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圣严法师  2010/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霖浇熄了一样,同时也让他看到自己待人不够慈悲,没有智慧,所以觉得非常惭愧。

我之所以提出这两句话,是因为佛教本来就主张以慈悲度众生,既然要度众生,怎么还会有敌人呢?当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要度化、结缘的对象,当然就不可能把他们视为敌人了。

“敌人”的意思是指彼此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譬如情场有情敌、商场有商敌、战场有军敌、政坛有政敌;甚至同事之间,有时候为了要争取较好的职位,彼此竞相表现,希望自己表现最好,其他的人不可以超越自己,于是形成敌对的状态。这是人性中的劣根性,也可以说是弱点。

既然知道人性的这项弱点,就要调整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首先要原谅人、同情人、包容人;也就是说,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应该包容;比自己好的人,则要向他学习。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学习、互为师友,不但自己能够得到成长,对方也会成长。

可惜的是,很多人想不通这一点,无论如何想到的都是自己,不会替别人著想,看到比自己好的人不放过他;不如自己的人更是欲除之而后快。如此,好的不要,坏的也不要,最后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一个,这就是不慈悲,真正的慈悲是一体地对待别人。

慈悲的对象,除了慈悲别人外,也要慈悲自己。因为不慈悲自己,会让自己很痛苦。例如,有的人不肯原谅自己,于是就伤害自己。其实做错了事,改过就好,若是不断责罚自己,就会一直陷在痛苦之中,这就是对自己不慈悲了。对别人也是一样,如果态度不慈悲,可能就会一再地伤害他人。

“智慧不起烦恼”这句话,则是让人不起烦恼的方法。人在烦恼中纠缠可说是最痛苦的事,因为烦恼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想要化解,就要运用佛法的空观智慧,有了空观的智慧,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如果说烦恼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灯,当明灯照破黑暗时,黑暗就不见了,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其实,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为没有明灯,所以才会黑暗。同样的,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观念上还会颠倒错乱,才会产生冲突、矛盾和挣扎。

曾经有人类学家研究指出,人类最初都来自于非洲,且出于同一脉血源。如果从这个推论来看,正好与佛法所说“众生平等”的观点相通。不过人类是不是真的都出自同源,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心态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性是相通的。

既然人的本性是相通的,人类彼此之间便应该守望相助、唇齿相依,能够这样想的话,不但对自己有益,对别人也有益;而对别人有益,便是对自己有益,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结果,如此一来也就没有所谓的敌人了,没有敌人,就是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鸟雀报恩引路,破获盗杀大案

宋朝时候,井陉(今属河北)有一任县尉(相当于今天公...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

常行堪忍者,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有多喜乐

世人都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可...

三障的由来

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个三障。三障:第一就是报障,第二就...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

敬畏一切众生的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

勇于对抗自己的烦恼习气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

只要改变观念,前程就会跟着转变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

圣严法师《天下有五难》

佛言:天下有五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制命不死...

圣严法师:大人应该怎么帮助小孩

问: 原本我们以为小孩子是天真、无忧无虑的,但其实...

圣严法师《哀哀父母》

我的父母双亲,现在何处呢?究竟怎样了呢?父亲的健康...

【佛教词典】火光定

(术语)出火之禅定。西域记三记阿难之入灭曰:即升虚...

【佛教词典】法处色十二种

【法处色十二种】 p0764   显扬十八卷五页云:法处色...

倓虚法师讲述观​音菩萨显灵的故事

说起感应来,我还亲眼看到几件观音菩萨显灵的事,这里...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 不疑之谓信,苟有疑...

怎样处理是非

常听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是非真的能止于智者吗?其实...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

圣严法师:应以何种态度面对癌症

问: 台湾企业家郭台铭的妻子过世,很多人不免感叹,...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冲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讲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则,可...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

时时刻刻勿令暂忘

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遇到...

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

准提菩萨形像的象征意义

准提菩萨的形像有很多种,一般我们常见的形像通常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