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最终证得眼识圆通

耀行法师  2019/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最终证得眼识圆通

《心经》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也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作为般若的经典之作,为大家耳熟能详。文中出现的“舍利子”,并非是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而是一个人名。这个人就是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舍利弗。

古印度称呼人,很多源自父母的名字。比如《地藏经》里的“婆罗门女”,是因为她母亲为婆罗门,她是母亲的女儿,便这么称呼她。《楞严经》中的“摩登伽女”,也是因为她母亲是摩登伽。

舍利子名字的由来也是如此,他的母亲由于眼睛非常漂亮,似舍利鸟的眼睛一样美丽,故而得名“舍利”。他是母亲的儿子,便称为“舍利子”。而且他的眼识最利,出家七天便以眼识证得圆通,成为佛陀智慧第一的大弟子。

据《楞严经》记载,舍利弗出家之后,蒙佛陀开示,他在七天之内,眼识随见即觉,证彻无障碍。心见发光,光极知见,令眼识明彻圆满,证入如来藏性,得大自在,具四无所畏,成阿罗汉道,通达一切佛法,通达诸法实相,所以智慧第一。

舍利弗之所以可在短时间以眼识来证得圆通,是因为他夙世眼识最利。从久远劫以来,舍利弗心见已得清净,这样受生,已如恒河沙数之多。世间或出世间一切凡圣境界的种种差别变化,他只须眼睛一见,当下就能以眼识了然通达,不用意识计度分别,获无障碍。而且,舍利弗曾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

布施,作为菩萨六度之一。度,即有到达彼岸的意思。若能如法布施,不仅可以获得世间福报,还能获得出世法。菩萨通过布施度,可达成佛的彼岸。

布施就要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去布施,不算真舍,这是处理废品。将自己最舍不得的东西拿去布施,这才算真舍。能舍,才有得。

舍利弗宿世眼识最利,眼睛对于他,是身体上重要的东西。而他在行菩萨道时就敢于舍掉自己的眼睛。

在《大智度论》卷十二记载,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成就菩萨六度中的布施度,结果他却伤透了心,从而退失了菩提心,回大向小。但他为行菩萨道而舍自己眼睛的行为,冥冥之中也成为后世的他以眼识来证得圆通的一种因缘。

故事是这样的,在六十劫前,舍利弗遇到一位乞丐,来向他乞讨眼睛。

舍利弗说:“我把眼睛给你,你也没用,为什么偏偏要我眼睛呢?如果你需要我的体力或者我的财物,我都满足你行不行?”

乞丐却说:“我才不要,我知道你眼识最利,我就要你的眼睛。若你真是行菩萨道修六度,真行布施的话,就把你最珍贵的眼睛给我吧。”

舍利弗就这样被道德绑架了,于是忍痛割爱,把自己最重要的眼睛挖掉一个,给了乞讨者。

乞者在舍利弗面前,拿着舍利弗的眼睛,用鼻子嗅了一下,露出一脸很嫌弃的表情。随手把眼睛摔到地上,一边唾弃,一边用脚踩踏。还骂骂咧咧的说:“这个眼睛可真臭!”

舍利弗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真心实意的成全他人,却好心当作驴肝肺。于是便起了分别心,心想:“这种人,实在是太难度了!我的眼睛对于他而言确实没有什么用,他还强要。给他了,他却丢地上用脚来踩。这种人实在是太渣了!这种人,不可以度。还不如我以后自己修罗汉道,早点了脱生死。”

于是,舍利弗从菩萨道退转,回向了阿罗汉道。但由于舍利弗的付出,生生世世眼识清净无染。

所以只要我们是真心付出,无论对方领不领情,付出就一定有所回报,功不唐捐。比如,我们看到有乞讨者,或者网络上关于治病的众筹等等。我们去行布施,不论我们是否被骗,我们的付出一定都会有所回报的。

布施,不仅仅是难舍能舍,来对治我们的悭吝贪欲之心。更是要我们舍去分别心,舍去我执我见。舍利弗之所以会退失菩提心,正是因为他取相分别了,心灵深处才会如此的受伤。

行菩萨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可以有我执我见,不可以取相分别来布施。正如《金刚经》所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佛陀当年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没有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佛陀没有生起一丝的嗔恨心,还以德报怨,发愿:将来成佛,一定先度化这位割截他身体的歌利王。

果然,佛陀成道后于鹿野苑初转法轮,第一个得度的就是五比丘里的憍陈如,他便是当年的歌利王。

愿我们从布施中舍去自我心中的悭贪,以平等心、广大心、慈悲心、欢喜心来利益众生,最终以无住生心,到达涅槃的彼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布施的功德

释尊在祗园精舍向僧众讲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发生...

为什么很努力却挣钱不多

佛法中讲:财布施得福报,有福报才有财富。我们要明白...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

先从学吃亏着手

一个人你有慈悲心不难,你起欢喜心也不难,但是你要舍...

布施的四种障碍

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

右手交给左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人生无常,别等发达才来行善

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两头鸟

从前,在遥远的雪山下,有一只两头鸟。这只两头鸟,为...

谣言

印度拘萨罗国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住在某处森林里,他...

善加利用你的「缺陷」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

下生死柱得解脱

以前有一个国家,设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后,...

【佛教词典】诸佛身常非无生灭

【诸佛身常非无生灭】 p1360 佛地经论七卷十四页云:如...

【佛教词典】住阿练若

【住阿练若】 p0661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页云:云何名...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佛,是有灵的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

弘法利生需要剿灭个人的私欲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

为何就不敢尝试呢

小耿被调到某村当村长助理。这个村是个穷村,问题一大...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佛教徒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精进修行而心无所求;第...

法界最可靠的保险

我曾把在香港办理的缴费11年的保险退了,为的是得到四...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欢喜恭敬出家人,母狗投胎成为公主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

良因法师:女居士应避免的8种丑态

学习佛教的教义佛法本来是为了寻求解脱,而部分人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