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存善念使人幸福一世

2011/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有善心万事足,善心是一丝真情、一种关爱,它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拥有善心就拥有了美好的生活。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足之心,即使拥有巨大的财产,他也不会感到满足,而不知足的人则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人世间的物质资源有限,人拥有财富的欲望却是无限的。

因此,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与快乐,就必须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还必须心怀善念。

许多世人都羡慕大富豪,并且也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大富豪。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没有善心的大富豪并不会因为有钱而拥有快乐和幸福。

我有一位在新加坡的一家医院做护士的朋友告诉我:在她值班的病房里,每年都有一位印尼的首富前来就医。

这位首富拥有难以数计的巨额财产,但是他来求医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体有病,而是为了躲避他的妻妾们和子孙们向他索要财产的纠纷。

据他自己讲述,尽管他共有六个妻妾,除信仰基督教的第二个妻子对他有真正的夫妻之情外,其他的妻妾都只对他的财产和金钱感兴趣。他渴望与第二个妻子在一起,他的第一个妻子却不允许他这样做;他共有子孙八十余人,在他住医院期间他的子孙们虽然都排着队来看望他,但是他失望的感觉到,这些人都是为瓜分他的财产而来,并没有哪个子孙真正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他不断的狂吃安眠药麻醉自己,生活得十分空虚,一点也没有幸福的感觉。

物质享受可以让人陶醉于一时,心存善念却足以使人幸福一世。生命的价值其实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

人生在世,名利钱财、金银珠宝等都是身外之物,即使时时刻刻永不停息、永无止境的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善念则是内心深处一种温柔的升华与富足,它像一缕清纯的阳光,既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轻轻的照耀周围的人。善心是一丝真情、一种关爱,它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拥有善心就拥有了美好的生活。善心如水,它可以滋润所有干渴的心田。 如果胸怀善心,就不用人人如近敌,人生的收获也不再是过眼烟云。

胸怀善心的人不可能不知足,也不会为红尘凡世中的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与他们同在。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足之足,恒足矣。”意思是说具备知足之心,就永远不会有任何不足。

一个胸怀善心的人,即使他缺乏金钱、房屋、汽车和存款等物质财富,只要他善念在心,就会有一份坦然和宁静,知足之心也油然而生,他就不会有任何不满足。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宠辱谁能不动心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

心灵的宁静

年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着手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

不要忽略身边的幸福

每天急匆匆地行走在来来往往地人群中,为了生计、为了...

观心是成佛的捷径,观心时有十个重点

第二个是重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一心即假观。这...

折伏现行的烦恼,化解心中千千结

所谓把佛号念好,折伏现行烦恼。不只是说你在风平浪静...

决定寿命长短的,不是饮食运动,而是……

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有的...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

富有的惩罚

有一只血统纯良的狼犬,年轻的时候,长得英挺雄劲,深...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修学楞严咒有十妙

(一)妙清净:至心持咒,身口意三业就能清净,诚意诵...

如法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

假设我们能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看经文:...

谁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善生长者,他要将世界上...

虚云老和尚住世的最后一日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龛,供奉在别室中。侍者知...

【佛教词典】山家绪余集

凡三卷。宋代天台宗僧善月(?~1241)撰。收于卍续藏...

【佛教词典】贯穿补特伽罗无我性

【贯穿补特伽罗无我性】 p1028 瑜伽八十卷二页云:云何...

世间的一切成就都是无常的

我一生看过许许多多纷纷扰扰的事情。这么多年轻人死了...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佛陀的十号

一切佛都具有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自...

【推荐】投足震动魔宫殿的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音译摩诃那钵,又名得大势、大精进、无边光...

初学佛女众几种不如法的表现

不少学佛的女众,是在现实遇到困难或感受到苦痛以后,...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饭后吃梨能排出致癌物质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饭后吃个梨或喝杯热梨汁,积存在人...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

有坚定的信愿很难,如何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问: 我是因癔病进入佛门,我想真心地请教,有坚定的信...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两句教人如何立身处世的话。 第一句...

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问: 学佛人平时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大安...

佛教救度生命的三种模式

佛教自应世以来,对消除人类现世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