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净界法师  2021/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舍利弗尊者作为华光如来,他这一期的国土是一个净土呢,还是一个秽土?我们看辛二这一段就容易清楚。看“国土庄严”,我们看经文。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旁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

这个地方讲到那个国土的名称叫做离垢。什么叫离垢呢?就是往生到这个国土的人,这个众生,他的身口意要远离一切的污垢。什么叫污垢呢?身口意当中的烦恼跟邪见。

我们看极乐世界的名称是什么?极乐。所以它的特色是什么?“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这个极乐世界是用快乐摄受众生。当然这个快乐不是只有世间的有为快乐,它有五尘的说法、禅定三昧乐,更重要是一种大乘法乐。所以极乐世界的特色是用快乐来摄受众生,在快乐当中使令我们“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那么,舍利弗所成的佛叫华光如来,他的特点就是,在因地的时候,在内在的调伏(调伏烦恼邪见)这一块,下了很深的功夫,叫离垢。这个离垢世界有六个特点:

第一个,“其土平正”。这个国土当然有平地有高山,但是它平地的地方它不能有高高低低,这是他因地所发的愿。他要满这个愿,他必须怎么样呢?心中没有高慢,内心正直,远离高慢。所以,他招感的国土,只要是平地的,就是全部平的,它在平地当中不可能有高低的情况。

第二个,“清净严饰”。这个清净严饰就是,他所居住的环境是种种的宝物所庄严的。这个地方在因地的时候要特别加强布施波罗蜜。

第三个,“安隐丰乐”。安隐指的是这个国土没有小三灾。你看我们娑婆世界有刀兵、饥饿、疾病这三种灾难。丰乐表示这个国土食物特别的丰足,安隐丰乐,这是修十善业所感。

第四个,“天人炽盛”。古德特别解释说,这个地方是没有三恶道,要么诸天,要么就是人。这个正报,诸天跟人充满整个世界。

第五个,“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这个大地,它是清净的琉璃作为大地,然后在大地当中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东西有四条,南北有四条,构成八条道路。道路跟道路中间,用黄金来做彼此的界限,来界定道路的两侧。这是第五点,琉璃为地。

第六个,在琉璃地的两边有七宝所成的行树,而且行树当中常有华果。这一点跟极乐世界有点相似。

《法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未成佛前,要先结人缘

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被度,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看...

何等是净佛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为何华不著菩萨,只粘著声闻众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蕴中无我,不知蕴亦是空。执境为...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

成佛就在今天

禅师沉默许久回答:成佛就在今天。 小和尚当时听了不以...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智者大师的破魔方法

师初至佛陇,一日入坐,忽于后夜,大风拔木,雷震动山...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轮回相续

我们看总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整个轮回会相续呢? 汝负...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

【佛教词典】善现比丘

(人名)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知识之一。住救度国。见探...

【佛教词典】黔南会灯录

凡八卷。清代善一如纯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内容...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问: 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

无诤三昧的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豁达自在,被众比丘敬...

母亲往生记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

鸡蛋真的很有营养吗

很多人认为鸡蛋是人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每天都要进补...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

嘱奴守门

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

掉举的三种情况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