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2014/07/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所有的外境悉是吾人的业心识所变现出来的,一切唯心造。基于这一认知,吾人于一切时处,应如是观照:当逆顺境界现前的时候,体认这一境界即是吾人心识之映现,透过境界了解吾人业识心。

既然境界由心所变现,那么心识的改变,自然令境界作相应迁变。故吾人欲改善外境首先要改善心念。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以善业真如熏习业识心,心转则境界转。于一切转境方法中,求其下手易,见效速的方法无过于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此六字万德洪名,凝聚佛境果觉,对吾人心识的净化,业障的消除,有不可思议之效用。以净信心持念久久,自然云开日出、晴空万里。人事环境亦不期然随之转好。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授手接引往生净土。由因推果,由果溯因,吾人静心谛审,于念佛感应之道,思过半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

心无片瓦

我很喜欢《楞严经》里的一个故事。 是说有一位月光童...

咱就信阿弥陀佛

汪居士是我们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实、勤奋,...

道证法师:把世间的杂音变佛声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问: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有什么特色? 我现在的教法...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是你造作的,将来都要付出代价

人非圣贤,谁人无过呢?我们还没有成圣成贤,那也就是...

【佛教词典】乘戒

乘,指藉以开悟实相、出离生死之智慧;戒,指用以防非...

【佛教词典】持钵油喩

【持钵油喩】 p0849   瑜伽三十二卷五页云:世尊依此...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上一次跟大家讲《四十二章经》,财色招苦。因为我们每...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知足不是没有追求

01、知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后要知足,而是在追...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

七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开示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 净土法...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