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宏圆法师  2017/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要被“物”所奴役,君子使用万物,而不被外物支配,这听上去似乎不难,但其实想想又是另一回事,当你抛下自我,一味去追求物质时,已经为物所使。我们的确应该常常提醒自己,万物皆为我用,但非我所属。

虽然荀子也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说君子的资质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高于一般人使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利用己有的条件),但其实更重要的,也更难做到的是“非我所属”的心态。司马光的“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君子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牵制)更是道出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我们总是习惯于去得到,去拥有,亲情,友情、爱情、金钱、荣誉等。我们一生都沉醉在这些事物上面,为此付出我们一生的时光,对于自己,我们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利益,想尽办法对自己好;对于亲人,我们用心付出,也要求他们必须全心全意的爱我们;爱情是自私的,对方只能属于自己,绝对不可以背叛,我们要独占对方的感情和人生;金钱是生存的基本保障,可是除了生存,金钱还能满足我们更多的欲望,是我们人生追求的巨大动力;荣誉、社会、地位能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我们付出代价,费尽心机与别人一争高下,对于这些想要的东西,我们不愿意放手,无法放手,主要是我们没有看懂人生,不知道人生为何物,不了解他的真相。

其实人生在天地之间,转瞬来去,就像是偶然登台,匆促下台的匆匆过客。名利,物质这些东西即使再多,在死亡面前也仍是无力的,难道我们能握着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含笑地跟着死亡而去吗?那是不可能的,死亡时,一物也带不走,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迷于这些必然要失去的东西呢?握紧的手,是抓不住任何东西的,只有欣然放手,我们才能静下心来读懂这短暂的人生。

东晋诗人陶渊明讲:人生如梦,恍惚间,何必束缚在尘世。虽然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但是明白了万物非我所属,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抛弃这个世界,要抛弃的是对一切的执着。

日本又一位以智慧著称的禅师名叫“一休”。有一次,他的朋友问他:禅师,你为什么要取这么怪的法号呢?

一休禅师反问他:一休万事休,你说又什么不好呢?

朋友听了,连连称赞:好,你这个法号可以涵盖一切事。

一休又说:那也不一定,或许二休好。

朋友莫名其妙:这我就迷糊了,你不是说一休好,怎么又说二休好呢?

一休禅师解释说:人生生死二事,活着时烦恼,死的时候痛苦,两者一起休,你看该多好。

对呀,还是二休好,朋友附和说。

不过还是三休好。

三休怎么又比二休好呢?朋友追问。

一休说:你想想看,妻子太厉害要休妻,当官怕上司要休官,做人怕争斗要休争,三者一起休,多痛快!

朋友点点头:没错,还是三休好。

一休禅师又换了个说法:不一定,还是四休好,酒、色、财、气一起休,那才无忧无虑呢。

朋友抓抓头皮,觉得有些道理。

一休又说:人的五脏都要补养,不能少一样,不如五脏一起休,所以又是五休好。

这位朋友恍然大悟,一休禅师是在借他的法号兜圈子,点一休禅:千休万休,归结到底还是“一休”的法号好,把人生的万千杂念一休了之。这样人生才能真正的解脱重负。

常听人说:我忙的连坐下来看星星的闲情都没有了,日子过的好似一把拉开的弓箭,绷得人无法承受,于是我们身边又人出现了“亚健康”,甚至患上了焦虑症。其实,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烦恼都与自己的观念有关系,俗话说:病看透才能治好,事看透才能办好,人生只有心静才能活好。明白了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才能生活得悠闲从容,快乐而充实。

年复一年你看破了多少?

日复一日你放下了多少?

千方百计你得到了多少?

精打细算你失去了多少?

求而不得你烦恼了多少?

斤斤计较你结怨了多少?

贪心不灭你造恶了多少?

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

临命终时你带走了多少?

宁静来自内心,千万不要向外去追求,越追求,苦恼就越多,放下过去的烦恼,也不担忧未来,更不执着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宁静,只有内心安静祥和,才不会被外物所左右,心如莲花,人生才能一路芬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复重来生与老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 拂除尘垢无烦恼,不...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

【推荐】凡事太期待,结局必伤心

我有两个亲戚,她们的媳妇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恶劳...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

解脱色身的爱缚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疗治也。何以故?...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我们曾经发誓永不原谅的那些人和事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王小三说他有一个新玩具,叫粑粑...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

各种水果的保健与养生功效

莲雾: 解热、利尿、宁静神经作用。 凤梨: 对人体组...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

【佛教词典】实有及假有相

【实有及假有相】 p1272 瑜伽六十五卷二页云:云何应知...

【佛教词典】冬斋

(行事)禅林冬至之秉拂,办都寺斋名为冬斋。见象器笺...

【推荐】《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海神请法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鳖谋猴肝失挚友

昔时,释迦牟尼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众,游化...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说话的二十二戒

1、戒多言: 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轻言:...

这样算是厌离娑婆的表现吗

问: 弟子今年三十岁,因患有心理疾病,经济条件可以...

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报

有僧人问石霜庆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古往今来《佛说阿弥陀经》有诸多的注疏,这些注解里面...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