜报荣誉的事,要知道只是因缘,是因为过去种了好的因,今天才得到了好报,因缘尽了就没有了,人什么好欢喜的呢?这样想就能“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无所求行”就是“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因为了达万有都是空性,所以能舍弃诸有,息想无求,这样就能“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称法行”就是把性净之理,目之为法,知道自性清净,不受染着、没有分别,信解这个道理去做就是称法行。当我们了达自性清净,那么修行六度而无所行,则能自行,又能利他,庄严菩提的道路。这样就能“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

达摩的“四行观”一向被看成中国习禅解脱的要义,但如果我们把它落实到生活,他讲的不就是使我们“事事如意”的方法吗?事事如意的本质并不在永远有顺境,而是在意念上保有清明来加以转动,这正是“境由心造”。

与其追求外境的如意,不如开启智慧的光明来得有用了。

如意正如它的造型,是红线下系的两朵白云,我们抓住红线,白云就能任我们转动,不至于失散隐没于天空。“意”是云,“如”是红线。

“有智慧的人才能事事如意”正是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最大启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林清玄文章列表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

持念观音圣号,能从水难中逃生

十四无畏的第三是水难无畏。因为观世音菩萨已成就了水...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与十不可说不...

智慧与福报

一、福慧双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报,但是有福报却不...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

佛告阿难。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八地菩萨所破所悟的是什么

第八地中由不增不减义。前面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

元音老人:心中心法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要从当下的一念去把握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

以能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金刚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

【佛教词典】勇悍

【勇悍】 p0884   瑜伽八十三卷二页云:于勤修时,堪...

【佛教词典】略中说广

即说明简略之事,而以广博之话语显示。与“广中说略”...

四依法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法四依的最后一依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说的三藏...

持之以恒

有一位小和尚名叫一了,他的耐性不够,做一件事只要稍...

【推荐】福德的力量比聪明的大脑厉害

学佛后,不要去讲碰运气,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么时...

世间万象差别都取决于众生心念

从佛法观点来看,世间万象,种种差别,既不是由神决定...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

星云大师《感应的原理》

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

只要老实下来,就能得到利益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龙树辩才还拙否,...

憨山大师示参禅切要

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单...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