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谕法师:念佛贵在调心

智谕法师  2011/04/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贵在调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想知道能不能往生,只要观察自己的心就知道了。问一问自己的心,清净不清净。如果心清净,没有其他的烦恼,只有愿生西方,愿见弥陀的一念,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希望。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心中不种娑婆种子只种西方种子,一定往生西方,不然的话,你的心中,乱七八槽,见不得人的种子多得很,往生西方的希望便没有了,因为你的心见不得人那只有去见鬼,怎能见弥陀呢?所以念佛人的心,要清净得上对天、下对地、中对一切众生,都对得起,以此心发愿求生西方,决定往生。

佛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说,外面起的什么境界,都是自心所现。有什么心,必现什么境,所谓“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所以境由心现,心逐念成。起什么样的念,必成什么样的心,有什么样的心,必现什么样的境。念地狱,就心现地狱,念饿鬼,就心现鬼界;念佛,当然心现佛境。所以经说,心想佛,心即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是因,所现的境是果,所以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嗔心和杀心重的,必造恶业,恶业因缘,必现地狱。所渭“恶业将盈,地狱相现,净业将熟,佛身现前”。

念佛须要有真信切愿,有了真切信愿心念佛,决定可以往生。有信而不真,有愿而不切,念佛悠悠荡荡,飘飘浮浮,最多只有一半往生希望,心中杂染种子太多,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二往生希望,天天胡思乱想,吵架闹事,造恶业,念佛只是嘴皮上玩耍,往生就绝无希望了,相反地,堕落三途倒是有希望的。有些人喜欢打麻将,心中只有麻将经,没有阿弥陀,我敢说,他死后一定作麻将鬼。

原来十法界不出一心,一心能现十法界,所以念佛多少快慢,和往生的关系很少。念佛贵在调心,只要真信切愿持名,决定往生。你能否往生,或者你将来落在那一道,不必问人,只问自心便知端的。

大家要切记,念佛法门贵在调心。“心生则法生,法生则心生”。只要心净,佛土自然清净。

我们众生心,往往被二执所缚,二障所碍。二执是人我执,法我执。这二种执着不出我慢心,都是我慢心的表现。要是你能细心地观察众生“相”,就会发现都是我慢心的表现。私心是我慢心,暴躁是我慢心,耍小性子是我慢心,不能和合众,不能互相团结,是我慢心。……总之,众生“相”虽有千差万别,总不出一个我慢心。古代善知识,善调学人的我慢心,实在不容易。

众生都被二障所碍。二障是烦恼障和所知障。怎样对治二障呢?总说,以念佛对治,别说,以戒定慧对治。

先说“戒”。所谓戒,是戒你的身心远离过错,绝不是外表规规矩矩就算持戒。固然,外表规规矩矩是威仪,也是需要的,但徒具其表,而身心过错不断,那不能算“戒具足。”

所谓“定”,是要求你心住一处,不散乱。若是你们在表面上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和一块木头一样,而心中却胡思乱想,也算不得“定具足”。

什么叫“慧”?所谓慧,不是指“世智辩聪”,那些小聪明而言,而是指心不被二执所缚、二障所碍的智慧而言。这种智慧也叫做“般若”。

“戒具足”,可以保住人身,不落三途,进一步,“定具足”,可以出“欲界”,生“色界天”、“无色界天”,再进一步,“慧具足”,可以出“三界”,成就“无漏功德”。

用戒道慧对治二障,虽然很好,可是很难。最方便的办法,足以念佛对治。不管是二执、三障,甚至八万四千烦恼,一概高举一声阿弥陀佛名号,一定可以通过生死关。

念佛时要如将军临阵,高举一句佛号,与八万四千烦恼作殊死战。佛号一起, 一切放下,心中绝不下其他的种子,要提防“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一切放下以后,处处无心,处处只有念佛心,这叫事一心念佛,便是“清净心除烦恼,至诚心起佛号”。

一切放下,自然处处无心;心既没有,就也没有“无心”,也就是说,“有”心不可得,“无”心也不可得。所以说,“处处无心处处心”。用此心念佛,“有”也放下,“无”也放下,“有、无”总无,自然会入圆融法界。“法界无性,无性缘成”。全体法界,乃至微尘许,无非一大缘。

法界既是缘起,所以可借信愿念佛因缘,求生西方。西方净土,就是一真法界。我能念的是法界心,念的阿弥陀佛是法界身,所以说是法界藏身。能念所念,都是法界,心、佛、法界,没有差别。以佛心念心佛,所以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种念佛叫理一心念佛。

不过,这种念佛方法,不是上根利智的是办不到的。如能办到,那末,念到心开,自性佛便圆现了。也就是说,“念到心中莲华开,阿弥陀佛自然来”。这种念法,是一念圆成,不假于他,论“体”则法界圆融,论“宗”则信愿持名,论“用”则放下、无碍、往生。

这一法门是最高最深最微妙,是从释迦如来大悲心中流出的,比较其他法门,既直捷又圆顿,如山中须弥,法中之王。可惜末法时期,众生执重障深,以致这样的微妙法门,明珠暗投,被人埋没。唉!象这样至高无上的妙法门,浅智的怎能知道?小乘人怎能行持?

说实在的,我本人就是小智小乘人,所以今天要沾大家的光,借大家念佛功德,求生西方。

切盼大家要真信切愿修行,可以自度,可以度人。末法时期,唯有念佛法门是度生的桥樑。

回过头来,再说调心。无论忧喜苦乐,总要用一句佛号来调心。只让心现佛境,不要让它起烦恼,显现其他杂乱境界。心起烦恼,赶紧念佛。破烦恼,应先从破我执下手。能放下,就一切烦恼都被击破了。所以发觉有我执心,就应赶紧放下,立即念佛。

怎么是随烦恼转呢?譬如见美色,起贪心;遇逆境,起嗔心;于世情,起痴心。如此等等,都是随烦恼转。随烦恼转,便起业障魔障。心碍境,便起业障,境碍心,便生魔障。业障魔障都是心所造作,所以念佛贵在调心。

你要是不知怎样调心,只要回家后,吃也想生西方,睡也想生西方,作事也想往生西方,走路也想生西方,乃至苦也想生西方,乐也想生西方。这样,将来一定往生西方,因为“决定心,必现决定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

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

问: 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

让人们能真切念佛的诀窍

阿弥陀佛哪个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人生五个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

信仰不能被消费

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佛遗教经》中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关于...

宏海法师:百千万劫难遭遇

好,我们尊敬的信忍法师慈悲,我们陈会长还有我们学会...

【佛教词典】无果

【无果】 p1042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页云:无果者:不能...

【佛教词典】社会国家

亲属之道德,优婆塞戒经说有五者:   一、彼此若作恶...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

合掌与养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礼节,也是一种修养与和平的含...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 就是回家孝...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实了

我们若学菩萨,想离苦得乐,在你供养三宝的时候,下施...

有烦恼是因为没有学会放下

勇于舍弃并且敢于放下人生舶种种包袱,才能够轻装前行...

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

问: 请问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我很怕自己一个人的时...

带业往生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吗

问: 有关带业往生,如果是信佛出家受戒后造了新业,诚...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

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爱护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

平时散乱不精进,只因没修无常观

我们平时散乱、修行不够精进,是因为没有修好寿命无常...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济公游记》这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