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一诚长老  2019/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们积极地去面对它。

苦并不能代表佛教,苦、集、灭、道四谛才是佛教,佛教告诉众生人生之苦的目的,是要人摆脱生、老、病、死之苦,让人超越生命,坦然面对生死。

佛陀在灵山会上,出示手中的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你们说说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四方天王看后,各说是青、黄、红、白等不同的色泽。

佛陀将摩尼珠收回,张开空空的手掌,又问:“那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又是什么颜色?”四方天王异口同声说:“世尊,您现在手中一无所有,哪有什么摩尼珠呢?”

佛陀于是说:“我拿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别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你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啊!”

佛陀的手中虽然空无一物,但这正是“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无”中蕴藏了“有”,正因为“空无”,所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佛陀感叹世人“颠倒”,因为世人只执著于“有”,而不知道“空”的无穷妙用,总是被外在的、有形的东西所迷惑,而看不见内在的,无形的本性和生活,不知道那才是最宝贵的明珠。

同样的道理,人之所以陷于痛苦之中,是因为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也就是说,人们只看到了外在的环境和境遇之苦,认为它是真实的存在,而没有看到这些苦终会消失,终会变成“无”的事实。

或者换个说法来讲,人们只看到了现实存在的苦,却没看到苦的背后所隐藏的“乐”。

人生是苦,不可否认,但人可以超越苦。

和尚给大家提供几个方法。第一个就是要看淡身外的遭际。当从一种遭际中出来,学会将过往的一切都放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放,直到最后不再为遭遇所苦。

然后还要放空心。把“我”的得失、“我”的成败都撇开,“无我”就能无苦。

接着,还要学着关注内心的需求。

我们总是把太多的精力用于认识外界、向外占有和追求,绝少关注自已的内心状态。和尚希望大家还是多花点心思看自己,不仅要满足自已的物质所需,也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精神获得了满足,自然不会有多余的欲求,那大家也就不会在追逐中心力交瘁,身富而心苦。

第三点,要扩大自我。

很多时候,所以心苦,是因为心中有太多计较,过度的占有,导致生存的空间太过狭隘。人生这条路呢,总是走得越宽越好,大家不妨试着放大心量,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容纳进去,一并消化了,不要让它在心中堵着掖着,时时令人难受。

还有,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之时,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做事一定要有回头的心态,一心只知道往前冲,很有可能逾越规范,误入歧途,最后掉进苦海,赔上自己一生的幸福。所以,要懂得回头,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止步。

另外,遇到困境的时候,不怨天、不尤人。要将苦难当成生命中理所当然的遭遇,时刻怀着“自作自受”的心态,安然接受,学会不纠结于福祸,学会安乐。求福避祸是人的天性,可是古人早说过,“福祸相倚”,只想求福而不愿遇祸是不现实的,刻意避祸的心态正是痛苦的一种来源。

所以,不必将祸福分得那么清楚,因为祸福总是在不断转化之中的,这种转化,你不可能左右得了。既然如此,不如就不去纠结,安心以对。

对痛苦的解脱不是逃避,而是换一种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大千世界,百态丛生,人生、善恶、苦乐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可是它们投射在人的内心时,却如水中之花影,空无一物。

如果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你身上,不要怨叹、悲泣,只要明了自己所执着的一切不过是临水照花影,就能抛开心中苦苦的纠结,获取更广阔的心灵空间,尽情享受生命之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

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

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

嗔有发怒、生气之意,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不如己意的...

把心放开,不比较不计较

一年轻女孩前来哭诉说:种种事情都不如意,感情、金钱...

想离苦必须念佛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

对父母做了少许不善,定得大苦报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诸位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

修行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

【推荐】戒律中对僧人从事占卜算命的观点

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

【佛教词典】如理作意

【如理作意】 p0578   法蕴足论一卷二十二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真金铺

禅林用语。原指仅卖纯金之店,丛林中,誉称阐扬纯粹之...

为何地藏法门的要求比净土法门还高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证严法师: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 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

诚念观音圣号,助我顺利生产

《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自学佛以...

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

儒家对这个就是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

女性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比较恰当

问: 请问大师,女性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比较恰当? 星云...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远离一切妄执吉凶,常见断见,我我所见,如是有情来生...

按压明眼穴,舒缓眼睛疲劳

假如我们常常感到眼睛疲劳,但又不是睡眠的时间,这时...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佛陀是很善用方便法门的。 当年,佛陀的母国迦毗罗卫...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永嘉玄觉禅师在《奢摩他颂》开头就说:恰恰用心时,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