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诵经时注意的事项

2012/05/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经典即佛陀所宣说教法,经阿难等结集之,初以口传,后以文字记载,举凡文句、书籍,均称为经典。若有人能虔诚诵持,诸天护法也会随侍听闻,所以能以恭敬心诵持经典的人,必常为诸天善神所护佑。

在诵经时,有以下几点应注意的事项:

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

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

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诵经典。

4.所在处若有佛像,应先礼佛三拜;若无佛像,则以双手持经书高举至齐眉处。

5.礼佛后,即端身正坐(亦可盘腿而坐),合掌,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三遍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称念后即可开始读诵经文。诵经时,除双脚不可交叉[翘脚]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

6.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

7.摆放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架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

8.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

9.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10.读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迭经页。

11.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

12.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焚烧之,将余灰洒洒于清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读诵经文时,对所诵念的经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若有杂念、妄想,就要赶紧将心收回来,保持专注。如此诵经,不但可以启发智慧心,也可以培养定力。最后回向时,不仅回向给自己及亲友的冤亲债主,更进一步回向无上菩提,且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即在无形中与无量众生结下善缘,不仅自利还能利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

佛法,一种终极智慧

一 佛,就是觉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给予你启发和帮助的人...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推荐】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

圣严法师《佛在心中、口中、行为中》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们的行为中,也就是佛在我...

星云大师《命运的不同》

人一生的境遇, 往往由于各种的因素而改变命运。有的人...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极乐世界可以活着去吗

一般来说普通大众对佛门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降内「火」的几种美味食疗

经常上火的人,请看看以下降火的几种食疗方法: 胃火...

【佛教词典】莲眼

(术语)青莲华之眼也。佛眼之好妙如青莲。维摩经佛国...

【佛教词典】能生作意正起

【能生作意正起】 p0895   瑜伽三卷五页云:云何能生...

星云大师《谈空说有》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各位讲...

什么是戏论

这个戏论层次很广,凡夫对修行人,凡夫是戏论;修行人...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

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

《贤愚经》中讲到佛在世之时,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

持诵《普门品》的不可思议感应

普门入于大慈,帮助众生得利乐;观世音入于大悲,寻声...

不要顾虑衣服饮食,护法神给你送来

你行正道,修行的和尚,不管你住山里,住多高,住多远...

以妙音香花欢喜供佛,成就辟支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有一天,许多豪贵长...

十种应当远离

(一)与世事纠缠不清,一心眷恋世间八法的上师,应远离...

《观无量寿佛经》第三观:地观

【经文】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

该如何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和观念

问: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可否用佛教的义理和智...

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是萌发理想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