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圣严法师  2015/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诸位要参禅吗?那你必须提起话头,放下万缘。唯有提得起,才能放得下,同时也唯有放下,始能提得起。如果既提不起又放不下,参禅的工夫便无法得力。关于提话头的方法,另找机会再谈,今天先跟诸位谈谈「放下万缘」四字的意义。

一、棺材本与柴火钱

「放下万缘」的意思,可分作物质的及精神的两大类。物质类是身体以及身体所赖以生存的资生之物。一般的人,不仅惜生爱命,对于身体的执著,从生到死,没有人愿意放下;为了保障生命的安全,连带的对于资生活命的身外之物,也是放不下的。

在我少年及青年时代,见过不少逃难的人,自己也曾有过逃难的经验。逃离瘟疫、饥荒及战祸,都是为了保全生命;为了逃命,可以丢下一切既有的财产乃至父母妻儿。为了保全重要的,可以放弃不重要的;为了保全最重要的,可以放弃次要的,而在一般人眼中最重要的便是生命。记得逃难的时候,有的人什么都不要了,但在贴身的内衣袋里,或在裤腰袋里,却藏著金耳环、金戒指等,就是防备万一到了没饭吃的地步,可以拿这些东西变卖去换取食物,所以什么东西都可以放下,最后的保身活命钱不能放下来。万一在途中不幸又遇上盗匪时,怎么办?为了留下脑袋,当然只有丢下保身活命的钱财了。

有的人已经老了,随时可以入土,他还拚命的存钱,问他为什么留这么多钱,他会告诉你是存棺材本。甚至出家人也要存一些钱,过去我看到一个老和尚,生活很艰苦,但他有一点钱,问他:「出家人留钱做什么?」他说:「留著买柴火。」柴火就是我们出家人死了,用来火葬的,留柴火钱和普通人留棺材本一样,这都是放不下。

如果真的完全没有钱,怎么办?有一个名叫Chris Marano的美国青年,在我纽约的禅中心打完禅七,便背一个包包准备游历加拿大及全美国。他说:「我现在往东北走,进入加拿大境内往西走,到了西部后再向南入美国境内,最后再往中部走,回到这里,约需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临走时他拿一点钱给我,我说:「你还是学生,现在又要长途旅行,怎么身边不留一点钱呢?」

他说:「我上一次出去,身上只有十块钱,结果回来时有十六块钱。」像他这样只带十块钱就玩遍全美国,回来后还多出六块钱,所以,这次也打算只带一点钱,看来,他算是放得下来。因为美国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制度,能使他们放得下,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福利条件作保障,而且地大物博,到哪个地方都可以讨生活。但是我要他放下在家生活,终生过出家的修行生活,他就办不到了,可见这位青年,并不是真的放得下。

二、肉体与心灵

至于一个禅的修行者,首先要放下的是身外之物,如穿的、吃的、住的、用的,以及权力、地位、名望等。放得下,并不等于丢下这些东西,有许多东西,是不允许我们丢下不要的。此所谓放下,乃是对于身外之物,告诉你自己说:「这是我暂时有的,不是真的属于我的。」

其次再放下我们的身体和心。我曾经在〈从小我到无我〉的一篇文章中说过,你要进入禅门的话,「不但不准携带兵器,连所有的衣帽鞋袜也要脱下;不但要一丝不挂,连你的肉体和心灵也要全部解除了,方许你进去。」只要我们能把身内和身外的东西在禅门前丢下、放下,就可进去了。

不过,打坐修行有一个窍门,就是不要焦急紧张,因为要放下身心和世界,也不是想放下就放得下的。妄想如蚁见蜜,如蝇见血,挥之不去,去后复返,挥不胜挥;越想挥去妄想,妄想越多,与妄想搏斗的结果,身心疲困,接著便是昏沈。如何能把驱逐妄念的妄念也放下?那就是不管妄念之有无,不管昏沉之轻重,一发觉到有了妄念,或陷入昏沉之时,立即注意用你的「方法」,如数息,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话头,若能如此,便会渐入佳境了。

三、虚怀若谷的舍身法

刚才一位居士说,他过去跟某老师学,现在想来我这里学。在我看来,一个人学了太多东西,便会利弊互见;学得太多,若能运用自如,当然是好,否则所学越多,越使你不知所从。

我常跟来我们这里学坐禅的人说,我们的方法非常简单、安全,很容易学,但你必须继续不断地练习它,并且不要拿你过去学过的任何方法来比较。法门有千万,方向可能相同,层次未必一样,但在未入门时,不要比较。一个禅的修学者,必得时时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改变先入为主的习惯,同时要随时放下过去的知识经验,乃至刚才滑过的一念也不得留住。当你要进入一个新阶段时,必得把旧的去掉。

