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学佛的基础》

圣严法师  2010/06/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宗教常识

在世界上,属于全球性而且历史悠久的宗教,只有三个:1.发生于印度的佛教;2.发生在中东的基督教;3.回教。基督教和回教的源头都是犹太教。犹太教是属于民族性的宗教,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改变。东方的中国和印度,也有其民族性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印度的就是婆罗门或印度教,一直到现在,除了印度人很少有异民族的人能够接受它。

中国的道教,分成两个系统,属于哲学的系统是老子和庄子,称为道家;属于道术的系统则有金丹派和符录派。金丹派在于练丹、练气,又分内丹和外丹。内丹是练气功,外丹是谏金术,也就是把金属练成丹药,他们相信人吃了金丹能够羽化升天、长生不死;符录派则利用符录的方法,驱遣鬼神的力量来解决人间的问题,这被称为道教。中国的道教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但在世界性的学术上则有道家这么一门思想。

佛教在两千五百年前发生在印度。在释迦牟尼佛涅盘后约二百五十年左右,就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了。由于阿育王的缘故,传播到亚洲各地,甚至于传播到了欧洲。就东方来讲,第一个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的是佛教,直到现在,东方宗教之被公认为世界性的,尚只有佛教。

世界性的高级宗教,必定具备三个条件:教主、教理、教团。以佛教而言,释迦牟尼佛是教主,佛说的经教是教理,一代一代传承的弟子所组成的僧团是教团。基督教的教主是耶稣,教理是圣经,教团是其门徒、信徒。回教的穆罕默德是教主,可兰经是教理,信徒们是教团。

世界性的宗教历久而长新,一定有它的原因。可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尚有许多兴兴灭灭、起起落落的宗教不知其数。可以说自有人的历史以来,就有无量数的人发生无量数宗教的要求和现象:有地区性的、民族性的、部落性的,还有时代性的。那些宗教产生的现象都是从神鬼感应的神秘经验而来,在西方的古代社会,将之视为巫、魔,不许传播,在东方则往往伪称是佛教,故被正统的佛教称为附佛法外道,他们没有本身的理论和制度,所以起起没没。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多元的社会中,新兴宗教就如雨后春笋了。在欧美、日本、台湾、香港,甚至在中国大陆,都有各种新兴宗教的踪迹,从只有几十人、几百人、几十万人,而到几百万人的都有。只是过了一段时间,或当其创教者谢世之后,吸引力便渐渐微弱,信徒也就慢慢地不见了。像这样的宗教,在我们美国的华侨社会里也发现不少。

(二)佛教的历史及其现势

甲、佛教发生在印度

佛教发生在印度。印度佛教一共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以及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的一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那是非常朴素、朴实的佛教。释迦牟尼佛反对祭祀的迷信,反对偶像的崇拜。他主张人应该依照他的教理去做,依照他制订的戒律去行,而不是把个人当作神来崇拜。他常常说:「我不领导人,我也是僧中的一份子。」佛是用平实的理念和方法,帮助众生解脱身心的苦难。佛经的对象是人,是为度人。

佛灭以后三、四百年左右,佛教的思想渐渐产生地域性、思想性的变化。由于印度气候、语言、民族的不同,流传的佛教在思想形态上便产生了种种变化。不同的老师在各化一方的时候,为了适应当时当地社会大众的需求,就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和不同形态的派别,所谓部派佛教,便因此产生。部派佛教时期注重理论的整理和观念的辨明,有重视个人解脱的倾向,因此部派佛教便被后来的大乘佛教评为小乘。但它本身又分两个大部分:比较保守的叫上座部,比较开放的叫大众部。

小乘的意思就是只求自了、自度自利。不过小乘也同样劝人家来修行,也同样传播佛法。就像是自己有一辆小车子,也给别人一辆小车子。他乘了这辆小车子能够证涅盘、了生死,也劝人家乘这样的一辆小车子去证涅盘、了生死,所以小乘法是大乘法的基础。

大乘佛教,是在佛涅盘后五百年到一千年之间渐渐产生的佛教型态。它一开始就强调,为了广度众生,为了成就佛道,要发广大的菩提心。大菩提心的意思就是「但愿众生皆离苦,不为自身求安乐」。

