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惟觉老和尚  2011/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

问题一:

人发脾气时,是非常不理智的,即使伤到别人也不自觉。佛教有句话说:“嗔火能烧功德林。”愤怒的火焰,会把辛苦经营的功德毁于一旦。放纵自己的嗔心和欲念,会造成什么样的危机呢?请老和尚为大家开示。

老和尚开示:

一般人认为火灾、水灾、风灾是一种天灾地变,却不知道天灾地变是由自己内在的贪心、嗔心、痴心所招感来的。觉悟了这个道理,每个人慢慢地将自己内在的贪心、嗔心、痴心熄灭,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风调雨顺,此地也就成了人间的净土。

嗔属火,嗔心一起就会招感火灾。嗔心不但对自己的身心有所危害,而且将来还要受到嗔心的业报。

东汉时有位安世高,他原是安息国的太子,因为看破世间的虚幻无常,所以将皇位让给叔叔,自己选择了出家修行的这条路。他精进修行,不久就证得了宿命神通,知道自己过去生的种种事故。由于和中国有缘,安世高便决定到中国来修行游化。他带来了许多佛经,并将佛经翻译成中文,他的文采极高,译有多部经典。

有一次,安世高游化到江西庐山。庐山附近有个共亭湖,湖里住有一条大蟒蛇,它常常兴风作浪,为害百姓。凡想乘船过湖的人都必须要准备好贡品去供养大蟒蛇,以祈求风平浪静;如果没有贡品,蟒蛇便会嗔心大发,狂风大作,翻船丧命之事屡见不鲜。

安世高听闻蟒蛇扰民的传说,便以宿命通观察,知道这蟒蛇的前世也是个修行人而且是自己的同参道友。这位修行人虽然精进用功,但是嗔心、忌妒心很重,只要有一点小事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怪东怪西。由于嗔恚的业障,所以死后就堕入畜生道成为大蟒蛇继续造作恶业。

由于过去道友之谊,安世高不忍蟒蛇继造业受苦,于是便以其神通力为它开示前世因缘及三世因果的道理,并为它受三皈、五戒。蟒蛇听了法师的开示,惭愧心起,立刻舍报往生,不再兴风作浪为害无辜的百姓。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任何人都必须戒除嗔心,否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三恶道的苦果。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如何化除嗔恚心呢?慈悲是化除嗔恚最好的良药。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是否具有慈悲心,慈悲成就了,嗔心自然消除。

问题二:

慈悲能除去自己的嗔恚心。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请老和尚为大众开示:要怎么修行,才能达到冤亲平等、物我平等的大慈悲胸怀呢?

老和尚开示:

虽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菩萨的境界,但是实事上这个境界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只是自己愿不愿意去做而已。一般人只愿意帮助和自己有缘的人,例如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等。佛法讲的“无缘大慈”,就是要站在慈悲的立场,来关心帮助与自己较无缘的人、帮助自己亲戚朋友以外的人。儒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但人人都是佛菩萨,而且这个世界一定会成为人间的净土。

据佛经记载有一位草系比丘,他的性情慈悲,持戒严谨,不但不杀人、不杀动物,而且连一棵树、一枝草都不伤害。有一天草系比丘在外行化,路过一座山林,遇到一群强盗土匪。强盗仅以一根草绳捆绑住比丘的手脚,就抢走了比丘随身的所有物品。草系比丘不忍损毁草绳、伤害草绳中众生的生命,于是一动也不动地任由抢匪带走他随身所需之物。草系比丘心系众生,不伤草木的慈悲心,真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体现。

目前的社会环境十分混乱,混乱的根源来自于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佛门中有四句名言:“百千万劫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界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要改善目前社会的乱象,尊重生命实为当务之急。每个人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动物、植物的生命,这也是现代科学所提倡动植物保育的环保理念。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树、没有草,人类也无法存活在这世界上。所以说为了世界能够和谐,自己能够有一片生存的净土,我们一定要落实实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无论是人类或是动物、植物,我们都应该要尊重,不可以任意地伤害他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

未及害彼,返自害己

秋收之后,毗弥好整以暇地坐在庭院里为小狗抓跳蚤。悄...

起嗔怒心会引起的三种过患

第一是心远离安乐。一个经常生起嗔恨心的人,他的意识...

坦白的面对自己

过去在农忙之余,村子里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

证严法师《解开嗔恚心结》

俗话说:相骂没好话。对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别人也会...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

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有人说现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千信则千生,万信则万生

不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要想成就,都要从信字开始...

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1 打扫心灵 很多人都喜欢房子清扫过后焕然一新的感觉...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疗治众生的心灵疾病

《大乘宝云经》说: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

【佛教词典】五种厚重过失能为定障

【五种厚重过失能为定障】 p0288 瑜伽六十三卷一页云:...

【佛教词典】色心

色和心。色是指有形的物质;心是指无形的精神。...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到禅堂里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庞蕴。庞蕴有...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祖师讲: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

这种爱看上去是乐,实际导致的是苦

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把心放在什...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用感恩的心来修行,智慧就会一直出来

今天我们修行要记住,要感念一切境界,用感恩的心来修...

杀生有十项罪状

一、心里巨毒,世代不绝。 二、众生都会厌憎他,眼不...

六根互用的例子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不杀生 意识到毁灭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养同情...

往生到极乐后,恶业最终会怎么样

问: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

春季补身的九君子

春季气候干燥,乍暖还寒,所谓冬藏春捂是民间普遍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