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诚与敬

印光大师  2011/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世欲读书,绝无敬畏。晨起则不加盥漱,登厕则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头。夜卧而观,则与亵衣同聚;对案而读,则与杂物乱堆。视圣贤之语言,同破坏之故纸,漫不介意,毫无敬容。甚至书香家之妇女,花册皆是经傅;世禄家之仆隶,揩物悉用文章。种种亵黩,难以枚举;积弊已久,习矣不察。若不特示祸福,决定难免亵黩,未曾得益,先获大罪。闵斯无知,须预指陈。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

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

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某某)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决。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

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註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著。

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及淫杀盗妄种种烦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难得真法也!

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而阅之之法,断断不可不依吾说,而苟且从事。致令不思议利益,由肆无忌惮并分别妄情而失之。岂不哀哉!〗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

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形能守规则,心当然也守道

学佛道先要将威仪礼节这些根本学好,要改变世俗的不良...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种表达

成为老年人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头发白了,...

大安法师:至诚到了极点之人,就可以感物

如果真的有至诚心的话,那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妙都会出来...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

敬与不敬之别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为大众说法。众弟子当中...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

至心到这种程度,就能获得善相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尽责、知足、感恩、惜福

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

真正地孝顺父母,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

培养第二念的反击力量

我们的修行,第一件事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创造一...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不过是久别的重逢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当你被业力无情的抛到这个世界的那...

【佛教词典】过量床戒除入梐孔上截竟

亦名:除入梐孔上截竟 子题:截竟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

【佛教词典】供养

(术语)毛诗蓼莪笺曰:供养日寡矣,而我不得终养。仪...

好的人品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

1982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阿历山德亚市的比尔先生喜得贵...

放下修行中的虚容

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放下...

是否以见相见光,来论定修行

有的众生他从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银铜铁所铸的这些佛...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白话解释

莲池大师所作《戒杀放生文》,精辟圆顿,事理兼备,悲...

孝顺慈悲的光目

一天,佛陀开示定自在王:无量阿僧只劫以前,清净莲花...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

智谕法师: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

忏悔法门「无生观」很重要

假设我们这一念心跟人事接触的时候都有真正结合,无量...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

偷懒实际是损了自己的福报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清朝的纪晓岚记载了一个公案...

弘扬佛法首先要弘扬儒家文化吗

问: 有人说,没有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就没有基础,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