印度的大乘佛教又分成三个派系:根据般若的思想,产生了中观学派;根据唯识的思想,产生了瑜伽学派;根据唯心的思想,产生了如来藏学派。今天只是给诸位一个概念。这三大学派又可归纳为二类:第一是空的,叫中观派。第二是有的,分为唯识的有和唯心的有。唯识的有叫瑜伽派,唯心的有叫如来藏派。

乙、佛教自印度向北方传播

佛教从印度向北方传播,分成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中国的中原汉民族文化圈,第二个系统是中国的边疆西藏蒙古文化圈。

佛教初传中国大约是在西元六十七年,由迦叶摩腾及竺法兰两位梵僧,以白马驮经,来洛阳。第二部佛经传到中国,译成汉文的是《四十二章经》。以汉文经过一千多年的传译,便形成了中国的汉民族佛教。汉民族的佛教又往外传,首先传到韩国,接著又从韩国传到了日本,日本从韩国得到中国的佛教之后,又派留学生到中国来求法。从隋唐迄宋明,日本人得天独厚,把中国佛教的各宗各派都传了过去。中国的很多佛教经典,在三武一宗等教难之后,被毁掉了,可是日本人却保持得好好的,这点我们应该感谢日本。

除了韩国、日本以外,还有越南的大乘佛教,也是从中国传去的。

中国的佛教,通常号称大小乘十宗。小乘有俱舍及成实的两宗。后来俱舍宗并入唯识宗,成实宗并入三论宗,只剩大乘八宗,它们是: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和法相宗。这八个宗派之中到现在为止,以禅宗和净土宗的势力最强。实际上,中国的寺院多属禅宗。但只修禅而不念佛的寺院为数很少,故又开出禅净双修的法门。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多半是属于学问的研究,专修的寺院和徒众不多。所有的出家人统统都要受戒,目前已没有固定于律宗寺院才能传戒,仅有少数持律、学律的僧侣,并无特定不变的律寺。在一九四九年前的中国大陆,真正律宗的寺院大概只有数个。密宗从唐朝传到中国,后来再从中国传到日本去之后,中国自己的密宗就不见了。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密宗?这可能跟中国的儒家思想有关系。密宗的加持、神力、咒力等观念,在中国儒家思想的角度看来,是很特异的现象,所以在汉语文化圈的中国不能盛行。

西元第七世纪,后期的大乘佛教自印度向北传的另一个系统,便首先传到西藏,后来传到蒙古,这是属于蒙藏文化圈的佛教。当时的印度佛教,已是密教盛行期,进入西藏之后,渐渐地适应当地人的需求,跟原住民的宗教信仰结合,而变成我们现在所讲的西藏密宗。密宗在印度本身是属于唯心系统的一支佛教。

丙、佛教自印度向南方传

西元前二百四十年时,佛教从印度开始向南方传至锡兰,成为另外一系。然后传到缅甸,再传到泰国及现在东南亚地区的寮国、柬埔寨和高棉等地。这是属于上座部的佛教。因为当地原来没有高级的宗教,也没有哲学思想的文化背景,所以佛教传过去之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故我们要了解比较朴素的佛教,可以在南传地区找到若干痕迹。

丁、佛教传向欧美及全世界

佛教传到欧美,最早的是属于南方上座部系的,特别是欧洲基督教的传教士们,随著殖民主义的政治势力到了东南亚及西南亚地区,接触到当地的佛教,并将佛典译成欧美语文。例如有名的《世界佛教圣典》的翻译,即是以南传的巴利文三藏为主。诸位可以看一看,那是部好书。

其次,是传到欧美来的日本系的禅。日本系的佛教也有许多宗派,其中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已是日本本土文化的宗教。唯有日本的禅宗,还比较保持著由中国传去的风格。因此,欧美人士愿意接受的是日本的禅。早期传到美国的日本禅,其贡献最大的是铃木大拙。他首先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禅,然后他的禅思想风靡全美、风靡欧洲。渐渐的,日本有许多禅师首先登陆三藩市,然后到东部,现在已传至中西部。目前,日本的禅也到了欧洲。

第三个传到欧美的佛教,是属于西藏系的密教。年轻的喇嘛们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并且移民到世界各地。因此,欧美的很多地方都有西藏难民的踪迹。伴著这些移民出来的喇嘛们,多是经过长时间修学训练的优秀份子。他们从七、八岁做小喇嘛开始,就接受规律层次的佛教教育。到了二十多岁的喇嘛已经能够说法利生了。有的是出来之后就参加当地的语文学会,我刚来美国,见到那些移民的年轻喇嘛就感到惭愧。因为他们用英语跟我谈话,我不及他们。

