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婆媳关系中的修行

2012/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女人都希望有美满的家庭,关爱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关系。其实,我们日常修行:念佛,念经,放生,并不难。难得是解开我们心魔的缠缚,这个心魔就是执着。也就是佛学里说的“我执”——自我欲望的满足,凡夫都希望别人能听自己的、能迁就自己,能满足自己的欲求。

凡是为自己考虑得多,为别人考虑得少的人,就会对他人有很多要求和不满。别人也不可能总满足自己的要求啊,所以相处起来就容易吵架。凡是为自己考虑得少,为别人考虑得多的人,就会心平气和,容易宽容和谅解,矛盾也很快化解,也就能形成和睦的家庭气氛了。

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也就是“我执”在作用: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我执”力量的此消彼长,也就是相处的磨合之道。如果大家各不相让,矛盾就日益增加。就比如最难处理的婆媳关系,因为婆婆心里的“我执”是“那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媳妇不过是来伺候我和儿子的”;媳妇的“我执”是“那是我的老公,他是我的,婆婆不过是帮我们带小孩的”。女人们的“我执”所产生的“我所”,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因为他们在争的这个男人,可能是属于某一个人的吗?他虽然是婆婆的儿子,媳妇的丈夫,但他还是父亲、下属、朋友、同事、公民等,他有那么多的角色,他甚至都不是属于他自己,他同时会有很多的责任。

如果婆婆能想到:“这是我的儿子,但同时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媳妇想到:“他虽然是我的丈夫,但同时是婆婆的儿子,领导的下属”。那矛盾就会减少很多,那儿子也能更愉快得做好他儿子和丈夫的角色。有个词叫“舍得”,有舍才有得,就是当我们太关注、太想得到时,我们偏偏得不到,当我们放下了,可以放弃自己来成就别人了,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愿望也实现了。 因为放下,能把得失看淡,我们才拥有真正的尊严,因为别人都会敬佩和尊重这样的修为,无论作为婆婆还是媳妇,能从自己的地位解放出来,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其实会得到更多,婆媳关系自然就没有理由相处不好了。

修行之道在于“损”,损己利人,把自己的需要放低一点,把别人的需要放高一点,大智若愚,才是真智慧。我们所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用修行的原则来处理,日常的家庭生活,处处都在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们要念好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

打坐时九个调身步骤

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 1、对座位的要...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夫妻之间亦要有礼仪

夫妻之间的结合,家庭的建立,乃上关风化,下继子嗣,...

这些是我们前世欠他的吗

问: 法师您好!我母亲因有外遇,导致家庭破裂。之后...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

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佛...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

「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

学会不在意

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

【佛教词典】四神足

(名数)集定断行具神足。心定断行具神足。精进断行具...

【佛教词典】善士慧

【善士慧】 p1138 瑜伽四十三卷七页云:云何菩萨善士慧...

星云大师《如何教育子女》

父母,除了教育子女以外,还要对子女未来前途有一番帮...

现世因果报应故事十则

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不吃小亏终吃大亏 夏家嫂子买东西从...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讲《药师经》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样拥有健康的身体...

这是一个大安乐处啊

禅宗有一个雪峰禅师,他在福建的一个道场做方丈。福建...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原文】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

与病苦的同修共勉

有句话:从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实都是相遇,然后分离...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者如何定早晚课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身出...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