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净界法师  2020/1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们修学佛法当中有一个重点,就是“研真穷妄”,这是整个修学佛法的根本。

这个“研”就是追求,追求什么呢?追求真如佛性。“穷”就是穷尽,停止的意思,停止什么呢?停止我们的无明妄想。换句话说,整个修行,我们讲“法法消归自性”,不管你持戒也好,学教、修止观乃至于做执事、修福,所有的资粮都应该要会归到现前一念心性,就是在一念心性当中做两件事:第一个、研真,对于佛性的追求,第二个、穷妄,对于妄想的调伏。

你所有的解行二门要往这两个地方会归,这是个根本。“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如果你能够从一念心性当中去研真穷妄,“深造自得”,深入地去修学,那么你就能够左右逢源。根本能够抓得住,那么你在整个修学当中能够处处圆融无碍。

华严宗的祖师贤首大师(当然华严宗所修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等于是一心法界,一念的清净心变现一个重重无尽的法界),贤首国师他晚年的时候,在他的传记上说,说他晚年的时候他读《四书》废寝忘食。

我们一般人看《四书》,那是“五乘格之,仅属人天”,那个克己复礼的功夫就是人天而已。但是贤首国师他能够从研真穷妄当中处处地往心性会的时候,那这个就是一个圆顿法门,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就是说,我们刚开始能够把这个重点抓住,那么你学习一切法都是佛法。

从这个现前一念心性当中去研真穷妄,到最后你自然左右逢源。你能够抓住这个根本,那么一切法都可以从这个地方去融通的。故愈博而愈约,否则愈博愈无头绪,去道亦愈远矣。我们能够掌握这个心性的修持的功夫,你经论看得越多,你这个修行越能够有一个会归处。

你看《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虽然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呢没关系,“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每一个方便法门都是一个明确的指归,要你干什么呢?就是要你研真穷妄,当然,由不同的角度切入。

假设你不掌握这样一个根本的修行内涵,“愈博愈无头绪,去道亦愈远矣”。你看唯识对法相起执着,中观对空起执着,你会觉得佛法是种种的矛盾,去道亦愈远。

这个地方倒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智者大师讲观心法门,他这个“教观”,智者大师讲这个“教”讲得非常的广泛详细,五时八教。他讲完五时八教以后,他强调观心,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你把这广泛的五时八教的内涵要会归到一念心性。

如果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不能从心性上去研真穷妄,你只是在做学术研究,你在佛法当中学久了以后,你很容易退失你的信心,很容易退失信心。

就是这个佛法它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向内安住,另一个是向外攀缘。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把方向弄正确,修学佛法只是在名相上分别,跟人家争高下,你会发现佛法里面很多矛盾;那么如果你能够一开始就能够往心地上去会,你会发觉佛法有无量无边的方便,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所以蕅益大师他老的慈悲啊,就告诉你:什么叫作“学”?他明确地指出学的方向、学习佛法的方向——“研真穷妄名之为学”,这是一个根本。这是讲到修行的一个根本、一个重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见,是名真心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

散心称名,能否除罪?能否往生?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说这散心能不能除罪呢?你说...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你很会念佛,但不一定就能往生

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很会念佛,但是不...

番茄,名符其实的长寿果

番茄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长寿果。番茄之所以能够获得...

静坐与禅定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明史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

【佛教词典】名假虚实观

(术语)三假观门之一。观名之虚实之法门也。...

【佛教词典】戒体立作戒无作戒二种

亦名:戒体立两所以 子题:作无作戒二法相藉、戒有二种...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丑陋也好、美也好,都是假的

如镜中见其面像,菩萨观众生为若此,镜中见其面像,就...

如何得到地藏菩萨梦中加持

学法的时候应当经常地对照,像《地藏经》上说,要我们...

鱼翅燕窝背后的凶残

燕窝乃是东南沿海的一种叫金丝燕的鸟,用唾液伴海藻筑...

沉静的力量

公元前4世纪,有一个原本十分繁荣的国家,自从新的国王...

圣严法师《开发智慧的潜能》

曾经有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脑力其实只...

人为什么会瞋恨

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

心住在什么地方,对你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么地方,对你会有...

佛教里的10种善恶因果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 恶业有十种。 杀生、偷盗...

身体随着佛号节奏打拍子,这样有利于摄心专注吗

问:在坐念的时候,有些人的身体会随佛号节奏而快速的...

缘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