西藏的喇嘛适应力非常强。他们出来以后传教的主要对象是当地人。七○年代之后,西藏佛教,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极受瞩目的一派,到处都可以看到西藏中心。有一位曾在英国留学后到美国的喇嘛,叫 Trungpa,他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创立了一个西藏中心叫做Naropa Institute, 四、五年之间,已在美国成立了一百三十几个分支中心。虽然他于前一年(一九八八)过世之后,这些中心渐渐地一个一个的萎缩,但他的著作,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我们汉语系的佛教,非常惭愧,到现在为止,移民来美的佛教徒,都还仅在华侨社会活动,欧洲则尚无人去。其原因是我们中国佛教没有系统和计划的教育!没有基础教育,没有层次教育,更没有高等教育。中国的佛教,不是说我们出家人无能,实在是没有受到好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办佛教的教育,来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在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里,日语和英语是必修的科目,希望毕业后的佛教人才,不做国际语文的文盲。就世界性的弘传来讲,中国佛教尚在起步的阶段。

从历史看佛教,曾经历过分宗分派,一分再分的情形,现在,各宗各派的佛教徒,大家都试著要走出自己的地域,走向共同的世界,所以渐渐地又要会合成为一家了。过去小乘骂大乘,大乘骂小乘。小乘佛教说大乘不是佛教,大乘说小乘是自私鬼。藏传的佛教骂我们显教不懂修行,没有修行的方法;汉地的显教则骂藏传的佛教都在弄鬼弄神。这样互相对骂的现象,已在改善之中,正在趋向彼此谅解、互相学习。西藏佛教有很多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我们的研究所也在训练专门的藏文人才。计划将一部一部的藏文佛典翻成汉文。台湾的妙林佛学研究所,则已在从事南传巴利文三藏的汉译工作。

(三)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甲、佛教以三宝为中心

所谓三宝,即是佛、法、僧。佛教即是因「佛」得名,释迦牟尼佛 经过无量世的修持,最后成佛。他将成佛的过程、修行的方法、修行的 道理说出来,就是「法」宝。如果没有佛也就没有法。可是佛只有一人 ,无法度脱广大的众生。而且佛涅盘后,凡夫不知道佛在那里,所以要 学佛法就得跟「僧」学。僧有圣僧及凡夫僧。初地以上的菩萨及初果以上的出家人为圣僧,一般的出家人为凡夫僧,住持佛法,则以凡夫僧为 主。圣僧在凡夫群中出现,也当以凡夫身、凡夫相来接触凡夫,化导凡夫。所以佛教史上的人物,凡被称为菩萨、被称为佛、被称为圣僧的,都不是他们本人所说,而是他的弟子所说或是后人所说。像印度的马鸣 、龙树、无著、世亲都被后人称为菩萨,他们没有自称圣者、菩萨。中国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后来有人称他为东土小释迦,但他自己说仍是未 得六根清净的凡夫。永明延寿禅师,后来有人称他为阿弥陀佛再来。故将他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当作阿弥陀佛的诞辰。可是永明延寿并未自称是阿弥陀佛。事实上如果有人自称圣人,自称是佛,那就有问题了。

乙、佛教以四圣谛为基本教理

所谓四圣谛,一是苦的事实,二是苦的原因,三是灭苦的方法,四 是灭苦以后所得的结果。

人生在世,从生到死,有苦有乐。不过,乐是苦的代价,也是苦的开始,所谓苦尽甘来,所谓良宵苦短,都说明了乐的本身,是用苦换来 ,乐的情况不能持久,佛法称为坏苦。其他的生老病死等,叫做苦苦。人生的事实,本身就是苦果。苦的种类很多,苦苦一共有八种:生、老 、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五蕴炽盛是 指身心互相交迫而有生死的连续。

苦的原因称为「集」,是因为自己不了解世间一切都是假的而厌苦 欣乐,求到了乐,还得求安全,永远不觉安全,那就贪得而无厌。迷信 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就拼命地赚钱。有了钱的不肯用,没有钱的拚命追 。这都是苦的原因。今生为了厌苦而求乐,所以造作杀、盗、邪淫、妄 语种种业。造种种业,在因缘会合时便受种种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是苦的原因。下面我们要讲灭苦的方法。

