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网络学佛的正确态度

真悟法师  2011/06/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众缘和合的现相。网络也被诸多有志弘法的人用作弘法的方便。甚至开始在网络上建立道场体系,这是难得的新生事物,作为佛弟子,应当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和护持。

一、作为佛弟子,上网必须要有所选择,自觉回避不良网站和一般网站的不良内容,不能以屏处人所不知,就放逸行为。须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放逸之人,随其修习皆不成就。千万不能把学佛当作放逸生苦后的调剂,调剂好了又再放逸。网络传播不良信息比现实中更加方便,也更加开放,作为佛弟子,若不能自觉回避,则德行之损失无可估量。此理出家在家皆悉适用。考虑到只有极少数网站能够避免不良信息的实际,建议佛弟子上网后只上佛教的网站。不得已须至其它网站,也应当对不如法的事情生怜悯心,不可见境而动。

二、佛教的网站、论坛、聊天室,是网上佛法传播和佛友交流的基本场所,有如现实中的寺院道场,应当心怀敬意,感恩,收摄自己身心,唯恭唯谨,以期自心和诸善相应,避免过失。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具备和理解的差异,有的网站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或和我们的见地未全吻合,应当深刻观察佛教网站和佛法内容,终归可以利益许多有缘和相应的众生。因此起赞叹心,恭敬心,爱护心,只看其成绩的一面,不看其不足之处,这样,方可以不失时宜而无有过非。若吹毛求疵,或专挑过失,则是非无明既起,念念皆无善心,见道场而失去善缘,正是所谓求升反坠,实在是得不偿失。

三、网站论坛聊天室都不能凭空而有,上网学佛也应当牢记自己的责任,以供养和建设为荣。须知,不论寺院网站,若言弘扬佛法,体性皆是平等,在网络上的护持和现实中的护持,功德器等无有高下。若言是言非,甚至妄议道场出于建设需要和大众积福需要所作的施设,只是非他,都是造业不浅。因此上网学佛,应随份随力,供养支持,决不可贡高我慢,狂妄自是,甚至非议道场,皆所不应。若明知故犯,将见堕落。

四、世间事,善恶也可伪为,法道既起,难免泥沙俱下,因此依止和选择,要具备相应的眼光。不能否定网络上不时有不法之徒,假借佛法名义,期满哄诈,甚至骗财骗色。若不具有清净智慧,难于避免无孔不入的欺诈哄骗。因此,应当选择如法的道场,安住修学。若心怀戏为,好乐游荡,难免错失良缘,却被恶迁。大需谨慎!

五、网络学佛同样需要亲近善知识,需要遵守规矩道德,需要努力护持道场,需要反省过失,发扬德能。具体而言,有此等端绪:

1、随时以欢喜心供养布施正法道场,若赞助正法则有利于正法的传播;

2、选择正法道场安住修学,避免任意变动,处处都无具足善缘;

3、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诽谤大德,妄评宗派的网站、论坛和聊天室不可沾染);

4、常能启请善知识作佛法开示、常能欢喜聆听善知识开示、做善思维,以指导修学;

5、常能恭敬、尊重、赞叹、护持政法道场和善知识,广泛宣传道场和善知识之德行,以增广道场和善知识的善缘,以利更多人能亲近道场和善知识,并因此获得佛法闻、思、修学的利益。

6、随份随力参与网站、论坛和聊天室的工作,以自己的无私劳作来庄严道场,也帮助道场完成弘法利生的工作;

7、常常积极参与网站论坛和聊天室的交流和秩序维护,并以自己的亲身参与来影响其它信众;

8、克己复礼,在道场需时时克制自己的烦恼和习气,绝不可以肆无忌惮,或时时以自己习气毛病为依止。争做模范信徒。树立正确荣辱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9、发长远性,不疲不厌;耐心细致;学修相应,解行并重;福慧双修,持之以恒;一切忍耐,以菩提道究竟成就为务;

10、若被善知识呵责乃至辱骂,不可起嗔起恨,顶撞、怨恨、发脾气,不可因此退悔初心,或放弃亲近,唯宜自我深加检讨反省,务须令善知识心生欢喜;

11、若加入网站、论坛、聊天室等处的工作,务必要彻始彻终,尽心竭力,不可发心不真不正,或间杂自己私心。不可不告而别,不可占位无为,不可乍冷乍热,不可朝三暮四;不可委弃己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上香」意义的省思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間,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

阅读佛经的注意事项

佛经为世出世间无上法宝,看佛经确实应以至诚恭敬之心...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问: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正如法师答: 阿...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因为佛法这种东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佛经前为何要安立「如是我闻」

经典前为什么要安立如是我闻呢?因为当时佛灭度的时候...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一、什么是佛法 佛法,通俗地说就是佛祖认识生命本身...

林则徐学佛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

业力的累积,让我们看不到真相

我给大家讲一个记录在经典里面的真实故事,主角是佛教...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夫欲念诵,灭罪障,助菩提,应须发愿。先净三业,十指...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

【佛教词典】千叶莲华

指千瓣莲华。(一)为供养佛之用。大般若经卷一序品(大...

【佛教词典】勇猛界

【勇猛界】 p0884   瑜伽九十六卷十页云:卽彼在家有...

宣化上人:不要侵损常住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质,微细而复杂,通常人们都生...

如我无心,则物亦随无心而化矣

吾尝静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于毁誉...

做到这十三条,你还会有压力吗

1、压力是是好事,它使人警醒,不会犯错。即使有错,...

世间的第一大事

我们在这个堂中是办世间第一大事,何为第一大事?生不...

托钵生活的要义

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之后,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们...

佛说斋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维耶,早...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烫香疤

每当在电影、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时,总见那头顶...

佛陀与五比丘的因缘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