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弟子修学的四点建议

2011/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如大海,如何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必须依靠佛法的慈航普渡。所谓“欲无痛苦须学佛,各有因缘莫羡人。”每个人学佛的因缘虽然不一样,但是学佛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依止四法修学,称为“四依止”。

(一)依法不依人:法是指真理;学佛应该以真理为依据,凡事按真理行事,人不足以为依,因为人的思想、见解互异,人有生老病死、去来迁流,而法(真理)则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学法求学,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关键是法。凡夫所说,若能契於正法,也应信受奉行。假令有人虽能显现如佛之相好,但所说不契正法,於其所说,也应舍离,万不可依靠。我们寻求善知识,不是看他是什么地位。这位是佛学权威,那位是佛教团体的首长。专去听这些头衔,这就是依人。应该不论这些。我们只是看他的法任何,是不是契理契机。《圆觉经》告诉我们,凡夫想要得成圣道,首须寻求正知正见的人。经云:“末法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怎么认清善知识呢?应从他的正知正见,而不是从别的条件来选择的……时下一些人喜欢到各个寺院走动、应酬,到头来终被人情包围,而不能选择真正的信仰,殊为可惜。因此佛陀明示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要我们依据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证”,不要因人的优劣而放弃信仰,或只做某一个寺院、某一个僧众的信徒,而置整个佛法于不顾。

(二)依智不依识:智指无漏的般若智慧,识是指有漏的分别意识。因为世相虚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分别、认识的现象,时刻都随着虚幻的世相而变化,所以以识来分别、认识世间的森罗万象、千差万别,毕竟不够彻底。在人的八识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都没有问题,出生毛病的在於第六和第七识。第六识就是要分别,第七识就要执我。如果依第六识第七识当家作主,那就是忍贼作子。所以要依靠智慧。而无漏般若是本性上的大圆镜智,好比一面镜子,可以如实照见世间万象;又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大智度论》说:“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所以学佛不仅要“依智不依识”,还要进一步“转识成智”,如此才不会被世间幻象所迷惑。

(三)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是使我们获得知识,帮助我们获证真理的方便,是一种假名,是用来诠释道理的工具,而非真理的本体。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樑,但也可能因为断章取义,或因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造成误解。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微妙甚深的佛法真理。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甚至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微妙的法门和真理,无法只靠文字来表现传达,所以学佛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而不应该在语言上推敲、计较、执着、否则造成文字障,只会与道相去日远。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分别,是名了义。”佛法有世俗谛与第一义谛之分。世俗谛是不究竟的方便法,第一义谛是究竟绝对的真理。方便法门是佛陀为适应众生的程度、根机而施设,我们不能把方便法当成究竟,最究竟的是与佛心相应,所以学佛应该依了义佛心,不依不了义之方便。

“四依止”是学佛应知的道理,并且要确实实行。《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佛陀说种种法,是为了帮助众生找到自己的真如佛性,譬如以指头指我们见到月亮。所以修学佛法要能“因指见月”,千万不能执着指头,反遮蔽双目而见不到月亮,徒然空费宝贵光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培养耐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种力量。你看,飞鸽传书需要耐...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事持和理持的差别在哪里

所谓的事持和理持的差别在哪里呢?并不是在念与不念,...

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许愿还愿呢

许愿和还愿,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们事佛礼佛的一种方...

虚心接受别人的责骂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意思是说,善良...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推荐】觉海慈航

(一) 什么是佛教 问: 创造佛教的人是谁? 答: 这...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如本法师:为什么会做梦

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

身上有福慧的香气,人家自然会靠近你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

心病有五大种类

心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舒服,就是当我们的内心...

【佛教词典】幻术真言

(术语)能作幻化事之秘咒也。大日经三曰:如幻术真言...

【佛教词典】屈屈吒播陀

(地名)Kukku?apadagiri山名,译言鸡足。在摩揭陀国,...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

素食让我回归天性

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以后,我自然选择的是素食。这并非因...

舍利弗的牛脾气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顽固的...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让心先过

曾35次创造世界纪录的俄罗斯撑杆跳高运动员布勃卡的教...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彻悟大师参禅都是开悟了的,教下也很通达,但是对净土...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时代变迁,现代社会不但男女工作机会平等,交友机...

圣严法师《如何发大愿》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理想壮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

【推荐】争吵是灭亡之源

昔日,于波罗奈都城,有梵与王治国。那时,释迦菩萨投...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