灭苦的基本方法是八正道。我们要离苦应修正道,修正道必须具备正知正见:深信世间一切现象均不离因果的定则:思惟世间的一切现象 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能相信因果就不会贪便宜或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也相信真正的要离苦成佛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能体验到世间一切现 象都是缘起的、无常的,就能胜不骄、败不馁,成功是大家的帮忙,众缘所成,而所成就的事,也是常常在变。比如我们现在是烦恼凡夫,将来可能成佛,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启发一切众生自己本身的善因缘、 善福德而去度众生。信因果、明因缘,就是正知正见和正思惟。

有了正知正见之后,要有正确的修行。第一要有正当的职业,凡是跟杀、盗、淫、妄、酒五事有关的职业,都应该尽量避免。第二要有正 当的生活方式,不沈迷于吃、喝、嫖、赌等靡烂的生活。第三要有正当 的言语行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除此之外还得努力持戒,努力修定,努力求智慧。凡是有损于人的 事绝对不做;凡是有利于人的事非做不可,算是菩萨戒的精神。持戒清 净,并以禅定的方法,使得身心经常处在平衡的状态,才能使信心坚固 ,努力读诵经典,听闻佛法,如法修行,便能开发智慧,有了智慧,方能灭苦。

灭苦以后所得的结果,以小乘来讲是解脱生死,从我们这凡夫世界 生死之中出离。大乘的解脱,则是仍在凡夫的世界度众生而不为凡夫的 烦恼所困扰,这叫做大涅盘。

《四》佛教的特色

佛教的特色在于涵容而有层次、正信而不迷信、神圣而非神秘。

甲、涵容而有层次

佛教是以「法」为救济,不是以人或神为救济。佛法对世间的一切 法没有偏执,所以是无我、慈悲、智慧的。因此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是 佛法,任何对社会人心和生活有帮助的宗教、哲学、知识、技能,都不 排斥。所以佛教是涵容世间所有善法的。

佛教把善法,分为五个层次: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人,是指具足完美的人格。尽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最基层的条件 ,若加上修行利他的布施,当然更好。行善的定义是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善天下,独善是人的善法,兼善是天的善法。具备人天标准,再加 上禅定及智慧等的修行,最后得到解脱而进入涅盘的,是声闻及缘觉二 乘的层次。以人天善法做基础,发大菩提心,永无止境地为他人的利益 而努力,不求回馈地为众生服务、贡献,这是自觉觉他,大乘菩萨行的 层次,菩萨的最高便是佛,是以以上的四个层次为基础而达到空、无相 、无愿的境界。

乙、正信而不迷信

「迷信」有四项特徵:盲目崇拜、不合情理、似是而非、邪正不分 。

所谓「盲目崇拜」,就是人云亦云,听说某人神通很灵,就不经理 性的思辨而趋之若鹜。这好像有事时听说找流氓比警察有效,便找流氓 帮忙一样。流氓可能在一时间比警察管用,为你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 是它的后遗症是可想而知的。

所谓「不合情理」,是指违背因果原则。例如相信「稻无天水不发 ,人无横财不富」,而不择手段,大做投机生意,谋取不合理的利益, 大放高利贷等,都是不合情理的。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身败名裂,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又如媚鬼贿神求横财,或用符咒求横财等,纵然能让你一时间好像发了财了,可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凡是不合情理的,不论借神的力量也好,鬼的力量也好,人的力量也好,因其不合乎因果的道理,所以是迷信。

所谓「似是而非」,是指任何宗教都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有的说 靠神的力量或加持的力量,只要信他、依他,一定会灵、一定会验,可 以叫你即身成佛,立刻开悟,或是有病祛病,没病消灾。在他们开出的万灵保单上也有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论,但是对真正的原因则讳而 不谈,对这样的宗教,最好谨慎,以免后患。

所谓「邪正不分」,是指鬼神现象所制造的迷信,是不分邪正的。鬼神往往通过灵媒及乩坛等的工具,以劝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善良姿态 ,诱人去信从,当你进了他们的门之后,则是顺之者昌,逆之者死,威 胁利诱,使你恐惧,也使你驯服,若要脱离则可能会发生身心的障碍及 家庭和事业上的困扰了。他们的是非标准与常人不同,他们的因果观念 也暧昧不清。

佛教的「正信」,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信仰的对象。

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体,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留给我们的恩德。

