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圣严法师  2011/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由语言、思考,或是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都称之为业;因此我们任何起心动念或举手投足,可以说都是在造业。

人不可能不造业,但却可以让自己不要产生业障,因为一旦有了业障,就会障碍到原本该做的事、该想的念头、该说的话,让人进退两难。

所谓造成障碍,是指自己的身口意行为造成他人的困扰、自己的麻烦;也就是说,因为你的缘故,造成别人或自己时间、能力、财力等的损失,以致于让事情进行得不顺利,那就是障碍了。

而且你造成别人的损失、伤害,对方可能就会来讨回公道、要求补偿,他们就象是你的「债权人」,而你就是一个欠债的人。如果你得罪的人很多,又经常让很多人受到伤害,这么一来,你自己就会常常遇到障碍,这些就成了你得业障。

如何不让自己产生业障呢?只要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都能有益于人,也有益于己,就不会造成障碍。

可是我们大多数得人多半很自私,都只想到对自己有利,而不管别人如何。这自私的我其实是非常愚蠢的,还以为让别人受损失就是占便宜,殊不知这些行为虽然暂时利益了自己,可是往长远来看,却是对自己不利的。这种自私又自我的行为,不仅害人,而且害己,所以是很愚蠢的。

例如在团体生活中,如果我把自己的垃圾,通通丢到别人那里,只管自己的环境干净就好。短时间内似乎是得了方便,但是时间一久,隔壁传来的臭气,同样也会污染到自己居住的环境。而且,我把垃圾丢给别人,别人也会把垃圾丢到我这里,互相制造干扰、敌对,结果更是得不偿失,反受其害。所以这种愚蠢的我、自私的我,是我们要解脱、要放下的。

但是当我们放下自私、愚蠢的我之后,同时也要提起「功德的我」,所谓功德的我,是指大公无私、为他不为己的我。乍看之下,自己好像没得到任何益处,其实,当我们为他人着想时,自己一定也已包含在其中,不自私反而是我们为人处事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帮助一切众生,让他人得到利益,同时自己也获得心灵的安宁,这是「大我」的境界。如果再进一个层次,那就是「无我」。佛法所说「无我」的意思,是指对于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计较。也就是说,我付出一切帮助所有人,可是心中不求回馈,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做过之就不再多想、不再多说,心中没有牵挂,这便是无我。

这就好像佛菩萨以智慧和慈悲来广度众生,是用清净的、无染的、无条件的爱心来帮助所有的人。佛菩萨因为永远为众生的利益着想,所以不会再制造任何障碍,因为没有障碍,所以佛菩萨的功德和力量是最大的,不仅在这个世界上,在十方三世无穷的时间、无穷的空间之中也处处都在、时时都在。

佛菩萨以智慧处理事的业是「慧业」,以慈悲帮助人的业是「福业」,虽然都是业,但是这种业不会制造障碍,是能成长我们的功德,让我们左右逢源。像这种使我们处处都能够自在的「慧业」和「福业」,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人人都能够学会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忏悔之前要先思惟业果的道理

这个忏悔的方法,什么叫做内资理观,外假坛仪,我们做...

有六种情况,必须把这个罪忏掉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

出现重大恶报的初期征兆

人生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善恶因果,最可怕的因果报应是...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

念佛时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问: 我念佛时妄想纷飞,都是对世间的贪瞋痴,想清净就...

心能转业卖斋立毙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推荐】圣严法师对生死的对话

问:未来如果有人提起「圣严师父」,希望他们如何记得...

圣严法师《业障病》

业障病又分为外病、内病两种。 外病是由于福报不够,...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

问: 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

圣严法师《佛子能拜鬼神吗?》

我们中国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实那些神佛不...

【佛教词典】欧阳修

(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州庐陵(江西吉...

【佛教词典】十波罗密

施波罗密、戒波罗密、忍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波罗密...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

化妆的比丘尼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

律宗大德广化法师

在台湾的佛教中,专弘律学的比丘,除了济涛律师外,再...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过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儿子,与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宝。...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

生命中的五颗球

几年前,在一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1.生平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

用大悲水治愈重症糖尿病

民国五十年(公元 1939年),余患中风,左半身不遂,住...

舍掉这些真妄交攻时,生出的种种妄境

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