不论国内外,教打坐的场所并不少,多数人学习打坐的主要目的是健身,比如道家的吐纳及导引术,便是为了长寿健康。禅的修行者,虽然也会有生理反应,但我们把它看作是过程,而不是目标。身体上的种种反应与呼吸、肌肉、神经及内分泌的活动有关。故在天台的止观法门中,特别举出身体的反应以及如何对治的方法,禅宗的典籍则甚少见到关于生理反应的记载。

若打坐,一定有健身的功能,有所谓气机、气脉等的活动现象;然于禅者而言,如果重视生理反应,便落于「守尸鬼」的层次,不仅不能自在解脱,反而增长更坚固的身见,由身见可产生其它的外道见。所以我在《禅的体验.禅的开示》一书中,也讲到身体的反应,我教人对付这些反应的最好方法,就是放下来,不去管它,这便是四祖道信所说的「舍身之法」。

有一位妇人打了一次禅七,回家之后,常常见到头上有一朵莲花,两肩膀也各有一朵莲花,并且,打坐时的蒲团也变成莲花。她问我怎么办?我说:「拿莲花供佛嘛!」她说:「拿不掉,拿了它还是在。」后来我教她不要管它,若管它,就老在看莲花,不能打坐了。最近问她,她说已有好久未见莲花了。

任何事情发生,如果不是痛苦得无法忍受,最好不要管它。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身上感觉到什么,不要管它,便没事。但如果打坐时,头痛得要爆炸,胃痛得如刀绞,身体热得发烫或冷得发抖或者震动不已,那是要请教老师的,老师会指示你如何处理。让老师教你处理,其实即是教你放下自己,把你自己交给方法去了。

四、放下自己便得解脱

今天有一位青年说:「我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我夜里打坐时怕鬼,一个人独处时也怕怕的。」我问他:「你怕鬼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说:「不知道,我从未真的见过鬼。」我说:「没有别的,怕鬼的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产生恐惧,怕它危害自己的安全,所以怕鬼即是怕死。你应该检查一下为什么要怕?是谁在怕?面对你自己,肯定你自己,再放下你自己时,你便可从怕鬼的心理得到解脱。」

我有一个美国弟子,求道修道,非常虔诚恳切,可是当我告诉他:「你要把你全部的生命,整个身心,通通摆在一边,不要管它之后,你才能来打坐。」他说:「师父,我试过了,我好像舍不得,我活到现在也有二十六岁,你教我全部放下来,往前走的路上有什么,我不知道。我觉得活到现在还算过得去,你教我把过去的我放下,还可勉强做到;要我把现在的我全放下,如果出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我,我怕无法适应;不仅昔日的朋友都不能接受新的我,恐怕新的我也不认得昔日的朋友了,那该是多么不幸的事呢?」

我说:「哪有这样的事?学打坐并不能把你的性格、记忆全部都变掉,我还没有这么大的本领。我是说在你打坐的时候,暂时把你自己的妄想、经验、荣耀、痛苦、倒霉的事、自以为是的事,通通放下来;能够放下多少,你心里就轻松多少;能够全部放下,那就可以全部投注在方法上,等到连方法也用不到时,你便会享受到短暂的解脱自在,也能使你的人格升华,智慧增长。」

五、禅门中无我

如果归纳起来,我们放不下的有六种根本烦恼,那就是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我见。

「我贪」是什么?有的人喜欢特定的垫子或座位,换了就不舒服,就坐不下了。还有,喜欢宁静的环境、柔和的光线、舒畅的空气,才能修行,这虽是初心学禅者应有的选择,但却都属于贪。

「我瞋」是什么?比如说不喜欢太硬的坐垫、吵闹的环境、粗重的身体、散乱的心。有一次,一位居士来报名打禅七时,先问:「某某人来不来?他来了我就不报名了。上次禅七中我本来可以打得好一点的,就是他那几个经常的动作教我讨厌,结果一坐下去就想到他,就没办法坐得好了。」这种容易对环境起瞋心的习气,是修行的大障碍。

「我痴」是什么?自己彷徨无主,又不知信仰三宝,不愿相信因果;自己愚昧无知,既不希望听闻佛法,也不愿意知道修行佛道的门径;自己盲目附和,信奉鬼神,还指正统的佛法是迷信。曾有一位美国女士,学过一种外道法,再参加我的禅七,她总是执著以往的修行观念,结果,第三天就离开了。理由是用我的方法修行,所产生的功能比她过去的更差。我告诉她:「戴了墨镜看世界,连太阳也是黑暗的。若不能放下成见,你就无法窥见禅门。」可见「我痴」影响修行有多大。