信佛陀的教法,使我们依教奉行而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释迦牟尼佛临要涅盘之时,有弟子问他:「您老人家入灭后,我们怎么办呢?」 佛说:「你们应以法为师,以戒为师。」就是依赖佛所说的正法,建立信心,如法修行,就能得解脱,证菩提。

信教团的比丘比丘尼僧,由僧代代相传,传法受戒,以僧代表三宝 ,住持佛法。以僧宝为正信的对象,并不等于把出家人神格化,而是出 家人以法为师,依戒而住,以定、慧自修,并教他修,即使他们还没有成佛,也没有开悟,出家人的形象,已为佛教作了清净离欲的表徵。

正信是信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如果只信佛而不信法、不信 僧,这等于是信鬼神一样;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不信僧,这等于是说 食数宝的书呆子;如果只信僧而不信佛、不信法,这等于是拜了个乾爹 娘一样。一定要佛、法、僧三宝具足,才算是正信的佛教。

丙、神圣而非神秘

「神秘」是高不可攀但又可以感觉到他的威力;处处可以控制你但 又不知他从何来;随时可给你照顾但又不知是何理由;随时可给你惩罚 而又处处寻他不著;往往表现出超乎常情的能力,却又未必真的对你有 用。这些现象,有的是由人操纵的幻术,有的是出于自我的心理反常, 有些是真的由神鬼的灵力所产生。

佛、法、僧三宝是神圣的。佛是伟大人格慈悲与智慧的究竟圆满者 :法是除烦恼证菩提的道理和方法;僧是上求无上正觉,下化无边众生 的修行者。此三者均非一般世间的宗教所及,所以是不可思议的神圣而 非鬼神技俩的神秘。佛教徒要发无上的大菩提心,学佛、修法、行菩萨 道,以佛法帮助众生,使众生已生之恶速断、未生之恶不生,此即令众生早日得离苦。还要使众生已生之善增长、未生之善速生,此即令众生早日得安乐。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令众生得安乐,便是无我的大菩提心 。不必用大菩萨及活佛的形象来劝导人,而是显现众生相来劝化众生于 不著痕迹之中。所以是神圣而非神秘。

《五》佛教与非佛教的区别

甲、无神与有神之别

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但也不是唯物论。佛教主张众生所接触到的 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起、因缘灭。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成,因为是由生到 这世界来的那些众生,过去所造种种业,而感受到的结果,这叫做「业果」,或称「业报体」。共同的环境是由共业所感;各人的环境和身心 ,是各自所造的别业所感。是由众生自造而不是神所创造,所以是无神 论的宗教。但是佛教并不否认各种神鬼。只是佛教所讲的神鬼是众生的类别,而不是宇宙的主宰。

佛教以外的宗教都是有神论者,有三种类别层次:1.原始形态的多种信仰。认为宇宙间的任何现象,都有各类不同的神在掌管,以水为例 ,江有江神,海有海神,小沟有小沟的神,厨房、厕所、乃至一草、一木都有特定的神明在管理。这些神和神之间,没有领袖,彼此各不相属 。2.中央集权式的多神信仰。例如中国的道教、印度的婆罗门教,都是 在众神之上有一个最大的神,统摄所有的神。中国的道教是元始天尊, 又叫玉皇大帝,印度的婆罗门教是大梵天、又叫湿婆神。3.唯一神论的宗教。相信自己所信的是唯一的创造和毁灭宇宙的主宰神,其他一切灵 界灵体的神明统统是魔鬼,比如犹太教、基督教、回教。

乙、净化与神化、俗化之别

「神化」是除了佛教之外的其他一切宗教所共有的特微。他们相信 神明能主宰人间祸福,而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给不可知、不可测的神明 。有的宗教相信神是全知全能的,能使我们上天国,也有权使我们下地狱。不因犯过而不升天国,也不因行善而不下地狱,但看是否信神信得 彻底。信者升天国,不信者不得救而下地狱。这一类的人,如果信心坚定的话,虽跟佛教的理论不相同,也往往非常有修养,但难免有点类似 澳洲的驼鸟。另有一种信仰,是仗神的力量使自己修练成神。附佛法外道便说以他们的加持力,可以即身修练成佛。这些神化的宗教,就好像拮据之时向地下钱庄告贷一样。一时之间钱是有了,但不是自己的。也像挖肉补疮,虽然解决一时的问题,跟著衍生的问题,终究无法解决。

