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宽运法师  2019/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说愚痴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到,愚痴的苦,有六种之多:

一、不信因果

为什么会不信因果呢?就是因为愚痴的关系,所以不相信因果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佛教导我们说,只要我们深信因果,好好地念佛,将来便能成就佛果,如果不好好地学佛、念佛,不相信善恶报应的道理,亦不相信人死了以后,会六道轮回,会转世再生,如此便会永远受苦,而且没有解脱之日。

二、世世子孙,代代相承,延续邪见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经常说:爷养父、父养我、我养儿,这样循环不息地繁衍下去,但是不信因果的邪见,并不是今生才有,而是多生多世累积下来的。因为愚痴的关系,一般人都不相信因果,而且不守道德,心胸非常的狭窄,想法也非常的异常,没有办法建立善良的观念,也没有人告知因果报应的道理,因而造恶种罪。

佛说这些都是自己招来的业报,要自己承受。如果我们有这样的邪见,可能是从上一辈就不相信因果而延续下来的,不过既然现在知道了就要改。不但自己要改,而且也要让别人改,让别人也明白因果的道理,不要再犯错、再造新业。

三、不悟无常的道理

世间上很多人不但不信因果,而且无法体悟无常的道理。其实,生死是永恒的必然之道,有生就必有死,生生世世相传相继。生死是从前世的业力继承下来的,生命无法长保,但是人们却不能了悟生死无常的真谛。即使有人讲解,但却很少人相信,并依着这因果道理去专心求道,所以永远得不到如去如来、不生不灭的道理。

四、因为三毒而失去佛道

三毒即贪、嗔、痴。人们因为愚痴昏暗,不信佛的教法,多是违反道德,贪着眼前的快乐,执迷不悟,沉迷于贪欲之中;又或不知道德,沉迷于嗔恚、愚痴、贪欲之中,好像堕入大海里面,不得而出,反而乐在其中,纵情、纵欲,不知觉醒、不求出离;死了以后还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去。这些众生是何等的可怜!

五、因恩爱故障碍修道

《维摩经》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因为愚痴的关系,造成痛苦的根本与来源。由于太恩爱了,家庭中父子、兄弟,夫妻至亲,生离死别的时候,内心极度的哀痛,互相的哭泣、哀呜。生前无限的留恋与眷念,朝朝暮暮,年复一年,希望长久不分,由于不懂无常的道理,就会受尽恩爱的缠缚,失去亲情的苦痛,永远无法解开,直到老死,离开人世。

六、造恶受苦

人由于太过贪爱、执着妻子儿女,纵欲放任,不能自拔,即使学道,亦无法改变这根深蒂固的习性,所以说学道的人很多,悟道的人却非常的少。世间上的人,不论尊卑上下,亦不论贫富贵贱,由于不明白烦恼、痛苦的来源,大都是烦恼重重、焦虑不安的。

因此,一个修行的人就应该从这些毒苦中自拔,拔除之后,就不必再受同样之苦了。这就是释迦佛所说的六种愚痴之苦。

虽然今天大家都懂得上述的道理,不过现实生活中,苦实在非常之多,不但有六种苦、八种苦,还有无量无数的苦。有财苦、无财也苦,求财更苦,从出生开始就苦,有了儿女后还是苦,等他们成家立业了,还担心着下一代的前途,很少为自己打算一下。

所以说,人生苦多乐少,因此唯有靠念佛的力量,才能真正解脱此种种的苦。可惜世人无法了解佛所讲的教法,仍然以苦为乐,因而枉受轮回。如果能明白佛所说的道理,相信任何人,都会放下屠刀,痛改前非,回头是岸,从痛苦的此岸过渡到清净的彼岸。这才是我们念佛人所应该追求的、真正的目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婢女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杂宝藏经》经文: 尔时。舍卫国须达长者以十万两金雇...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佛教与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异的地方

问: 我们是皈依了三宝弟子,但有时也在上道家庙。佛教...

为人处事,如何不让自己伤痕累累

海公在讲《楞严经》的时候,常讲一个观念说,其实这个...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

人生不幸中的万幸

最近几年来,身边发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学深深地感到,...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心念不清净想入定是不可能的

宋徽宗致和三年,四川峨眉山在四月间刮起了大风,刮倒...

净界法师:如何为往生做准备

首先,学人欢迎大家来到佛学院参访。我们早上参加海公...

古来大德的念佛法

释怀感的暗室厉声念佛 释怀感初习法相宗,后遇善导大师...

【佛教词典】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经名)一卷,唐弥陀山等译,劫毗罗城之战荼婆罗门,...

【佛教词典】圣位经欲界生必不往生色无色界

【圣位经欲界生必不往生色无色界】 p1227 俱舍论二十四...

「我执」让我和老公渐行渐远

昨天早上,一纸离婚协议书,把我的婚姻带到了迷茫的境...

心律法师:遇到小人怎么办

安婧最近很郁闷。她不喜欢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也...

以平常之心品味人生四季

不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苏东坡的...

「阿弥陀」三个字意义重大

【阿弥陀】这三个字,在净土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

为何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佛国

我们看第五的闻法欢喜。前面是讲到极乐世界的受用,你...

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

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

修净土法门,唯一的行持,就是诚心念佛。如果有人要问...

圣严法师《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己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中游刃有余

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5岁的女儿逛商店...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

果普老和尚往生录

果普老和尚,俗姓郑,浙江常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寄...

怎样做才能够不打妄想而安住佛号

一般来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中间有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