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野狐禅「不落因果」

2012/0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

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

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年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迦叶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六佛。所谓“一转语”是只一句便脱迷而悟的话。“不昧”是不暧昧,不弄虚作假。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在讲坛上面向修行僧说法时,总有一个老人安静地坐在后面听法。说法后,老人总和修行僧们一起离开。但有一次,老人没有离开留下了。

百丈和尚觉得很奇怪,问到:“你到底是谁?”

老人回答说:“我不是人。”

很久以前,在迦叶佛时代是这个寺的住持。有一次,一个修行者问我:“不断修行,大彻大悟的人到底受不受因果报应呢?”我马上回答:“不受因果报应。”正因为这个回答,我堕入500世(500次转世)的狐狸道,无法脱身。请您大发慈悲,代我做一正确的回答。”

老人恭恭敬敬请法:“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百丈和尚马上答道“不昧因果(对因果不暧昧,不弄虚作假)。”

老人当下大悟,超脱狐身。

老人为什么回答“不落因果”而堕野狐之身,而闻“不昧因果”能脱野狐之身呢?

在佛教中,产生事情的直接原因为“因”,间接原因即附加于“因”之上的事情、条件为“缘”,由此产生的结果为“果”。在此过程中,由“因”而“果”的力量为“业”。例如有一粒豆的种子,这是“因”,耕田、播种、浇水、施肥,这些叫做“缘”,发芽结果,这就是“果”。“缘”是否到位,与“果”关系甚大。即使是恶因,但如有良缘,就能得到善果。良因如果加上恶缘,就会得出恶果。而且,果也不会终于果,果还会成为因,加上缘又生出果。

这不单单是豆的种子问题。我们的存在都遵照这一法则。我们一件一件的善行或是恶行累积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的现在。而且这还没完,那些行为都会成为“因”,当然又会形成“果”,这就是“因果报应”。

大修行人绝不可能免于“因果报应”,也就是说因为不是“不落因果”,所以老人堕入野狐之身。

那么百丈和尚回答的“不昧因果”是什么呢?

处于“因果报应”之中又超越它,在“因果”中又不受制于其状态,一语道破就是“不昧因果”。

在百丈和尚的“眼”里,既没有堕入野狐身这回事,也没有脱野狐身这回事。“因”只是一时之位,“果”也是一时之位,这就是全部的存在。野狐就是野狐,是绝对的存在。

老人因为执著于因果报应而又妄想不受因果报应,想办法要脱离野狐之身,而五百世都不得解脱。听闻百丈和尚一语道破“不昧因果”,悟到野狐就是野狐之时,反而能脱五百世野狐之身。

有一个关于一休禅师的有意思的故事。

在一次旅途中,一休求宿于一农家。这时附近传来一阵悲泣声,询问其由,得知因为那家主人亡故。禅师很同情,于是特意布施。家人一边哭泣致谢,一边倾诉自己的烦恼:“我家很穷,只有一点点田地,养不活七口人。因此,明知不好,丈夫还是去捕鱼狩猎,这才得以填饱肚子。丈夫得病后很为此事烦恼,认为是犯了杀生之罪所以才得了这个病。他非常烦恼死后是否能进入极乐世界。”

禅师开导说,只要忏悔了自己的罪业就行了,肯定能进入极乐世界。可是那家人还是不能首肯。于是禅师说“如果你们实在担心杀生罪孽,那我就给你画一个极乐世界的保证书吧”。于是在一张纸上写上几笔,认真折好放在逝者胸前,“这样肯定就能进入极乐世界了”,说完就离开了。

因为一休禅师是当时有名的大德,所以那家人以为他一定写了什么难得的话,结果偷偷一看发现是一首狂歌。

造孽如有须弥般。阎王如何记得过。

若杀生罪孽有如须弥山那么多,以至不能去极乐世界,阎王肯定也有漏记的时候,所以放心吧。

我们既然活着,就一定因何种“因缘”而造“业”,因此要受“果”。太受制于“业”就不能活下去。想开了,坦然地面对“业”,承认它就是自己的责任。

农夫的苦恼是“不落因果”,一休禅师说“阎王也有漏记的时候,放心吧”,是“不昧因果”。

古来人们将没有真正悟达禅境却自以为因果者,称作“野狐禅”,盖由此公案而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是谬误吗

问: 现在有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是谬误的。这...

佛说宿殃掷石出血之因缘

世尊于阿耨大泉说法时,在场的五百位比丘除却阿难尊者...

出现重大恶报的初期征兆

人生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善恶因果,最可怕的因果报应是...

挂着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

起心动念也能造业

佛在印度罗阅祗竹园中传法时,有一位国王,名叫摩达王...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

好人天照应!但行好事,自有前程

大约十年前,父母开始信佛,他们不是那种只知道烧香求...

造了什么业才会堕落成附体的大仙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跟三宝结下好缘,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菩萨,你要跟三宝结下一个很好的因缘,这个非常重...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心的妙用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

我们的果报是怎么受用的

这个地方的识变,前面我们比较偏重在造业这一块,这个...

【佛教词典】火辨

【火辨】 梵名 Citrabhana。 音译作质呾罗婆拏。印度人...

【佛教词典】四业

【四业】 此指依受报时期,及其业之定与不定而分的:一...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原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

庸医治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是庸医了,医病增病,越医越...

圣严法师: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经拥有」

电视上曾经流行一句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

印祖对青少年的教诲

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

【推荐】蒙山施食的由来及功用

《蒙山施食仪》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都必须进行的一...

日用而不知

玄沙师备曾说∶我们好像是全身没入大海里,却伸手向人...

三伏天到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

杀食巨蟒灵龟引发怪事连连

本文是我同事亲口所讲,全是他当年在安哥拉时的真实经...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原文】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

星云大师:了不起与没什么了不起

佛光山为纪念开山三十周年,决定制作一部有关佛光山的...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原文】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