至于「俗化」的信仰,则是以贿赂神明来祈求神明,赐给世俗之间 大家所需要的近利和暴富。拜财神求发财、拜注生娘娘求子息、拜妈祖 等海神求海上平安、问卜命运求黄石公,乃至为了彩券中奖求土地公, 过节祭祖、吉庆祭神希望保佑子孙平安。这些就是俗化的信仰了。

佛教不否定俗化的民间信仰和神化的各级宗教,都有其一定的作用 。但是肯定净化的佛教,则对世道人心更加有用。佛教以佛、法、僧三宝化导世间,又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谎、不饮酒等五戒来 净化人间的身口行为,再以禅定的功夫净化我们心理的行为,更主张以 理性的智慧处理自己,利益他人。若能依教奉行,对自己则身心健康, 对他人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佛教的净化人间,也具足神化的功能和 俗化的力量,确不会由于神化、俗化的偏颇而造成个人的困扰及社会的 失衡。

《六》基础的修行方法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来净化人间,提升人品,使得众生,既得现世利益,也得后世安乐。如何达成其目的?便是依照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实践、去修行。

基础的修行方法,不出福业、定业、慧业。福业是指布施与持戒,定业是指禅定,慧业是指智慧。以修「布施」、「持戒」的功德,可得人天福报,也可进而成就佛果,唯有佛陀堪称福智圆满的人。以修「禅定」的功德,可得现实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平衡,也可进而于身后直升禅天、梵天、更可成就佛果,唯有佛陀的定境最高,故有「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的功力。有了深定、大定,才能有大慈悲与大智慧。以修「智慧」的功德,可于现世少欲知足、少烦恼,进而能得离苦、断苦得解脱,最后可以大智深慧度无量众生。

甲、如何修布施?

人类为了生活的保障及生命的安全,必须养成随时储蓄的观念和习惯,储蓄的方式可有两种,一是有限的,一是无限的。有限的是以财产存于银行,无限的是以财产存于社会。前者是为保障个人及家庭的安全 ,后者是为保障整体社会的安全。个人不离全体,所以两者的储蓄,都 有利于个人。

储蓄的时间也有两种,一是现世的储蓄,二是永恒的储蓄。现世是 于即身的自我获得回馈,永恒则是于无限的未来享用不尽。一般的银行 存款及现实的社会福利,都能立竿见影,所以是为现世利益而储蓄。佛 教的弘化事业,护持三宝,以佛法救济人心乃是无尽藏的储蓄,因为一个人向十个人弘传佛法,不仅十人获益,以十人若各传十人即成百人, 以百人向横面是对当今社会、当今世界传播佛法,向后世是对无尽的未 来社会传播佛法。只要是佛法所到之处,只要有佛法传流之时,你的功 德就跟著传遍,跟著传流,那岂不是永恒而普遍的储蓄吗?

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储蓄,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水滴石穿的方 式,积少而多,日复一日,以我们有限的物力、智力、体力、心力不断 地修行布施功德。为目前固然要布施,为永恒更加要布施。唯有布施功 德最容易做,随力随心。布施贫病是大功德;拥护佛法,培养弘法的人 才,功德更大。

乙、如何修持戒?

持戒的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 ;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 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违。

佛法教人持戒的内容,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利自保的五戒,二是利乐众生的四种精进。

前者的五戒是指1.不杀生,主要是不杀人。2.不偷盗,主要是不取 非分之物,不收不义之财。3.不邪淫,主要是不违社会秩序,不背人间 伦理,不妨害家庭,不损伤健康。4.不妄语,主要是不以语言使得他人受到损害。5.不饮酒,应包括麻药在内,主要是不以饮用酒精及麻药, 失去自制能力而去做出杀、盗、淫、妄的犯罪行为。

后者的四种精进,又称为四正勤。那就是劝导他人除一切恶修一切善,也正是七佛通诫偈的头两句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作之恶令中止,未作之恶令不作;已行之善令增长,未行之善令修行,努力不懈,修行这四句话,叫做四种精进。前两句是为众生拔苦,后两句 是给众生带来幸福。拔苦与乐,正是大悲心的菩萨行。如何能够劝导世人,同来修行这四句话,那就先要以现世的利益、现前的好处来使他们 感动,进而接受你、相信你。所以通常要以布施作为入手的方便。

丙、如何修禅定?

