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明旸法师  2011/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小和尚),二、沙弥尼(小尼姑),三、式叉摩罗(学戒女),四、比丘(和尚),五、比丘尼(尼姑)。古人云:“出家乃丈夫之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我们能够看破红尘、摆脱世俗,投身于空门之中,做一个清净无挂无碍的出家人,的确是有宿根、有智慧、才能下定决心,斩断俗缘去做和尚,过拿清磬木-鱼,青灯独守的刻苦生活,终身吃素,不能结婚,遵守佛门寺庙清规戒律,实是难能可贵受人尊敬的僧伽。

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1)就是上面所说,割爱辞亲、剃除须发,清居梵刹、持戒修心之士。这是出世俗之家,做一个比丘。这真是一件不容易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就是在出世俗之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努力修行,把自己心中所有见思烦恼,以贪、嗔、痴、慢、疑的五钝使,和身、边、邪,见、戒五利使,用我空智慧来观照、用功修行,功夫成就,把这十使见思烦恼统统断了,坏灭得干干净净,自然就能超越跳出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分段生死苦因苦果,得证偏真涅槃的乐因乐果,这是出三界之家,做一个罗汉。

(3)我们发心修行,证了阿罗汉以后,再精进行道,发广大菩提心,修福修慧,上求如来觉道,下度法界众生。再进一步,运用法空般若妙智,破了尘沙无明烦恼微细之惑。就是把最后生.相无明的根本断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楞严经》云;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界。到这里真所谓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清故。五住烦恼,二种生死永亡,成等正觉,圆满菩提,就是称为出烦恼之家。

可是我们在世界上发心修行,用功办道,助道缘少,障道缘多,难进易退,时上时下。经中称为毛稻众生,被风一吹,或东或西,随风所转。古人云:“出家一年,佛在心田。出家二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耳边。出家四年,佛在天边。”若近若远,步步后退,真是太危险了。我们要记得古人说;出家如初,十分虔诚,万分勇猛,能够持久修去,不退最初所发的一念菩提心。那真是成佛有余。我想佛门弟子对这些道理一定会有深刻理解。特别是新出家沙弥,沙弥尼更加要好好注意,永记不忘,幸甚幸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

缘起作用不空、不错乱,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比如...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

调伏心念如牧牛

过去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这是从东晋时代,有一位叫道安...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专访净旻法师:出家人,大丈夫

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投入到大觉法王的怀抱...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念头不受控制要怎么办

问: 我学佛很久了,可是还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念...

大自在:本焕图记

慈祥的笑、开怀的大笑、童真的格格笑、抿嘴狡黠的笑、...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问: 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

【佛教词典】一魔万箭

(杂语)意谓微少之恶,亦极可怕也。归元直指有曰:见...

【佛教词典】四禅八定

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禅和无色界的四...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圣严法师《智彗的花串》

平常心修习要领 平常心就是禅修者的慧心,实在太好,...

因果报应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报,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个修行...

万里无寸草处去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从球赛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修养

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运动更可以训练一个人学习如何做...

贫穷也能变富有

凡鸟要成彩凤,寒儒要变贵人,需要的是造福于人和智慧...

什么是皈依

问: 什么叫做皈依? 慧律法师答: 皈依分两个角度:...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问: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是不是就马上跟阿弥陀佛去极...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