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野狐禅「不落因果」

2012/0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

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

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年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迦叶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六佛。所谓“一转语”是只一句便脱迷而悟的话。“不昧”是不暧昧,不弄虚作假。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在讲坛上面向修行僧说法时,总有一个老人安静地坐在后面听法。说法后,老人总和修行僧们一起离开。但有一次,老人没有离开留下了。

百丈和尚觉得很奇怪,问到:“你到底是谁?”

老人回答说:“我不是人。”

很久以前,在迦叶佛时代是这个寺的住持。有一次,一个修行者问我:“不断修行,大彻大悟的人到底受不受因果报应呢?”我马上回答:“不受因果报应。”正因为这个回答,我堕入500世(500次转世)的狐狸道,无法脱身。请您大发慈悲,代我做一正确的回答。”

老人恭恭敬敬请法:“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百丈和尚马上答道“不昧因果(对因果不暧昧,不弄虚作假)。”

老人当下大悟,超脱狐身。

老人为什么回答“不落因果”而堕野狐之身,而闻“不昧因果”能脱野狐之身呢?

在佛教中,产生事情的直接原因为“因”,间接原因即附加于“因”之上的事情、条件为“缘”,由此产生的结果为“果”。在此过程中,由“因”而“果”的力量为“业”。例如有一粒豆的种子,这是“因”,耕田、播种、浇水、施肥,这些叫做“缘”,发芽结果,这就是“果”。“缘”是否到位,与“果”关系甚大。即使是恶因,但如有良缘,就能得到善果。良因如果加上恶缘,就会得出恶果。而且,果也不会终于果,果还会成为因,加上缘又生出果。

这不单单是豆的种子问题。我们的存在都遵照这一法则。我们一件一件的善行或是恶行累积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的现在。而且这还没完,那些行为都会成为“因”,当然又会形成“果”,这就是“因果报应”。

大修行人绝不可能免于“因果报应”,也就是说因为不是“不落因果”,所以老人堕入野狐之身。

那么百丈和尚回答的“不昧因果”是什么呢?

处于“因果报应”之中又超越它,在“因果”中又不受制于其状态,一语道破就是“不昧因果”。

在百丈和尚的“眼”里,既没有堕入野狐身这回事,也没有脱野狐身这回事。“因”只是一时之位,“果”也是一时之位,这就是全部的存在。野狐就是野狐,是绝对的存在。

老人因为执著于因果报应而又妄想不受因果报应,想办法要脱离野狐之身,而五百世都不得解脱。听闻百丈和尚一语道破“不昧因果”,悟到野狐就是野狐之时,反而能脱五百世野狐之身。

有一个关于一休禅师的有意思的故事。

在一次旅途中,一休求宿于一农家。这时附近传来一阵悲泣声,询问其由,得知因为那家主人亡故。禅师很同情,于是特意布施。家人一边哭泣致谢,一边倾诉自己的烦恼:“我家很穷,只有一点点田地,养不活七口人。因此,明知不好,丈夫还是去捕鱼狩猎,这才得以填饱肚子。丈夫得病后很为此事烦恼,认为是犯了杀生之罪所以才得了这个病。他非常烦恼死后是否能进入极乐世界。”

禅师开导说,只要忏悔了自己的罪业就行了,肯定能进入极乐世界。可是那家人还是不能首肯。于是禅师说“如果你们实在担心杀生罪孽,那我就给你画一个极乐世界的保证书吧”。于是在一张纸上写上几笔,认真折好放在逝者胸前,“这样肯定就能进入极乐世界了”,说完就离开了。

因为一休禅师是当时有名的大德,所以那家人以为他一定写了什么难得的话,结果偷偷一看发现是一首狂歌。

造孽如有须弥般。阎王如何记得过。

若杀生罪孽有如须弥山那么多,以至不能去极乐世界,阎王肯定也有漏记的时候,所以放心吧。

我们既然活着,就一定因何种“因缘”而造“业”,因此要受“果”。太受制于“业”就不能活下去。想开了,坦然地面对“业”,承认它就是自己的责任。

农夫的苦恼是“不落因果”,一休禅师说“阎王也有漏记的时候,放心吧”,是“不昧因果”。

古来人们将没有真正悟达禅境却自以为因果者,称作“野狐禅”,盖由此公案而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

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的因果

这一次的灾难,我们就不禁要问,地震到底是什么因果?...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古人都很相信这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有个公案...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

造作的善恶业必由自己承担

如果一个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么样的妄想,就会产生什...

这五块钱成就了谁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

财富从布施福业得来

说到财富,简单地说,一切都从布施福德而来,从布施业...

放生巨龟得善报

二十世纪初在台湾一个叫金包里的地方,有个慈善家林老...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不可妄自尊大而轻视古德,又不可甘心暴弃而不为豪杰

【原文】 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见。无论唐...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

峨眉山镇山之宝通永老和尚精进念佛开示

踏实修行 精进念佛 简单介绍: 上通下永老和尚,是当今...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

【佛教词典】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 为梵语 alaya 之音译。唯识宗立眼、耳、...

【佛教词典】覆头白衣舍戒缘起

亦名:覆头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

印光大师心要开示四则

修行应具坚定心 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世事虚幻,人命无常,当护其眼界,劲其神虑,苦其身毋...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梁武帝所礼敬的肉身菩萨

而其大有功而显著者,北魏则有昙鸾,鸾乃不测之人也。...

拒绝眼前利益的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大学刚毕业的上海小伙子,经营起...

六字大明咒持诵功德表

咒字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

佛像的缘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

在家居士简易又有效的烟供仪轨

烟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胜的加持物和食品...

广钦老和尚临终的慈悲示现

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