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什么都不求

圣严法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求财,没有名的时候求名,没有地位的时候求地位,没有孩子的人求子嗣;还没有结婚的人,就希望求得美娇娘或如意郎君。此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宗教、神明,专门标榜「有求必应」,当有人觉得内心不平安,就会抽签问卜、祈愿平安,这也是一种祈求。如此看来,一无所求的人其实很少。

在这些祈求之中,有些合理、有些不合理。有些人求人、求神,当然也有求佛菩萨的,但都不一定想求就可以求得到。如果是合理的追求当然不为过,例如健康、长寿、平安、学问、功名等,都是人人想要的,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能够如愿以偿,当然很欢喜。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都如你所愿,有些过分的奢求根本不可能实现,只会带来痛苦。例如,有些年纪很大的人生了重病,或是已经患了不治之症,还祈求神明保佑自己不会死,这种虚妄的执着与期待,就是痛苦的根源。所以,很多人都饱受求而不得的痛苦,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八苦」之一:求不得苦。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要什么、有什么,好象能够呼风唤雨、操控自己的命运。其实,这是因为有时势、环境的配合,才能刚好让他得心应手、样样都如他的意。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这么好运,好运气不一定总是跟着他,一旦倒楣的时候,也会样样都落空,一样非常痛苦。

所以,想要化解「求不得」所带来的痛苦,首先还是要分清楚什么是合理的需求。「求」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则是一种欲望,而欲望并不等于需要。例如,有些人在台湾已经拥有一栋房子,却仍希望在香港、美国、大陆再各拥有一栋,这就不是「需要」,而是「欲望」了。像这样过分的欲望,就算短期之内能够满足,却不可能长久维持。当所求落空时,不免带来失望与痛苦。

可是,即使是合理的需要,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如愿以偿,因为,「求」还能分成「为己求」与「为人求」两个层次。如果是自私自利的「为己求」,求到之后虽然很快乐,但难免担心总有一天会失去,而老是处在缺乏安全感的痛苦中。如果是「为人求」,因为是抱持着「得到固然很好,得不到也无所谓」的心态,比较不容易感受到所求不得的痛苦。

就以我个人为例,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一生必须追求什么目标,但是我有一个大方向,如果能够顺利走完全程当然最好,万一达不到也没有关系。因为那是因缘不成熟的关系,与我个人的得失无关,但如果是为个人追求而得不到,可能就会很痛苦。

所以,「为己求」是痛苦的,「为人求」虽然比「为己求」略胜一筹,但最好还是什么都不求。如果能够什么都不求,只是不断地努力耕耘、成长、奉献,无论自己有多少力量都尽力争取,得到了以后再奉献给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是别人无法夺走的,这也才是真正的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一念淫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

【推荐】你在苦中作乐吗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

印光大师:安胎保胎的禁忌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 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

不要和诱惑较劲

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

圣严法师《烦恼如雾起云生》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烦恼的缘起,...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着的身体。 生命的...

圣严法师《心无挂碍》

菩萨因为已到无所求无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罗蜜...

忙得好快乐,累得很欢喜

我常勉励人︰「忙、忙、忙,忙得好快乐;累、累、累,...

【佛教词典】性空观

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

【佛教词典】小乘三学

子题:戒学、定学、佛性论、慧学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

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教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圣严法师:贪欲是一切痛苦的原因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

参禅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炒股障碍修行

张居土学佛很精进,十几年如一日,严持戒律,诵经拜忏...

回头阿弥陀佛像的故事

1082年2月15日晨,50岁的永观法师在佛堂经行念佛,忽见...

如何避免飞来横祸

问: 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事,有时飞来横祸,应怎么避...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