禅定的意思是心无二念,开始练习时必有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使得 我们的心念由散乱状态而至集中状态,再由集中状态而至统一状态。到 了统一的状态,便称为定,但是统一状态也有不同的层次:由身心的统 一,至内心与外境的统一,再进一步,便是前念与后念的统一。要想达 到前念与后念的统一,必须经过前念与后念的连续如项练,一念扣一念 ,念念同一念一样的念头,然后才能把前后念的间隔消化,仅剩下一念 的存在,此时即是止于一念,名之为定。到了连此一念也不存之时,便 是即定即慧。

初修禅定之时,可有许多方法,举凡礼拜、诵经、念佛、持咒、梵 呗、经行等,都为达到安心、静心和净心的目的,主要由于修行而使身 心平衡,都是定的功效。如果没有高明专长的老师,以上所举各项,都 是佛经中处处可以见到的修定方法,安全可靠而不会产生副作用及后遗 症。不过这些均属于散心修定。

如果遇到对禅定已有经验,并对佛法有正知正见的老师,就向他们 学习专心修定的方法。那是指的禅观法,或被称为止观方法,禅宗则称 为参禅的方法。

禅观的方法,一定不离三个原则,那就是调身的姿势,调息的呼吸 ,调心的专注。以放松身体的肌肉,也放松头脑的神经为基本的要求。 正确的姿势,包括行、坐、立、卧四种,以轻松端正为原则。正确的呼 吸,以自然的速度为原则。正确的专注,则以只顾方法不问得失为原则 。如果企图心强,急功好利的心旺盛,便会为你带来魔境的困扰。必须 要有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心理准备,才会安全。所谓斩佛斩魔的意思 是说,不论可喜或是可怖的任何景象及感受出现,都把它当作幻景及幻 觉处理。否则若遇恶境易生退心,甚至毁谤三宝,指为修行不得好报。 若遇善境易生慢心,甚至宣称得大神通,证了圣果成了佛,那就太可怜 了!

丁、如何礼拜?读诵什么?

礼拜的方法,与合掌的方法相连。其动作最好请那一位法师或居士 给你当面示范。

至于礼拜什么?为何礼拜?初入佛门是有求礼拜及有相礼拜。求平安、求智慧、求幸福,是正常的心态。所谓有相,是指有对象、有目的 。面对佛菩萨圣像,或对特定的佛经,每天定时定数礼拜,为己为他, 消业障、除烦恼。学佛既久,便知无求无相才是修行的究竟目标,所以 每天照样面对佛菩萨的圣像礼拜,只是一种恒课。

读诵的佛经,但视为了什么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时间。通常佛教徒 们读诵的经典,不出《心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金刚经 》、《药师经》、《地藏经》,一部分有较多时间的人,可以读诵《法 华经》、《华严经》。诵经的方式,如系一人,可用木鱼,也可不用木 鱼,两人以上同诵,则须用木鱼。最好确定一部经,发愿在一定的期限 内诵完多少遍,不要今天诵此经,明天又换另一经。诵经不为求解,只 求字音不错,不用知道经义为何。

至于看经是为知解经义,包括上举读诵的诸经,另外有《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楞严经》、《圆觉经》、《胜鬘经》、《维摩 诘经》、《楞伽经》、《解深密经》、《大涅盘经》、《大般若经》等 。不过我自己是从四种《阿含经》下手的,其先后次第是〈杂阿含〉、 〈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要看论典则有《大乘起信论 》、《宝性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中论》、《大智度 论》、《六祖坛经》等。看完这些经论时,你已是一位佛学的通家了。

戊、如何念佛?如何持咒?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 彼此呼应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单念阿弥陀佛,称为弥陀七;单念药师佛 ,称为药师七;此外尚有弥勒七、地藏七、观音七、文殊七、普贤七等 。

如何念佛?有两大类:一是散心念,二是专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时 间的任何场合,以出声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边跟人谈话一边照常念佛 。至于后者是克期取证的念佛法,在特定的专修期间所修的方法,通常 用连续念、高声念,自听其声念,印光大师则劝人用数数念,数数与计 数不同,计数是用念珠计算,数数是每念一句佛号默数一个数目,念至 十句,数到第十,再从第一数起,如是周而复始,便会达到专注的效果 。念佛念至「一心不乱」的状况,必定是专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至于持咒,许多人以为凡是持咒即是修的密法,其实不然。正规的 密法,必由上师的师师相传,必有仪轨修法。一般的持咒,则与持名念 佛类似,故在显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国禅宗,也用许多明咒。持 咒之法,是口诵、耳听、心惟,身口意三业相应,持咒才真得力,那也 是定的一种。若以散心持咒,当然也有功德及感应。持何咒文?则端视 各人的心向习惯及因缘而定。通常的人多持大悲咒、观音咒、准提咒、 吉祥咒、药师咒、地藏咒、往生咒、楞严咒等。可以用数珠计数念,也可以计时念。

己、如何修智慧?

