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圣严法师  2010/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将来要……。”但是长大后,梦想是否兑现了呢?一旦遇到生命的困顿时,便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要被生下来?让我活着好痛苦!好辛苦!”

如果以佛法的角度来看,不是父母一定要生下你,而是你自己要来的,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还愿、许愿。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之中,经常会为了某件事而向某个人许愿、承诺,这样的许愿和承诺,无量生以来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佛法认为,我们过去许愿,这辈子还要再来许愿;而过去许的愿,尚未实践、尚未兑现的,也要在这一生或未来生还愿。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你们佛教徒的生命意义、生命目的。我不是佛教徒,为什么也要把许愿、还愿当作我的生命目的呢?”的确,一定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甚至连佛教徒也会这么认为。

换一个角度来看,“许愿”和“还愿”其实就是我们对生命的承诺;即使没有学佛的人,也会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承诺,更何况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如果你曾经想过:“如果我能够……的话,我就会……。”或者是:“但愿我能……,那我就要……。”有一些是有对象的,有一些是没有特定的对象,那不就是一种许诺?一种许愿吗?

一个人只要对前途充满希望,认为前面有路可走,就一定有他自己的志愿和期待,那就是许愿。许愿之后就会不断努力来还愿,一个愿完成了,还会继续许下一个愿。如果这个愿是为了他人着想,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这个人的人格一定很健全,而且不论大愿、小愿,都会有成就,也会活得很有方向感、很有意义。

以我自己来说,因为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没有足够的衣服、食物、钱来养育孩子,有时甚至根本没有,所以我的母亲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们。当时我就许了个愿,说:“妈,没有关系,虽然我们现在很穷,但是等我长大以后,我一定会赚很多、很多的钱给你们用。到那个时候,妈妈就不要再说穷了。”

我一直记得自己发过的愿,可是到现在为止,我始终没有机会兑现。我要如何弥补这个遗憾呢?我只有奉献自己给一切的人、一切的众生,藉着帮助其他的人,来表示对父母的纪念或怀念。这就是“还愿”。

为了许愿和还愿,人生必须负责、尽责。

负责任是一种健康的观念,因为当一个人愿意负起责任,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时候,就有机会认识自己的能力,从中获得对自我肯定。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不容易自我肯定;而一个不能肯定自己的人,往往会失去生存的目标和意义,他的心理一定不健康,心情也必定不会很愉快。

在生命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扮演好几种不同的角色。在家里你可能同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或是同时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到了工作场合,又是个工作人员;在学校,可能是个老师,也可能是个学生。

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责任,善尽自己的责任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最好的还愿和许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礼佛的三个重要的意义

我们每天早晚的礼佛运动,有很深的含意。现在如果你还...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规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讲一个题目,就是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关系...

学佛前要先研究三个问题

讲到学佛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成为一棵大树的五个条件

一、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星云大师《感应的原理》

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

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通...

圣严法师:多情须讲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在...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

【佛教词典】四相

【四相】 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的生、住、异、灭等四相,...

【佛教词典】呆庵庄禅师语录

凡八卷。明代敬中普庄撰,慧启等编。刊于崇祯三年(16...

点亮心灵之光

我们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树木花草、山河大...

一代高僧中的典范--弘一大师

我们都常讲到说,出家为僧,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

出家的真正意义

当今时代,一提到出家,许多人都抱着否定的态度,这是...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净土宗善知识的标准

净业善知识首先要知见正确,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对...

《莲池大师七笔勾》注释

莲池大师(15351615)明代高僧。名袾宏,浙江杭州人。俗...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

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

当过运动员或看过运动员训练的人都知道,为了增强腰部...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