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太虚大师  2011/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名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面读楞严经,一面看语录及高僧传等。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了大体—上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爱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东翻西找,要从头依次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盘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倾空,但并没有失去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万物都在无边的大空觉中,而都是没有实体的影子一般。这种境界,经过一两点钟,起座后仍觉得身心非常的轻快、恬适。在二三十天的中间,都是如此。

大般若阅后改看华严经,觉到华藏刹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灵活泼;从前所参的禅话,所记的教理,都溶化无痕了。我从前的记忆力很强,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诵。但从此以后变成理解力强而没有记性了。

我原没有好好的读过书,但从那一回以后,我每天写出的非诗非歌的文字很多。口舌笔墨的辩才,均达到了非常敏锐锋利。同看经的有后作金山方丈的静观和尚等,他们疑我得了憨山大师所说的一般的禅病,但我自心中实是很安定。

我现在想起来,当时如从这种定慧心继续下去,三乘的圣果是可以成就的。可惜当时就改了途径,因为遇到了一位华山法师,他那时就在杭州办僧学校,常来藏经阁休息。大家说起我的神慧,他与我谈到科学的天文、地理、与物理、化学等常识。并携示天演论、康有为大同书、谭嗣同仁学、章太炎文集、梁启超饮冰室等书要我看。我起初不信,因为我读过书,只是中国古来的经史诗文与佛教经籍。当时与他辩论了十几天,积数十万言。后来觉得他颇有道理,对于谭嗣同的仁学,极为钦佩。由此转变生起了以佛法救人救国救民的悲愿心。

当时,以为就可凭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实些新知识,便能救世。

次年乃从八指头陀办僧教育会;冬天又同去参加镇江所开的江苏僧教育会;继又参加杨仁山居士预备复兴印度佛教的祗园精舍。

自此以后,就没有依了以前的禅定去修,这样从光绪三十四年,一直到民国三年,欧战爆发,对于西洋的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觉得如此的荒弃光阴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闭关。

闭关二三个月后,有一次晚上静坐,在心渐静时,闻到前寺的打钟声,好偈心念被打断了。冥然罔觉,没有知识,一直到第二天早钟时,才生起觉生。最初,只觉得光明音声遍满虚空,虚空,光明、声音浑然一片;没有物我内外。嗣即生起分别心,而渐次恢复了平凡心境。自此,我对于起信,愣严的意义,像是自己所见到的,所以我当时就开始著成了楞严摄论。

经过这次后,继续看经,著书,坐禅。这一年中专看法相唯识书。当时其他的经论虽亦参看。但很注意看唯识述记。述记中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段,反复看了好多次,有一次又人了定心现观。这与前两次不同,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很深的条理,秩然丝毫不乱。这一种心境,以后每一静心观察,就能再现。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从前是空灵活泼的,以后则转入条理深细紧密的一途;在此时所写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经过定境三次,都因后来事缘纷集的时间太多,致不能有长时深造成就。

自从经过第一次后。我的记忆力便没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头发已变白,眼已近视。但后来头发转青,眼睛到现在未变,经过第二次后,起信、楞严的由觉而不觉的缘起相,得了证明。第三次现观唯识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谓不昧因果,实在一一皆有条理、秩然而不紊乱的因果。

经过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变,并曾偶然有过天眼、天耳、他心通的征兆;六通可能,则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所以没有次第,可为别人修证的依止。

这里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舍卫国,我所以把自己的定心境界,从前没有对人讲过的,也同佛与须菩提谈家常一般,因昨晚高文大的请说禅定,专向自家人谈一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如何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现在,有不少信佛的人,捐了很多很多钱,给寺院和住持...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

佛教对炒股的看法

首先,佛教不赞成甚至反对炒股,僧人更不应为之。因为...

【推荐】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 我们说一个人:别人坐...

心浮气躁、严厉苛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

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

【佛教词典】木患子

又作槵子、木槵子、无患子。恐系学名 Koelreuteria pa...

【佛教词典】畜长衣过限戒长衣量

亦名:长衣量、长衣尺度 子题:如来八指、如来四指、佛...

梁启超谈治学与做人

诸君!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

婚姻过得很痛苦该怎么办

问: 师父好!前面几个月,心情都很平静,诸事比较顺...

常有恐惧心理,应如何改变

问: 我常常有这么一种恐惧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亲债主...

念佛十法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

为何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问: 为什么《金刚经》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传...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厮杀欺诈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

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面说,无量的诸菩萨众,在修...

宣化上人:漏尽通

从前有位罗汉,带着新收的徒弟去游历,他这个徒弟一路...

好人不提当年好

明朝崇祯年间,常熟进士蒋畹仙,偶然寄住在昆山同榜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