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憨山大师  2011/09/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直捷简要。经曰:“若修净土,当净自心。”现在修行净业,必须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因为身三、口四、意三这十种恶业,是三恶道的苦因。

持戒先须三业清净,三业清净了,那心也自然清净了。为什么呢?如果身不杀、盗、淫,身业就清净了;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口业就清净了;意不贪、嗔、痴,意业就清净了。这样,十恶永断,三业冰清玉洁,心地不就清净了吗?

在这清净心中,要厌恶娑婆的苦,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树立念佛的正行。念佛要为生死心切,先断一般不必要的外缘俗务,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十二时中,行住坐卧,饮食起居,酬酢应对,动静闲忙,于一切时,不昏沉,不散乱,置心一处,并没有其他的想念。这样用心,久久纯熟,以至梦中也不忘失。做到寤寐一如,使功夫绵绵密密,打成一片,这正是得力的时候。若是念至一心不乱,那么,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会被生死所拘留,就会感得阿弥陀佛放光接引,这就是必定往生西方的效验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有起心动念,都是妄想。那是生死的根本,所以招来恶果;现在把妄想的心转为念佛,那就念念成为净土的因,所以是乐果。若是念佛心心不断,妄想消灭,心光发露,智慧现前,这就成为佛的法身了。

念佛求生净土,是要了生死大事。假使不知生死根株所在,毕竟向什么地方去了呢?古人说:“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由此可知,爱乃是生死的根株。自从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去一身,又受到一身,都是爱欲在流转。因此,现在我们发心念佛,就是要念念断这爱根。

很多学佛人在家念佛,日常眼见儿女子孙、家务财产,没有一件不爱;没有一事、没有一念不为亲属家庭打算,这就是所谓“生死活计”。这样,虽正在念佛,可是心中的爱根不曾一念放得下,佛尽管在念,爱心尽管增长,生死又什么时候能了呢?

我们应该在儿女之情现前的时候,回光返照,看一看这一声佛号,果能敌得这爱吗?果能断得这爱吗?若断不得这爱,如何了得生死?因为爱是多生以来习惯了熟练了的,念佛则是才发心,很生疏,还不切实,因此不得力。如果目前的爱境控制不得,那末,当临终时,就会只见生死爱根现前,毕竟自己作不得主张。

因此,奉劝念佛的人:一定要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斩断。如若能下如此决心,努力做去,那么,念念就是出生死的时候了。古人说:“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果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而不能出离生死的话,诸佛都将成为妄语者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问: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 诵经一定...

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

(第一讲) 好,我们闻思讲堂群三的各位莲友们,请大家...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大安法师《四心念佛决定往生》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

【推荐】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

临命终时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

【推荐】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认识佛教所说的魔

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Mara),译成魔罗。最...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真正的友谊是...

净界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简单讲几句话,因为待会不能过...

【佛教词典】谢灵运

(385~433)刘宋阳夏人。好学博览,工于书画、诗文,...

【佛教词典】灵界

(杂语)亡魂所住之世界也。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一切...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

星云大师:如何获得身心的健康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个过程,人身体有了病痛懂得...

识心不断,六道轮回就不断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缘六境,然后识...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

圣严法师:为什么恋爱有时会变成由爱生恨

问: 有人谈恋爱如胶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

弘一大师《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

把握当下,珍视生命

上海市外滩于新年之际发生的踩踏事件震惊了全国,36条...

做人的三大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