「我慢」是什么?是自以为是,恃才傲物,气势凌人,得少为足;自己才能不够却处处逞能;小有些微感应的灵异,便以为得大神通;自己实未解脱烦恼而以为已得解脱;或者自暴自弃而又嫉妒贤能之士;小有修行而以大修行者自视。我曾遇到好多位中外人士,说出我的修证位次,或要收我为他们的弟子,或者说出他们自己的果位,这些都是我慢的例子。

「我疑」是什么?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立场没有自信,对人对事对物不敢信赖,稍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杯弓蛇影,时时刻刻都在忧虑自己的安全问题,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伤害别人。许多人怀疑他们自己的根器,以为不是修行的材料;只要在修行的道路上略受挫折,立即生起退心,不但不学佛了,而且反过来怀疑释迦佛教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我见」是什么?是坚持先入为主的看法,不论是来自宗教、哲学、科学、常识或生活经验的任何见解,只要违背因果原则及因缘观念的,便落于邪见及我见。依据因果的原则,人人应该为善去恶地修福修慧;依据因缘的观念,无一物不是暂时的假现。所以遇顺境不致贪著,遇逆境不会失望,既能提得起,也能放得下。总之,若对自己的身心及所处的环境有执著心,便是我见。

禅的修行,在帮助我们放下如上的烦恼,若不能从修行过程中把烦恼放下,便无法窥见禅的堂奥。

六、如何放下

至于如何运用修行的方法,放下自我呢?首先是选择一个比较宁静的地方,将打坐的姿势摆好。接著在时间上把自己孤立起来,不回忆过去,不臆想未来,只有念念守住现在,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再从空间上将自己完全独立起来,所谓麋鹿兴于右,泰山崩于前,都能把它们当作不关于己的幻境,不动声色。

所有的一切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现在的我,用这个现在的我,牢牢地綑缚在你所修持的方法上,比如数息观、公案、话头等。念念放下万缘,念念提起方法,渐渐地,连方法也突然消失时,或者疑团粉碎时,你便进入修行阶段中的另一个层次了。

放下外在的环境,比较容易;放下内在的自我中心,相当困难。唯有不断提高警觉,妄念起时,立时放下,放下妄念的最好方法,便是立即回到你所修持的法门上。久而久之工夫纯熟,首先不见了你所处的环境,其次不感觉身体的存在,再其次方法用不上了,然后连自我意识也不存在,只剩下自在落实的全体感。最后,前后内外大小等时间及空间,全部消失,灵明廓澈,朗照万有而未见一法,便是悟境显现。

七、由妄念至无念

所以打坐时,教你数呼吸等的方法本身,就是因为你放不下你的过去、未来,放不下环境和身体,所以身体会痛、方法会中断,心中胡思乱想。只要你的心往外有一念攀缘,你的正念和方法,就被打断,或被干扰了。其实,修行的方法,也是妄念;方法只是用单纯的同一个妄念,来取代混杂散乱的妄念,久久便能将妄念统一,成为正念,再由统一的正念而至于无念。

数息如此,念佛何尝不如此?很多佛教徒念佛时,通常是佛号与妄念并驾齐驱。但是,真正的修行,要心无二用,念佛时,先要专心,才能达到一心,只准有一个念佛的念头。但也不要紧张,不可松懈,紧张生散心,松懈起昏沈,既要全部放松,又要集中念头。先要放得下身心世界的一切妄念,才能提得起方法,当你把方法也全部放下时,大自在的境界就会出现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你执着什么,就对治什么

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

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

我们知道,中国的禅宗传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他於纪元五...

圣严法师:没有自我私心的贪

今天我接受新闻的采访,记者问我:「人的贪心从那里来...

【佛教词典】逃禅

谓学佛。西厢记中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云:“我经文也不会...

【佛教词典】结缘讽经

(仪式)开山忌及历代之祖忌,乡人或江湖僧来举经咒,...

善导大师睡眠念佛法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

道德的力量超越了肉体的生命

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意味着是人说出的...

怎样印证因果轮回是真实存在的

问: 佛教说人世间都有因果轮回,但是对于今世的我们...

深积善缘,普劝往生

对一切众生跟我们有恩德的,哪怕是给过我们吃一顿饭的...

心如虚空,量周沙界

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拥地...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

以妙音香花欢喜供佛,成就辟支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有一天,许多豪贵长...

画好自己的底线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

「般若」对我们人生的妙用

我们在世间上为人处事,都要讲求效能、功用。正如赚钱...

积累资粮与消除业障的五个方法

学会赞美,尊重他人 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普贤菩萨强调,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就是用法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