依据大小乘经论所介绍的智与慧,有所不同。「智」有世间智与出世间智,世间的知识以及世间的聪明才智,都以「我」为中心,不论是 个体的小我或全体的大我,都未脱离我执烦恼,所以名为世间有漏智。 唯有超越了自我中心的一切心理或精神的运作称为出世间的无漏智。开 悟即是无漏智的功能显现,开悟时对自己断烦恼、除执著,开悟后对众 生施法雨,济苦难。自度度人而又自知自觉,无我亦无众生。

至于「慧」共有三等,称为闻、思、修的三慧。1.闻慧是依听闻佛 法,阅读佛教经论,理解佛法所说的道理和修行的原则。2.思慧是依所 闻的慧解,如法修行,一边仍依经教,一边已从修行过程获得体验。3. 修慧是从思慧更进一步,不依经教,大用现前,然其终亦不会与经教相 违。

庚、谁有正知正见?

初学佛法的人,应当多听具有正知正见的法师和居士说法,多读本文所举的佛教经论,多阅正统佛教的现代著作,同时加上因解起修,便是入佛门,开启智慧的最佳途径。

至于谁是具有正知正见的法师和居士,当以人的立场及理性的角度 来判断,如果老是说神话、说鬼话的人,常常表演神通、蛊弄神秘的人 ,自称是圣、是佛、是神、是菩萨的人,运用扶乩引鬼、启灵降神等灵媒型态的人,纵然也用佛经、佛语,实则都是附佛法外道。

至于现代正统佛教的著作,最好是已经被收集于丛书、套书如《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等的作品,那是经过专家过滤好的,可以信赖。

佛教徒的学佛目的,是在以智慧及慈悲来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乱神及称圣称佛来迷惑众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缘观念及因果观念的, 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现,不在于讨好殷勤,乃在于感谢恩人, 原谅仇人,帮助苦人,救济穷人,调伏狂人,启导愚人,感化恶人,鼓 励善人,警策懒人,醒觉迷人。那便是以全心关怀一切众生的菩萨精神 。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寺院的一天

本文以禅宗寺院为范,粗浅阐述寺庙一天场景,所见更多...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越学越不顺

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

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

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一、学佛首先要念苦 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

【推荐】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早晚课是出家人在寺院里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觉...

怎样看待去寺院花钱消灾

问: 师父,某寺院的护法居士给我打电话说:你得来我们...

家人都不信佛,并反对自己学佛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对我学佛,很...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圣严法师《`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种因缘观,能帮助我们转变观...

圣严法师:同事

「同事」一般是指在同一个公司或团体里共事的人,他们...

圣严法师: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

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每...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

【佛教词典】清信士女入寺非法之相

亦名:俗人入寺非法之相 子题:众僧良福田亦是蒺藜园 ...

【佛教词典】近事必具律仪

【近事必具律仪】 p0821   俱舍论十四卷十四页云:何...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

敬与不敬之别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为大众说法。众弟子当中...

印光大师:佛视众生皆是佛

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佛视众生皆是佛,...

【推荐】舍不得儿女,误了她一生的大事

一、肝癌病苦,拼命念佛,水肿消掉 另外一位病人。昨天...

把地藏圣号念好了,这些法就都会了

我们中国汉地修的禅定,都是修的祖师禅,问念佛是谁,...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职业涉及杀盗淫妄酒该怎么办

问: 很多职业会涉及到杀盗淫妄酒,您认为将来从事哪种...

拜《药师忏》可以替代别人忏悔

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以健康、快乐、平安的身心,照顾自己、照顾社会、照顾...

蕅益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念佛法门圆顿了义 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

大安法师:破戒后如何补救

问: 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

希望临终没有障碍,就要少吃肉

我们刚开始在修学戒律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